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新常态”下涂料行业发展新思路
2015年25期 发行日期:2015-07-03
作者:zhoukan2012
fiogf49gjkf0d

 

“新常态”下涂料行业发展新思路
□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 杨渊德
回顾2014:稳中有进
    2014年,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我国涂料行业克服了下行压力,基本实现了稳中有进的总体目标。但行业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延续2013年的态势。近十年来,虽然我国涂料总产量由2005年的382.57万吨增至2014年的1648.19万吨(见表1),年均增速为17.6%;涂料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734.74亿元增至2014年的3867.59亿元,年均增速为20.3%。预计2015年产量增速将很难回到两位数的时代,可能与2014年的7.90%相当,与国家GDP 7.0%增速基本持平,就此涂料行业的增长率将进入6%~8%的振荡期,这也许就是涂料行业的新常态。
  1.各地市场表现不一
  2014年我国涂料行业产量增速总体放缓,产值增速13.19%,比较平稳。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2014年1344家规模以上企业涂料总产量1648.2万吨,同比增长7.9%(见表2)。在环保、资金、成本、品牌的挤压下,小型企业生存将越来越困难,预计未来5年将会出现小微涂料企业的倒闭潮。
  2014年全国涂料产量同比负增长的地区有北京、山西、辽宁、山东、四川等,均是我国涂料生产主要地区,这些地区的负增长对全国涂料产量增速的影响明显。其中北京负增长5.9%,主要是由于近年雾霾,北京市政府要求与VOC排放相关的企业外迁有关;山东负增长为7.7%,四川负增长7.5%,均是由当地企业的产品结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成本构成决定的。规模以上企业数减少的地区有内蒙古和广西,这是由当地的市场环境决定的,内蒙古的几家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乌海、包头、呼和浩特的中小型涂料企业大多倒闭。规模以上企业数增加较多的地区有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四川等,我国涂料主要产业园区分布在这些地区,这些地区仍有继续引进涂料企业的市场空间和环境容量。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十个省市区分别增长了20.0%、10.5%、5.4%、8.1%、15.2%、16.8%、10%、17.0%、30.5%、6.9%,其产量达1250.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5.9%,对全国7.9%的增速拉动非常明显。这些地区的增势依然看好,表明我国涂料行业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天津、吉林、黑龙江、重庆、陕西等省市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分别增长了11.1%、21.4%、87.1%、9.4%、27.3%,逐渐进入涂料产量贡献率的第二梯队。
  2.进出口贸易达到近年最高水平
  2014年,我国涂料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7亿美元,与2013年的16.4美元相比增加了7.9%;贸易逆差3.4亿美元,与2013年的4.3亿美元相比下降了20.9%;贸易总额超过了2011年17.3亿美元的最高水平。2014年,涂料进口量为18.5万吨,同比增加2.2%;进口金额10.6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2%,进口总体平均价格5700美元/吨,与2013年持平。涂料出口数量19.7万吨,同比增加10.9%,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进口数量;出口金额7.2亿美元,同比增加18.0%,出口总体平均价格3600美元/吨,高于2013年的平均价格3400美元/吨,继续呈上升趋势;但出口总体平均价格只有进口的63.2%;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占总产量、总产值的比例还是很小,出口数量约占1.2%,出口金额约占1.2%(按1美元兑换6.3元人民币计)。
    2014年进口量最大的产品主要是“32081000溶于非水介质的聚酯油漆及清漆等”和“32089090溶于非水介质其他油漆清漆溶液”,进口量分别为2.7万吨和3.8万吨;出口量最大的也是以上两种产品,分别为4.3万吨和6.4万吨;但32081000的进口量同比减少了5.3%,该产品继2013年进口量继续减少。“32089010溶于非水介质聚氨酯类化合物油漆及清漆”进口量大幅增加,增幅达到39.9%;但该产品进口价格却由4600美元/吨下降到3800美元/吨左右,是进口价格下降幅度最大的品种。
    除了32089010和32089090外,涂料进口价格大多增加,其中“32099020以氟树脂为基本成分的油漆及清漆”的进口价格增幅最大,由2013年的1.50万美元/吨增加到1.70万美元/吨。其出口价格继续下降,由2012年的1.81万美元/吨降低到2013年1.60万美元/吨,再降到2014年的1.47万美元/吨,两年降低幅度达到18.8%。同时,该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大幅增加,增幅分别高达46.4%和34.8%,表明氟树脂国内技术得到发展,能满足国内外需求。但与进口的同类涂料价格差距拉大,造成高价进口、低价出口的现象。
  2014年出口量降幅较大的是“32082020溶于非水介质的聚乙烯油漆及清漆”,出口943吨,降幅达到15.8%;但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升最快,由2013年的4500美元/吨上升到7800美元/吨,出口金额增加了44.7%。出口量增幅最大的是“32091000溶于水介质的聚丙烯酸油漆及清漆”,出口1.6万吨,增幅达23.7%;但出口价格和出口金额降幅明显,价格由2013年的2300美元/吨降到1700美元/吨,以牺牲价格和销售额带动了出口数量。国内企业应全面重视出口贸易,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增加企业发展潜力,但不能采取低价、多量的销售方式。
     1 2005~2014年涂料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亿元
年份       产量/万吨           产值          实现利润      平均价格
         实际值 增幅/% 实际值 增幅/% 实际值 增幅/%   /万元·吨-1
2005    382.57  28.31   734.74 36.09   44.31 38.14       1.92
2006    507.80  32.73   963.16 31.09   65.67 48.21       1.90
2007    597.28  17.62 1264.68 31.31   86.39 31.55       2.12
2008    638.00    6.82 1821.94 44.06   99.22 14.85       2.86
2009    755.44  18.40 1835.90   0.77 113.52 14.42       2.43
2010    966.63  27.96 2026.82 26.40 140.77 19.90       2.10
2011    1079.51  16.40 2729.76 25.60 183.91 13.80       2.53
2012    1271.87  11.80 2934.60 12.40 214.09 16.34       2.31
2013    1527.96  20.13 3416.78 16.43 244.10 14.02       2.62
2014    1648.19    7.90 3867.58 13.19 2 76.26 13.17     2.34
注:由于统计局每年统计的涂料企业数不同,本表所计算的增幅都是当年与上一年同企业数的产量、产值及利润之比,而不是当年与上一年实际值之比。
 
