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维纶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
□ 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申宝
我国维纶工业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纶及聚乙烯醇(PVA)生产国,产业规模雄踞世界首位。同时产业应用更加多元化,从最初单一普通民用,转向高档服装服饰、造纸、建筑、水利工程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研发、新技术的研究和新设备的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突破,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和进步。
面向“十三五”,我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维纶及PVA行业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必须在扎实做好产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基础上,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上下功夫,在应用领域上进一步深耕细作,推动行业向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目标迈进。
高速发展的“十二五”
我国维纶产业曾作为民用一度陷入绝境,后因皖维等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将产品应用领域转向工业用途,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十二五”期间,维纶是国内化纤行业发展的亮点,产量逐年增加,由“十一五”末的4.4万吨增加到“十二五”末的12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 15.2%(见表1)。
我国PVA产品的生产规模一直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呈周期性、阶段性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国家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正成为国内PVA的生产基地,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区凭借煤炭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电石及其下游产业链,成为了PVA产能的集中增长区。目前国内PVA产能已达138.3万吨,远远高于国际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装置的总和,形成了产业优势。详见表2和表3。
表1 “十二五”我国维纶纤维产量统计 万吨
年份 产量 同比增加/%
2011 5.91 4.41
2012 8.71 47.38
2013 10.09 15.73
2014 11.07 9.82
2015(E) 12.00 8.40
表2 “十二五”我国PVA产能统计 万吨
生产企业 产能 原料路线 占比/%
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化工事业部 4.6 乙烯 3.3
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有机化工厂 3.0 乙烯 2.2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 16.5 天然气 11.9
贵州水晶有机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3.0 电石 2.2
福建福维股份有限公司 6.0 电石 4.3
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 9.5 电石 6.9
江西江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4.0 电石 2.9
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0 电石 7.2
安徽皖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0 电石 7.2
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 3.5 电石 2.5
兰州新西部维尼纶有限责任公司 3.0 电石 2.2
石家庄化工化纤有限公司 2.0 电石 1.5
台湾长春江苏厂 12.0 外购VAC 8.7
广西广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5.0 生物质乙烯 3.6
内蒙古双欣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3.0 电石 9.4
宁夏大地化工有限公司 13.0 电石 9.4
内蒙古蒙维科技有限公司 10.0 电石 7.2
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10.0 电石 7.2
天津辛德玛悬浮剂有限公司 0.2 外购VAC 0.2
合计 138.3 - 100.0
表3 2015年中国大陆以外主要PVA装置 万吨
生产企业 规模 工艺路线
日本可乐丽 15 乙烯法
朝鲜顺川工厂 10 电石乙炔法
中国台湾长春石化 10 乙烯法
美国塞拉尼斯 10 乙烯法
日本合成化学 10 乙烯法
美国杜邦化学 8 乙烯法
朝鲜二八工厂 5 电石乙炔法
德国赫斯特 5 乙烯法
新加坡PVA厂 5 乙烯法
合计 78 -
行业迈入新常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维纶及PVA行业出现明显拐点,发展由相对稳定的非充分竞争进入到全面竞争的“新常态”,原有以国有企业一统市场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产业发展进入转型期和深度调整期。使全球的PVA呈现出“两个转移”,即“世界PVA的重心向中国转移,中国PVA的产能向西部转移”,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截至2014年底,我国PVA产能已占到全球总产能的64%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的PVA生产制造国,而且全球新增产能也基本集中在我国。近年来国外一些老牌PVA生产企业采用了不同方式退出市场,未来全球PVA生产将主要集中在中国。
我国PVA产品的产能迅速扩大,尤其西部地区利用低廉的资源优势,对整个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彻底打破了国内PVA行业存续30多年的固有模式,我国PVA行业进入新“战国时代”。高度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引发了国内PVA行业的“多米诺效应”,上世纪60、70年代上马的原有煤化工9家PVA企业大部分都陷入惨淡经营的困境,半数企业停产。未来几年,国内PVA行业仍将持续深度洗牌,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将有增无减。
目前国内维纶产品主要是高强高模(PVA)纤维和水溶纤维两大品种。特别是近2~3年,维纶行业整体运行良好,产品利润空间较大,导致社会资本大举进入。但部分企业以传统的工艺装备技术进入并迅速投产,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市场的高度竞争打破了行业原有的较高平均利润率,也倒逼企业进一步深挖潜力,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目前行业整体运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维纶及PVA产品质量、消耗、成本、安全、环保控制水平等都有了较大提升,促进了我国维纶及PVA行业的整体发展。
