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四轮齐动, 加速推进农药“零增长”
2015年44期 发行日期:2015-11-13
作者:zhoukan2012

四轮齐动, 加速推进农药“零增长”
□ 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会长 汪建沃
  近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战略实施研究与应用”课题开题会在京召开。课题设置了农业发展与农药品类结构的关系、新农药新药械研发方向及促进机制、农药减量综合技术、“互联网+”下农药监督管理和农化服务模式创新、“零增长”战略下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农药科学普及与安全用药有效实现机制等六个专题,向“2020年农药零增长目标”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当前,我国已具备了实现农药“零增长”的条件,未来还需在绿色高效农药开发、科学用药、农企合作、政策支持四方面努力。

“零增长”条件成熟
  无论从农产品供求关系还是从农药自身发展阶段看,我国已具备了推进农药零增长战略的基本条件。据了解,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连续两年超过6亿吨,具有了实现农药减量的“底气”。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装备、抗灾能力、农业生产组织方式都有较大提升,农田园田化改造、无人植保机的推广应用、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崛起等,为推进农药减量创造了必要条件,特别是科技进步取代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药减量的技术条件基本具备。
  此外,近年来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国际、国内价格出现倒挂,这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度进口农产品、实施“零增长”战略提供了空间和重要机遇。

“零增长”是大势所趋
       目前,由于农药超剂量、违规、超范围使用,农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引发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也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我国农药使用量占世界总用量的1/7,而利用率只有1/3左右。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每年的农药使用量为31万多吨(折百),其中杀虫剂12万吨,杀菌剂7万吨,除草剂10万吨。但由于使用技术和喷雾器械落后,农药利用率仅为35%左右。
  大量农药通过径流、渗漏、漂移等流失,污染了土壤和水体,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部分农药残留在农产品当中,这一问题引起了极大关注,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农药的残留超标问题,在使用非药剂防治病虫的同时,科学合理地选择化学农药,将农药残留控制在允许的水平以下,实现绿色发展、化学减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为后代提供可持续农业,是新形势下对农药产业的根本要求。

“零增长”需四轮驱动
  当前,实现农药“零增长”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一是替代淘汰高毒、老旧、单位面积用量大农药的新品研发难度大;二是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物化产品的研发还不能满足生产所需;三是适用于大区域、大作物的全程绿色防治技术体系尚不完善;四是缺乏政策方面的支持,例如农作物优质优价机制、绿色防控产品和高效防治机械补贴、农民用药技术培训和习惯改变、相关支撑的科研项目立项攻关等等。
  要实现“零增长”目标,就要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开发绿色高效农药,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实现农民和企业合作防治病虫害。此外,政府也要在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方面下工夫。
  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农业、防治病虫害,离不开绿色高效农药。虽然近年来我国绿色农药的开发取得了一些成就,也逐步被市场认可,但一些高效绿色农药的技术还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产品需要大量进口,推广仍要加大力度。因此,国内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应加速这类农药的创制研发。此外,还应引导农药结构调整,确保除草剂、杀菌剂增加的数量总体上少于杀虫剂降低的数量,在总量上确保实现“零增长”。
  要实现农药“零增长”目标,关键是实现物技结合、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水平,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科学用药。具体来说,要抓好绿色防控与科学用药培训和指导,分作物、分区域,重点抓好水稻田和保护地蔬菜田用药,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应用高效施药机械,搞好精准施药,重点是杀虫剂的科学使用。一些地区通过源头控制、科学合理用药、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等手段,促进农药减量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推广现代施药机械方面,试验筛选适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新型植保机械,熟化使用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减少农药跑冒滴漏损失。湖南是农产品生产大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目前,无人植保机飞防服务在这里已风生水起,成为专业化服务组织追捧的香饽饽。
  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是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建立起了农企合作示范基地,实现了科学用药,减量用药。湖南省扎实推进农企共建,精心构筑政府部门、新型经营主体、服务组织、农药械企业“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着力控制和减少农药使用量,农企合作呈现共赢的良好局面,为全国树立了成功的样板。2014年,全省农药施用量由3年前的6.5万吨减少到5.5万吨,减少15%;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提升到97%以上。四川省广汉市与陶氏益农公司合作,依托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为小麦、水稻种植大户提供病虫害全程防治服务;金堂县与巴斯夫公司合作,依托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葡萄、柑橘种植大户提供全程防治服务。近年来,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迅速,作为规模化经营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可以主动控制用药次数,成为减量的重要主体。农企合作共同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将带动农药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革。
  从政府层面来看,需要抓好农药法规建设及监管工作。一方面,要争取尽快出台《农药管理条例》,并经过几年努力争取上升为《农药管理法》;另一方面,要着手考虑研究制定《植物保护法》和《农业环保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支撑。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在资金支持方面加大力度,例如,充分利用农业部重大病虫防治补助专项资金,将政府采购向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倾斜。

  不论是从建设生态文明来看,还是从保障人类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亦或是为了实现“创新驱动”的战略,“十三五”期间,农药“零增长”行动都有着非凡的意义。相信在技术突破、科学用药、农企合作、政府担当四轮齐动的巨大助推作用下,我国在农药“零增长”上将收获惊喜。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