        2 2014年我国涂料不同地区产量统计      万吨
地区               企业数/个                    涂料产量
               2014   2013   2014    2013    同比/%
    全国        1344    1106    1648.19   1527.96     7.9
华北    北 京  30      28       21.45    22.80     -5.9
        天 津  33       31       30.47    27.42     11.1
        河 北  30       22       84.07    70.05     20.0
        山 西    5        5       3.12      3.18     -1.7
        内蒙古    3        4       0.16      0.14     12.0
东北    辽 宁  60       44       53.30    59.36     -10.2
        吉 林  12       12       13.11    10.80     21.4
        黑龙江    8        8       11.92      6.37     87.1
华东    上 海  97       70       187.09 169.24     10.5
        江 苏 195     127       182.15 172.77     5.4
        浙 江 118     112       85.03    78.63     8.1
        安 徽  56       38       53.63    46.54     15.2
        福 建  58       50       69.42    59.45     16.8
        江 西  13       10       8.08      8.41     -3.8
        山 东  66       61       90.70    98.24     -7.7
中南    河 南  47       41       88.94    80.84     10.0
        湖 北  46       33       40.24    34.38     17.0
        湖 南  48       48       125.86  96.44     30.5
        广 东 292     256       333.99 312.38     6.9
        广 西  16       17       20.05    24.60     -18.5
        海 南    1        1       0.24      0.26     -5.7
西南    重 庆  25       20       23.09    21.10     9.4
        四 川  49       38       87.54    94.63     -7.5
        贵 州    4        3       3.54      3.80     -6.7
        云 南    7        6       6.14      5.96     3.1
        西 藏    0        0          0         0       -
西北    陕 西  14      11       18.19    14.29     27.3
        甘 肃    4        4       2.67      2.82     -5.4
        青 海    0        0          0         0       -
        宁 夏    1        0       0.49    0.29      68.3
        新 疆    6        6       3.48    2.74      26.7
 
