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化肥用量零增长:创新发展正当时
2015年41期 发行日期:2015-10-23
作者:zhoukan2012

化肥用量零增长:创新发展正当时

□ 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会长 汪建沃

  近几年,因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国内化肥用量增长率出现下降,目前已低于1.5%,但农作物亩均用量仍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过量施肥不仅使土壤质量下降,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因此,农业部于今年年初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力争实现农作物化肥用量零增长。

  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的氮有效吸收率只有26%28%,而蔬菜作物的氮有效吸收率不足20%,剩余部分则完全散失到环境中。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特别是一些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低。

 

化肥减量更需增效

    减肥增效将成为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从当前国内的肥料结构来看,很难实现“零增长”目标,肥料本身技术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实现化肥减增效的关键是要把握好“精、调、改、替”。

  推广精准施肥技术  在归纳区域作物生产体系与种植制度特点及土壤养分供应特点等共性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相关技术原理确定区域氮、磷、钾及中微肥的适宜用量、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并以工艺与市场研发区域配方肥料为技术载体,配套相应的施肥技术和农化服务,实现区域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推广机械化深施肥技术 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种肥(也称种肥同播)、深施追肥等机械化深施技术,可以减少化肥损失,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省成本,增加效益。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蔬菜产量增加1522%,节水3035%,节肥4045%;水果增产1015%,节水40%,节肥30%

  推广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 坚持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一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二可使迟效与速效肥料优势互补;三可减少化肥的挥发与流失,增强保肥性能,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四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并对减轻环境污染有显著效果。

  推广使用秸秆腐熟剂完善秸秆还田技术 每亩还田秸秆200公斤,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钾肥,即每亩少施2公斤氯化钾和5公斤过磷酸钙,每亩可节省化肥投入15元。秸秆还田前期需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应适当增加前期氮肥用量,减少后期氮肥用量。

  推广新型施肥技术 一要提倡施用高含量的多元复合肥,减少施用低含量的复混肥;二要积极试用高性能有机无机复合肥;三要推广有机无机复混肥;四要配施高含量有益微生物的肥药兼用肥;五要加快高效缓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的应用;六要做到精准投放化肥,避免过度施用;七要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滴灌的方法均匀施用液体肥料。

 

利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化肥减量是否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认为,不仅不会,而且还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国化肥用量较大的作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设施蔬菜用肥量更大。把这些作物的化肥用量减下来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影响;其次,我国针对不同区域已经建立了一些成熟的技术模式,特别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推广,不会影响粮食单产;再次,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的利用,不仅能减少化肥用量,还有助于作物产量的提升。基于上述分析,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虽然化肥减量但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山东农业大学以“关于化肥减半增施有机肥维持最高的玉米产量”为课题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少用一半化肥照样维持最高的玉米产量。如果秸秆中的养分通过动物过腹还田,粮食带走的养分不能有效还田,可通过增施化肥解决,按照粮食与秸秆比例为11计算,与现行的化肥施用量相比,仅施加一半的化肥即可保证粮食产量不下降,甚至改造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产量还可略有提高。

  根据国外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化肥施用增效减量;其次是构建种养一体化,实现化肥有机肥替代减量;再次是普及精准施肥技术;最后是通过建立科学的补贴政策,鼓励环保种植新技术的使用。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赵秉强认为,传统肥料所受的诟病,还远不止产品的单一和过量施肥带来的负面效应,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除实施化肥零增长计划外,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肥料产品。好肥料除了具备增产功能,还应具备提升作物抗逆性的功能。因此发展省工高效、节能环保、提高农作物抗逆性的新型功能性肥料已成为行业的共识,更是得到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青睐。

 

农企合作创新发展

  为推进落实“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2015年,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与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创新服务机制,探索科学施肥新模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即在东北地区开展玉米、西北地区开展苹果、华东地区开展水稻、华北地区开展苹果和玉米、华南及西南地区开展经济作物化肥减量增效试点。

  企业将是未来推动肥料创新发展,实现零增长目标的主力军。金正大集团抓住化肥减量机遇,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启动“种肥同播”技术推广行动,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开展试验示范,实现从推广成熟的玉米种肥同播向棉花、小麦、水稻等大宗作物拓展,并在产品上从缓释肥向硝基控释肥、硝基双效肥、作物套餐肥等品种升级,从源头把严产品质量关,为种植业者提供全程立体化和综合化服务。

  山东鲁西化肥集团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开发肥料新品种,打造中国现代肥料王国,为化肥零增长提供新技术与新产品支撑。

  中化化肥公司致力研发新品,助力化肥减量增效,研发生产的功能性肥料——中化螯合肥,是一种集有机无机复合肥、微肥于一体的功能肥料,富含中微量元素和腐植酸,可降低作物生长过程中某种营养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并避免营养元素与土壤中的酸碱离子反应沉淀失效。

  中农控股充分发挥自身在原料供应、网络建设、配肥技术和农化服务等方面优势,在华北部分省份试点启动“智能测土配肥站”项目建设。通过建设集中式的耕地信息资源中心和分布在各个农技站点的测土配肥机构,向全国各农技服务站提供精准、高效的测土配肥自动化服务,不仅为集中管理耕地提供数据资源,也对扩大肥料科学配比方案的应用范围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