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行业转型关键期 氯碱发展抢抓五大机遇
□ 本刊记者 唐茵
当前,我国氯碱行业正处在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落后产能的退出,产业集中度提高,整体开工率有所回升,但需求增速放缓,产品价格走低,企业亏损程度加大仍困扰着业界。10月27~29日在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氯碱会议”上,与会专家认为,要实现氯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要正确认识目前的形势,抢抓需求、市场、政策、技术、“互联网+”五大机遇。
机遇一 “有没有”到“好不好”空间广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增速回落。与重化工业息息相关的汽车和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滑,导致需求不旺。所有行业都面临的问题是,有没有需求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订单水平有没有趋向稳定或者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不过,张立群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处于触底阶段,明年将会有积极的变化。全球经济向好的迹象会越来越明显,出口会在今年第三季度负增长幅度收窄的基础上,逐步低位走稳,明年恢复正增长。从内需来看,未来要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城镇化率,需求增长的空间还很大。
去年我国常住城镇人口7.4亿,城镇化率54.7%,城镇化进程远未完成。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在70%以上,美国在2010年时已超过80%,日本超过90%。城镇化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所以我国的城镇化在持续推进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背景下,没有理由中途停顿,也应达到70%略高的水平,将继续拉动对房地产的需求。因此,从房地产的角度看,我国未来的需求仍然潜力非常大。另一方面,我国到目前为止的发展,重点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要想使十几亿中国人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未来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要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还有非常多的需求要更高水平的满足,基础设施投资还存在较高水平较高质量的提升空间。通过基础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差异,就会给产业调整提供广阔空间,为房地产和汽车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行业需求增长放缓的问题得以改善。
机遇二 政策红利优化产能保需求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调结构转方式的政策,以及反倾销措施,为氯碱行业带来了长期或短期的机遇。
一方面,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限制了产能的进一步扩张。近年来,国家针对氯碱行业的安全、环保、能耗、清洁生产和汞污染防治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与规范,并提出了新的约束性要求。2014年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受工信部和财政部委托正式编写修订《氯碱行业准入条件》已完成专家会议、课题评审,正式上交工信部。修订后的版本,准入范围扩大,产品涵盖烧碱、PVC、甲烷氯化物和PVC糊树脂;准入更为严格,对于企业分布、能源消耗、工艺装备规模、环保、安全、职业卫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反倾销政策的实施,让行业获得调整之机。从2000年开始,我国先后组织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PVC、三氯乙烯、水合肼、环氧氯丙烷和四氯乙烯等七个产品的反倾销和反倾销复审工作,对维护产业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PVC反倾销工作取得新进展。商务部公告,自2015年9月28日起,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进口PVC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3年。该政策的实施对国内PVC行业的健康发展有较好的保障作用。
机遇三 市场低迷加剧行业洗牌
由于下游需求不旺,市场低迷,2012~2014年期间,氯碱行业连续3年亏损,亏损面超过50%。
在市场的作用下,主要氯碱产品的产能增速回落,甚至出现负增长。2000~2012年我国PVC产能年均增长18%,产量年均增长15.3%,2013年产能增长率回落到5.8%,2014年产能净减少3.5%,2015年上半年产量同比下降0.8%,无新增产能。2000~2012年,烧碱产能年均增长13.7%,2013年增长率回落至3%,2014年继续放缓至1.6%,2015年上半年产能净增42万吨(新增50万吨,退出8万吨)。
今年产量又有下降。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9月,国内PVC产量为137.7万吨,同比下降1.5%;1~9月份PVC累计产量为1212.1万吨,同比下跌0.5%。9月烧碱产量241.8万吨,同比下降6.3%;1~9月累计产量2261.5万吨,同比下跌2.0%。
值得期待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使氯碱产能消化出现新的渠道。石化行业将“一带一路”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能源化工行业成为“走出去”的重点。目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主要涉及房屋建筑、石油化工、电力工程、交通运输等方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氯碱行业国际合作将迎来新机遇。
机遇四 “互联网+”颠覆传统规则
目前我国氯碱市场需求进入增长平缓期,行业生产进入供应宽松期,产品进入激烈竞争期,企业发展进入转型创新期。在新常态下,氯碱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的到来,将改变传统行业的商业规则、产业价值链、业务模式和竞争格局。
氯碱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重点体现在如下方面:以企业为主体,以多样化的业务模式,重点发展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互联网为手段,开展辐射上下游产业链的运营模式创新;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力发展产品跨境电子业务;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规范化标准,形成行业大数据,完善建立健康的行业生态链。
未来互联网将渗透到氯碱产业的各个维度,助力行业企业转型发展,包括生产过程控制优化、计算机模拟仿真、电子商务、商业智能等应用基本普及。氯碱行业的研发设计、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环境管理、集成应用、协同创新等薄弱环节将得到明显加强。
机遇五 技术进步引领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技术进步为氯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零极距电解技术同等密度下零极距电解电压降低约180毫伏,相应吨碱电耗下降127千瓦时;电石浆回收乙炔气体技术可降低PVC的电石单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制氯新技术方面,氧阴极离子膜电解槽技术(ODC)实现了工业化应用。24万吨HCl-ODC装置已经在上海化工区运行,NaCl-ODC装置将在上海化工区运行。非电解法催化制氯技术(Deacon)也实现工业化应用,12万吨的Deacon已应用于上海化工区的25万吨的TDI装置。
无汞触媒、非汞工艺的研发应用是实现电石法PVC行业“无汞化”的根本。低汞触媒生产工艺的开发和推广将助力实现汞污染防治路线图,即现有电石法PVC生产企业使用低汞触媒,到2020年,电石法PVC单位产品用汞量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50%。
随着上述清洁生产技术的普及,氯碱行业将步入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