“新常态”下:有喜有忧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涂料工业的产量和产值已位居世界第一,产品的市场供给已由短缺转入到相对过剩。行业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不再是供不应求,而是供给平衡,特别是自主创新的技术不足导致涂料行业三期叠加的阵痛。在产能相对过剩、开工率普遍不足的“十二五”时期,在经济增长动力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时期,我国涂料工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存在一系列新的常态化的趋势和特征。
  1.经济运行“稳中有忧”
  2014年涂料行业运行中的“稳”主要表现在:一是产销、效益的同比指标比2013年有所好转,2014年的环比指标下半年好于上半年。二是行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小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低端产品在行业难行其道,企业重视研发和新产品的销售主导。三是行业的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各地政府限制新建和改扩建“双高”和溶剂型涂料产品,企业新增产能大多集中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高性能涂料,企业的产品个性日益凸显。四是价格温和回暖,市场逐步企稳,企业行为逐步趋于理性化,能够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和研发投入。五是进出口在行业逐渐兴起,企业表达出了向外投资、引进人才、兼并重组的意愿,一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忧”主要表现在:一是产量增速比前几年有所回落,由于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发展进度放缓,工业涂料企业收入增速放缓。二是需求增长放缓,产销矛盾进一步突出,房地产的低迷还将持续,涂料下游市场上扬的态势仍然比较模糊。三是企业库存和应收账款持续增加,短时间难以消化库存,难以保障资金回笼。四是产能过剩在近几年逐渐显现,虽然国家有所限制,但新增产能仍在释放,各个地方政府仍在紧锣密鼓地招商涂料产业园。一些企业出于对地方就业、银行还贷、市场竞争等因素考虑,被迫维持一定的开工率,“被开工”的现象开始出现。五是物流、环保、人工、水电气、财务、税费、销售等各种费用上升较快,企业难以持续消化,这些费用“吃掉”了原材料成本降低产生的大多数利润。
  2.企业开始重视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保障之一。涂料行业的上市公司有较早进入的重庆三峡、西北永新、长江红太阳等,前几年上市的有深圳广田、上海金力泰、北京东方雨虹等,近期拟上市或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有北京百慕航材、福建三棵树、广东嘉宝莉、深圳展辰等。还有一些新三板和地方性股权交易的企业也在积极推动上市活动。企业进入股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中小高新技术、高新材料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宽广。
  3.科技创新将成为发展主要驱动力
  我国涂料行业一贯重引进、轻吸收,重模仿、轻创新,许多关键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与客户需求紧密相连的创新组织框架,与PPG、AkzoNobel、关西等国际企业差距巨大。关西涂料通过引进PPG的阴极电泳涂料,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建立了自己的阴极电泳涂料体系,KCC的电泳涂料也是如此。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引进了欧洲的电泳涂料和汽车工业配套,而现在国内品牌的电泳涂料在主流上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又如,涂料用设备,除了一些基本装备外,计量仪器、检测仪器、自动化设备、密封系统基本上还是依赖进口,高精设备的国产化能力还很薄弱。
  在产能过剩、要素成本刚性上升、市场体制更加完善的情况下,企业获得竞争的优势主要依靠技术和效率,而不是规模和数量,创新正在成为涂料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涂料行业面对“新常态”最好的发展方式之一。2014年涂料行业继续加重了自主创新的色彩,原来务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部门,正在实施它们原有的功能,一些企业通过引进人才、购买设备,做起了真正的“R&D”的工作,成为涂料行业健康发展的新曙光。
  4.环保压力持续增大
  一是国家开始征收消费税。为促进节能环保,经国务院批准,自2015年2月1日起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在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征收,适用税率均为4%,对施工状态下VOC含量高于420克/升(含)的涂料征收消费税。这在涂料行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企业的巨大反响。涂料行业经过多次申诉,已初步形成了涂料消费税实施细则草案(建议稿),并上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以期为行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拟在涂料下游行业征收VOC的排污费。涂料下游行业以工业涂装为主,主要包括汽车、船舶、集装箱、卷材、家具、工程机械、钢结构行业等。VOC是废气排污收费的加征项目,对排污者的每一废气排放口,均须征收VOC排污费,VOC污染当量值暂定为0.95。VOC排污费的收缴按照现行排污收费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优先用于VOC污染防治工作。排污收费规定有可能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执行,这一政策不亚于消费税对涂料行业的影响。
 
展望2015:任重道远
    2015年我国涂料行业发展任重而道远,要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的新要求,企业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形成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开创“新常态”下涂料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要理解“兼并重组”是涂料行业未来十年发展的大趋势,是做强做大行业、企业的必经之路。
    二是企业要将发展的重心放在“节能环保”这个大主题中,VOC、污泥、重金属将使企业面临政府的各种管控措施,回避、灵活处理、搞关系不再是有效的办法。
    三是在新常态下要有新的思路,虽然涂料行业距智能时代还有一定距离,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迫使企业家们必须认真去思考和面对,“两化融合”的网络时代提倡网购涂料原料、网销涂料产品的思维已经来到了涂料人的身边。
    四是未来自主创新的方向除了环境友好型涂料以外,要注重特殊功能涂料的研发,如纳米功能涂料、陶瓷硅氧烷涂料、相转移保温涂料、光触媒功能净化涂料。另外,石墨烯在涂料中的应用、刷新重涂工艺及服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涂料行业的热点和重点研发方向。
    2015年,涂料企业要优化存量,做强增量。传统涂料是行业的优质资产,“新常态”下要做好升级改造,延伸优势工作,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涅槃后的“浴火重生”。企业要加强资金成本管理,在生产经营中实行精益化管理资金,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优选客户资源,缩短资金账期,加速资金周转,避免呆账、坏账。企业还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外部合作,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作用,摆脱对国家政策(如消费税)的依赖。对企业而言,一旦形成“政策依赖症”,就会产生投机心态,自我创新能力自然就会弱化。
    尽管2015年我国涂料行业运行有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下行压力较大,但随着各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实施,涂料行业将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保持平稳运行,实现经济效益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步增长。预测,2015年我国涂料产量将达到1760万吨,增速在7%左右;产值4150亿元左右,增速在7%~8%;利润有望突破300亿元,实现8%~10%的增长。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