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轮胎难在国内市场
2015年17期 发行日期:2015-05-08
作者:zhoukan2012

 

轮胎难在国内市场
□ 童言
  正如业界普遍预计到的,进入2015年国内轮胎工业疲态尽显。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轮胎产量下降6.13%,销售收入下降15.31%,利润下降54.18%,产品库存则上升6.2%。出口遇阻,前两个月轮胎出口量下降7.52%,出口额下降8.79%。行业整合加剧,首创轮胎已经停产数月,更有列世界75强的山东德瑞宝要破产重组的消息,行业为之哗然,形势可谓严峻。一般认为这都是美国“双反”惹的祸,因为我国轮胎产量的38%用于出口,出口轮胎的近40%又销往美国。2009年美国对我国乘用车胎实施“特保”措施,一度重创我国轮胎出口,这次“双反”案涉案金额更高达32亿美元。但笔者依然认为,“双反”只是一个导火索,国内供给和需求关系的转换和失衡应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因。
  比较一下此前的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和本次“双反”案(见表1)。虽说由于“双反”只是初裁,最终结果尚不得而知,就目前情况下“特保”和“双反”影响的比较看,初期“双反案”影响小一些,但由于它时间长,预期的影响要大一些。当然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双反”案对不同企业给出了差别化的惩罚性关税,所以企业的感受不同。由于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双反”给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100.2%的歧视性惩罚关税,所以国有企业受冲击更大。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我国前两个月轮胎出口额占轮胎销售收入比重38.8%,而去年同期为36.08%,比去年还高近3个百分点。但行业为什么感觉压力很大,开工率很低,整体形势很差?这同国内轮胎工业10多年来保持2位数以上的超高速发展,投资过热,产能持续积累、释放不无关系!我国轮胎行业现在体量很大,产量达5.9亿条,占到世界的1/4强,高处不胜寒,所以对市场反应敏感。应该说,感觉差不是轮胎工业独有,是国内传统制造业现阶段的普遍现象。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减缓,市场需求不旺,所以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化解国内轮胎产能过剩问题。表2为近年我国轮胎销售和出口情况统计。
 
  表1 美国对华轮胎“特保”和“双反”案比较
项目                  特保                      双反
征收惩罚性关税 35%~25%~15%           23.36%~100.2%
形式            所有产自中国的轮胎      不同公司实行差别化税率
期限            三年    五年
 
           2  近年我国轮胎销售、出口情况一览         万元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销售收入679  898   1094 1266 1350 1659 1985 1990 2048 1828
出口额 232  322   396   425 380   601 681   710 748   696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缓解结构性产能过剩,提振市场消费
  2014年我国轮胎产量增长6.3%,出口增长13.1%。其中乘用车胎在出口增长6.9%的情况下,进口增长了10.8%,且进口价格远高于出口价格。据海关统计,我国乘用车胎进口价格为7.47美元/kg,出口为3.23美元/kg。这说明国内消费升级正在进行中,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我们的轮胎业要重视并跟上消费市场的变化。我们可否调整一下思路?多鼓励、培育和支持消费环节,让节能环保理念落到实处,做到消费和制造并重,用绿色消费带动绿色制造。在绿色制造方面,我国已经发布《绿色轮胎技术规范》,正准备推出中国版标签法,大力推动自动化乃至机器人在轮胎行业的应用,这些无疑对国内绿色轮胎制造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如果说当年国内推广子午胎是采用新出厂的汽车必须安装子午胎的计划经济做法,那么现在则需更多地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广绿色消费,使我们的产能增长更适应社会需求。除国家在宏观政策、税收、标准上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企业在营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公司采用多品牌战略,既有高端产品也有大众化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重视研究“互联网+轮胎”新兴业态在行业的兴起和对传统代理商销售方式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重点解决好销售和服务的对接,提升服务水平,用服务带消费,向提高附加值要效益,创品牌,创新营销模式。
 
二、统筹利用现有产能,促进兼并重组,鼓励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同时制定合理的退出政策
  随着城市区划、功能的调整,近些年我国很多轮胎厂纷纷退出市区另辟新基地。如华南轮胎从广州番禺转往从化;杭州中策完成了在下沙开发区的征地;青岛双星迁往青岛董家口经济开发区;三角轮胎已在威海经济开发区、威海工业新区和文登市分别建立三个新基地。外资企业米其林完成了在沈阳的搬迁,建成了其在华最大投资项目;普利司通沈阳新工厂易地投产;固特异大连工厂转往普兰店;锦湖轮胎将其位于南京和燕路和高新区的两个工厂合并搬迁到浦口经济开发区。而且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全都扩大了产能。
  那么,是否可以在准入条件、产业政策、公告管理、“十三五”规划等方面制定些可操作的硬措施?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约束、限制等措施,引入投资强度、土地利用率、环保标准等评价手段,更多地对现有轮胎企业进行重组、兼并、整合,特别是在轮胎生产比较集中的山东、江浙等区域。破产是不得以而为之,这不仅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会产生不良的社会问题。
 
三、创新出口方式
  面对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凸显的现实,有必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转移国内压力。轮胎系大宗流动性商品,以美国为例,2014年其进口轮胎1.5亿条,占其国内消费量的一半左右;而出口轮胎超过4000万条,占其国内产量的20%。德国和日本进出口比例则更高。
  在“走出去”方面,我们仍要发挥比较优势,靠差异化竞争稳定国外市场份额。问题在于目前我们出口形式相对单一,市场过于集中。像世界轮胎第一梯队法国米其林公司在全球有70余家工厂,分布于18个国家,年轮胎产量近2亿条;第二梯队的韩国轮胎,有7家工厂,涉及4个国家。从简单的产品出口到海外投资,这是由大做强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企业除了已经付诸实施的赛轮到越南,杭州中策、山东玲珑、青岛森麒麟到泰国投资建厂外,三角和双钱等企业也正在积极寻求境外建厂。近期中国化工控股世界第五大轮胎公司意大利倍耐力更上演了一场中国版“蛇吞象”,开创国内轮胎业利用资本运作抢占国内外市场的先例。我们不能把到国外投资狭隘地归结为规避贸易摩擦,它还承担着转移国内产能、深耕国外市场、利用国外资源(包括材料、人力、环境、土地等已成国内发展的制约条件),创新出口方式的重大责任。
 
  我国轮胎业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调整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我国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01辆,不及发达国家的1/5,虽然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受到来自环保、交通拥堵、能源消费等问题的限制,但刚性需求不减,尤其是私人用车。201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1.54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6亿辆;国内轿车保有量830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7590万辆。一定意义上讲,我国轮胎工业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况且国家还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陆续出台刺激经济回暖的措施,这些都会帮助行业逐步走出低谷。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为国内轮胎实现出口地区多元化、出口方式多样化和产能转移提供了契机。当然我们也要正视相关产业发展对轮胎工业的影响,比如由于高铁的发展、铁路的提速和服务提升对长途汽车运输业造成很大冲击,全钢胎消费受到明显抑制。同乘用胎制造相比,全钢胎自动化程度低,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企业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所以全钢胎的发展要从外销上找出路。乘用车胎由于技术进步,自动化、机器人应用日益普遍,所以现在国外上的较多、较集中,因而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国内市场的转型升级上。目前看经济下行压力还将持续,轮胎出口还有待美国“双反”案的最终落地,走出困局还要有一个过程。但愿通过这次痛苦的调整,能为日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协调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