未来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加快行业整体的转型升级,产品要向功能型、高端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同时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更加突出市场、管理、技术、资本的高度融合。
“十三五”发展新趋势
“十二五”后期,我国维纶纤维产能增长较快,产能已达12万吨左右。但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水溶性纤维由于水溶性无纺布及水溶性纱市场增长较大,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装置开工率高,企业基本满负荷生产,产能增长。而高强高模(PVA)纤维产能受到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市场需求萎缩严重,装置开工率较低。水溶性纤维急剧扩张,使得整个维纶纤维产能和产量不降反升,特别是2014年的一波大幅扩产,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十三五”期间,新上项目需慎重,重点应开发并生产低温水溶纤维和高强高模(PVA)纤维等用途广泛的新产品。以常规缩醛化纤维、水溶纤维和高强高模(PVA)纤维三大品种为主,根据市场用户的不同需求,适时开发和生产各种功能性和特种性能维纶纤维。
“十三五”,整个PVA行业将表现为超饱和市场下的激烈竞争,预计到“十三五”末PVA的有效产能将达到150万吨左右,而国内市场消费量仅100万吨左右,产能将呈现阶段性、结构性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其结局必然是淘汰落后产能、加速行业洗牌。
1.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
应重点考虑增强PVA分流消化能力,在做大做强PVA及纤维产业链上多下功夫,避免行业同质化的无序竞争。
预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方面向高聚合度(高粘度)、低醇解度的高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发展,其在高标号胶粘剂、高强高模(PVA)纤维以及水泥增强剂等领域将有良好的表现;另一方面,向低聚合度、低醇解度的特种产品方向发展,主要应用于有特别要求的水溶性胶粘剂与水溶性纤维等领域。
围绕PVA和维纶纤维产品上下游进行延伸拓展。如醋酸乙烯(VAC)向VAE乳液或EVA树脂、VAC乳液产品延伸;PVA向PVA薄膜、PVB树脂产品、PVA系列高吸水树脂、PVA牛奶蛋白纤维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延伸。开发高附加值、发展潜力大的化工、化纤产品,进一步拓宽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加快调整产业布局
在地域布局上,西北地区企业应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强化管理,创新技术,同时适时实施战略重组,重点做强做大VAC、PVA产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逐步消化过剩产能。东部地区PVA企业由于能源价格、人工成本、环保投入等不断上涨,严重影响了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依靠稳定的国内外市场供应渠道,与中西部地区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或战略同盟,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东部企业应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与靠近消费市场的交通运输等优势,围绕PVA纤维产品规模扩大以及下游产业链进行延伸,开发高附加值、发展潜力大的无纺布、化工、化纤等产品,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是维纶行业的转型期和深度调整期,行业发展重点应该集中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主要包括产品结构调整、产品链延伸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1.加快维纶与PVA应用领域研究
国内维纶与PVA等生产企业对下游应用领域研究较少,在产能结构性过剩情况下,加大应用领域研究,扩大应用领域范围是解决行业困局的出路之一。
高强高模PVA纤维就是一个很好例证,目前国内该产品全部出口,国内几乎没有销售,在国外其主要应用于纤维水泥制品。因此考虑推动高强高模PVA纤维在国内代替石棉在水泥制品中的应用。目前国内石棉在水泥制品中用量约180万吨,按照1吨高强高模PVA纤维替代6吨石棉计,我国6.43万吨高强高模聚PVA纤维折石棉38.58万吨,仅占目前石棉用量的21.43%。如果该项工作推广成功,将解决高强高模PVA纤维国内销售问题,同时将释放7万吨PVA产能,大大减轻市场竞争压力。
要充分利用国家环保部门大力推动水基涂料应用的契机,利用PVA水溶性特性推动PVA在水基涂料中的应用。
加大投入研究PVA与维纶纤维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不断探索创新利用维纶与PVA的特性,加大在建筑材料、水利工程、市政建设及道路桥梁等领域的推广。总之,深入应用研究拓展应用范围是“十三五”期间行业的重要任务。
2.加强新产品开发
我国维纶与PVA行业在产业规模上已经领先其它国家,居世界首位,但国内企业工艺路线选择上基本相同,特别是PVA几乎全是低碱醇解片状PVA,品种比较单一,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行业整体生产工艺和产品技术含量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较大,产品应用大多局限在传统领域,产品附加值较低,应用范围窄。因此,加强新产品开发工作是维纶和PVA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应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研究机构,通过从国外引进一些一流的专家和从事研究的人员,组建一支专业研发队伍,为其提供研发创新的平台,提升企业生产技术与创新能力。
建议成立“维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产、学、研、用结合起来,共同研发新品种,开发新市场,共同获得利益,实现多赢。也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联营、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联办技术中心,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校相互联动的技术创新格局,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实现技术、资本、产业和人才资本的优化组合。
跟踪国外先进工艺、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工艺、装备进行有计划的更新和改造,实现节能降耗,提升产品质量,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精细化控制程度,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和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