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489
我国聚乙烯产业发展中凸显结构性矛盾
□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宋艳萍 杨维军 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 刘志红 全球篇
1.产能快速增长 消费增速放缓
近年来,全球聚乙烯产能快速增长,而消费增速放缓,装置的平均开工率由2007年的89%下滑到2014年的83%,行业竞争形势加剧。2014年全球聚乙烯产能约为1.02亿吨,总产量为8417万吨,其中东北亚产能约为2475万吨,占总产能的24%;北美产能约2006万吨,占20%。2014年全球聚乙烯产能分布情况见图1,2005~2014年全球聚乙烯产能、产量和开工率情况见图2。
过去几年,全球聚乙烯产能增长主要来自中东和东北亚地区。据统计2009~2014年全球聚乙烯新增产能近2000万吨,其中中东增长823万吨,东北亚增长721万吨,合计占新增产能的79%。同期,东南亚新增聚乙烯产能312万吨,印度地区增长145万吨,欧洲和美洲地区产能略有减少。新增聚乙烯产能以HDPE居多,2009~2014年全球新增HDPE产能931万吨,占新增聚乙烯总产能的47%;新增LLDPE产能779万吨,占新增产能的40%;新增LDPE产能255万吨,占新增产能的13%。
根据发展计划,未来全球聚乙烯装置能力仍将持续增长,预计2019年前将再增加2400万吨,届时全球乙烯产能将达到1.26亿吨。新增产能将以东北亚、北美和中东地区为主,三地新增产能分别为839万吨、656万吨和430万吨,合计约占全球新增产能的80%。另外,独联体及波罗的海国家和印度地区各新增产能200万吨左右,非洲和东南亚新增产能在30万~40万吨,西欧地区产能略有减少。2014~2019年全球新增聚乙烯产能分布情况见图3。
2.产能和消费集中 国际贸易活跃
全球聚乙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亚洲和中东地区,其中美国是聚乙烯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从全球范围看,中东、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是产能过剩、产品净出口的地区,其他地区均为净进口地区。2014年,全球聚乙烯贸易总量为3633万吨,其中中东是最大的聚乙烯净出口地区,净出口量达到1078万吨,其他净出口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净出口量分别为228万吨、190万吨和75万吨。东北亚是最大的聚乙烯净进口地区,净进口量为617万吨。其他净进口量较大的地区包括:非洲净进口258万吨,印度次大陆和南美净进口量均在188万吨左右。2013年全球分地区净出口贸易情况见图4。
2014年,全球聚乙烯消费总量为8488万吨,其中聚乙烯消费量最大的领域是薄膜和片材,消费量为4451万吨,占消费总量的52%;其次是注塑成型产品,消费量为1121万吨,占消费总量的13%;吹塑产品消费量为1015万吨,占12%;另外管材占7%、涂层占3%、电线电缆占2%、滚塑占2%,其他占7%。
国内篇
1.产能持续扩张 煤制烯烃异军突起
近年,我国聚乙烯装置能力持续扩张,由2005年的552万吨增长到目前的1500多万吨,产能增长近2倍。截至2014年底,我国聚乙烯主要生产企业有29家,装置超过60套,产能达到1503万吨,其中LDPE产能为189万吨,占聚乙烯总产能的13%;HDPE产能为610万吨,占38%;LLDPE为704万吨,占49%。2014年,国内新投产聚乙烯项目主要有7个,总产能为210万吨,分别是四川石化两套30万吨聚乙烯装置、延长石化两套30万吨聚乙烯装置、陕西榆林一套30万吨聚乙烯装置、宁夏宝丰一套3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蒲城一套30万吨LLDPE装置。2014年,我国聚乙烯总产量为1017万吨。详见表1。
目前,我国聚乙烯生产主要以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为主,其产能分别为508万吨和682万吨,分别占总产能的34%和45%。近年,两大集团以外的生产商的聚乙烯产能呈快速增长趋势,占比由2005年的3%快速增长到目前的21%,2014年中海油及其他企业聚乙烯总产能达到315万吨。
我国聚乙烯44%的产能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其中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占据了21%的聚乙烯生产能力;而西北地区借助煤炭资源,大量投产煤制聚乙烯装置,截至2014年该地区的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23%,较2013年(15%)上涨8个百分点,后期仍有众多聚乙烯装置在西北地区投放,预计到2015年该地区产能占比将上升3.5个百分点,达26.5%。2014年我国聚乙烯分区域产能占比见图5。
未来,随着煤制烯烃项目的持续发展,我国以煤为原料的聚乙烯产能将继续增加,预计到2019年,我国聚乙烯装置能力将达到2240万吨。
2.自给率提高 市场缺口不减
近年,我国聚乙烯供应及消费均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我国聚乙烯产量为1017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2112万吨,均达到历史新高。2000~2014年期间,我国聚乙烯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3%和8.66%,产量增速略高于消费增速,使得我国聚乙烯自给率由2000年的44%提高到2014年的54%。预计未来我国聚乙烯需求仍将持续上升,2019年需求量将增至3000万吨左右。2001~2014年国内聚乙烯供需情况见图6。
我国聚乙烯消费市场规模大且增速快,尽管近年来产能不断增长,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需要大量进口来补足市场缺口,而且是全球最大的聚乙烯产品进口国家。2014年,我国进口聚乙烯909.8万吨,较2013年增长3.27%,进口增速有所放缓,但总量达到历史新高。进口产品中以HDPE为主,进口量为45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0%;其次是LLDPE,进口量为246万吨,占27%;LDPE进口量为205万吨,占23%。近年,HDPE进口量增长最快,2007~2014年间新增HDPE进口量近250万吨,占新增聚乙烯进口总量的55%;其次LDPE进口量增长128万吨,占新增量的28%;LLDPE进口量增长相对较少,为79万吨,占17%。近年我国聚乙烯进口结构变化见图7。
我国进口聚乙烯主要来自中东、亚太和东南亚地区。2014年我国进口中东地区主要来自沙特和伊朗,聚乙烯数量为47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52%,其中HDPE数量达296万吨。从东南亚和亚太地区进口聚乙烯数量分别为216万吨和128万吨,分别占进口总量的24%和14%。2014年我国各类聚乙烯进口来源情况见图8。近年我国进口聚乙烯显著的变化是中东地区产品数量快速增加、占比大幅提高,进口占比由2005年的23%大幅升至2014年的52%。
3.消费需求不断扩展
由于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且加工性能良好,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卫生、日常生活用品等领域。由于LDPE、HDPE和LLDPE产品性能存在差异,其消费领域存在明显不同。
2014年,我国LDPE消费量为457.1万吨,主要消费领域为膜片,消费量为325.8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1.3%;其次是注塑料和涂覆料,消费量分别为43.5万吨和35.4万吨,分别占总消费量的9.5%和7.7%;电线电缆料消费量为20.8万吨,占总消费量的4.6%;其他消费31.6万吨,占总消费量的6.9%。未来,我国LDPE消费仍将保持5%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9年我国LDPE消费需求将达到587万,其中消费增长较快的领域是涂覆、注塑、管材、膜片,增长率分别达到6.32%、5.81%、5.65%和5.25%。
2014年我国HDPE消费量为954.3万吨,前四大细分市场为膜、吹塑、管道和注塑,2014年薄膜消费量为306万吨,占总消费量的32%;吹塑消费量为202万吨,占21%;管道消费量为173万吨,占18%;注塑消费量达到128万吨,占14%;其他消费145.3万吨,占15%。未来,我国HDPE消费仍将保持5%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9年消费需求将达到1227万,其中消费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线缆,年均增长率为6.8%,吹塑和注塑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1%和6%。
2014年我国LLDPE消费量为700.7万吨,薄膜是最主要的消费领域,消费量为627万吨,占总消费量的89%。LLDPE还用于管道、线缆、旋转成型和注塑等领域,消费量仅十几万吨。未来,我国LLDPE年均消费增速为6.1%,预计至2019年我国LLDPE消费需求将达到942万,增长242万吨。其中消费增长较快的领域是旋转成型、注塑、涂层、薄膜和管道,年均增速均超过6%,其中旋转成型达到8.4%。
表1 2014年我国聚乙烯装置生产能力统计 万吨
生产企业 LDPE LLDPE HDPE 合计
中国石油 46 272.8 187 505.8
大庆石化 26 62.8 22 110.8
吉林石化 27 30 57
辽阳石化 7 7
抚顺石化 53 35 88
兰州石化 20 30 23 73
独山子石化 70 40 110
四川石化 30 30 60
中国石化 117.8 286 278.5 682.3
燕山石化 32 14 46
上海石化 15.8 38.5 54.3
茂名石化 36 23 35 94
齐鲁石化 14 10 39 63
扬子-巴斯夫 20 20
扬子石化 20 22 42
福建联合 40 40 80
上海赛科 30 30 60
中沙天津 30 30 60
中韩武汉 30 30 60
广州石化 20 20
天津石化 12 12
中原石化 26 26
镇海炼化 45 45
其他 25 145 145 315
中海壳牌 ` 25 25
辽宁华锦 30 30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 30 30
陕西延长延安能源化工 45 45
中国石化海南炼化 40 40
辽宁华锦通达化工 15 15
沈阳化工集团 10 10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 30 30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 30 30
宁夏宝丰 30 30
蒲城清洁新能源 30 30
合计 188.8 703.8 610.5 1503.1
结束语
从全球聚乙烯生产及发展格局看,产业的发展仍以北美、中东及亚太地区为重心,我国聚乙烯产业将继续承受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近年,我国聚乙烯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19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240万吨,市场需求将达到3000万吨,市场缺口在800万~1000万吨。
目前,国内石化产品市场已经充分开放,中东低价通用产品大量进口我国;同时国内煤化工项目陆续投产,装置大多生产通用产品,使得我国聚乙烯产业中通用料已经过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欧美高端专用料在华大量销售,并且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聚乙烯下游电缆、建筑、汽车、包装等行业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由传统通用产品向高端、精细和专用化方向发展。但国内石化企业科技开发滞后,专用料大部分依靠进口,自给率较低,如聚乙烯电缆料、汽车油箱料、燃气管材料等国内自给率都低于15%,特别是高端的超高压/高压电缆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高强度聚乙烯棚膜料80%依赖进口。由此看出,我国聚烯烃产业呈现总量不足、通用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因此,建议未来国内聚乙烯生产企业加大对聚烯烃专用料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如聚乙烯在高压管材料PE100及PE100+、耐热聚乙烯PE-RT、氯化聚乙烯、油箱专用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可以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