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责任:中国石化行业争当绿色发展先行者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建议》提出了实现“十三五”目标必须坚持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第一次把绿色发展提到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并在“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部分,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六大任务。
绿色发展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无论是正视行业发展现状还是迎接未来挑战,都要求我们在“十三五”期间走出一条本质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废”排放居前列 环保形势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目前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其中化学工业总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式还十分粗放,发展质量还有很大差距,安全生产、资源消耗、生产效率、环保排放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全行业尽快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迫在眉睫。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污染排放大户。2014年,全行业排放废水40.6亿吨,占工业总排放量的21.7%,居工业部门第一位;排放化学需氧量59万吨,占工业总排放量的21.5%,居工业部门第一位;氨氮排放量8.7万吨,占工业总排放量的41.5%,居工业部门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232万吨,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4.6%,居工业部门第二位;氮氧化物排放量109.7万吨,占工业总排放量的8.3%,居工业部门第三位;烟粉尘排放量115.7万吨,占工业总产生量的9.1%,居工业部门第四位;产生工业固体废物3.3亿吨,占工业总产生量的10.7%,居工业部门第六位;产生危险废物1127万吨,占工业总产生量的31%,居工业部门第一位。总之,全行业“三废”排放都位居工业部门前列。
新世纪以来,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可喜成效,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量仍然比2010年增加24.9%和5.4%,在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各项经济指标中,环境保护指标没有完成任务。
面对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面对政府、企业、公众的各种呼声,面对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质量,全行业“三废”排放、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十分尖锐、十分紧迫的挑战。
勇担“三废”治理责任 争做绿色发展先行者
面对“绿色发展”的新形势,石油和化工行业应当承认:我们既是“三废”排放的发生者,也应该是勇于担当的“三废”治理、绿色发展的先行者。石油和化工行业有在分子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质的特殊本领,又有分解和化合反应的专业技术,还有生化反应、膜分离材料等环保手段和装备优势,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底气在“十三五”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中当好先行者、取得新成就、做出新贡献。
因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今年9月于上海召开的“2015中国国际石油和化工大会”上,代表全行业发表了《绿色可持续发展宣言》,在全球1200多位石化精英的见证下,我们庄严承诺:
1、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依法经营、强化自律,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深入推进责任关怀,努力构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发展环境。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严格遵守安全法规,强化安全管理,积极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努力提升全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3、坚持节约优先原则,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开展对标活动,淘汰落后产能,大幅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全面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4、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工艺与设备,深入开展“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5、坚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管控,做到100%产品达标出厂,追求卓越,争创品牌。
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一定会在创造“金山银山”的过程中,开创保护“绿水青山”的新局面,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落实“十三五”规划重点
深入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之一。必须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污染治理,强化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努力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行业。
一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行机制,在重点行业加快制修订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先进技术交流推广,开展产品生态设计,开发推广环保、安全替代产品。实施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创建一批示范园区。到2020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争取达到50%。
二要强化污染治理 全面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认真贯彻《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到2017年,基本完成VOCs综合整治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高难度废水治理力度。实施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到2020年,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14年削减30%以上,低汞触媒替代率达到100%,无汞触媒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
三要促进节约低碳发展 进一步完善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完善行业节能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节能标准在能源管理工作中的基准作用。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攻关,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节能技术。加强企业能源管理,推进重点行业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CO2捕集、驱油与埋存示范项目。同时加大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努力开拓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四要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深入实施责任关怀和HSE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源头监督管理,淘汰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政策标准体系、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杜绝违章操作事故发生。加强仓储物流等危险化学品储运企业的安全监管,研发推广危化品运输信息网络技术。到2020年,使全行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五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深入实施质量兴业战略和品牌发展战略,开展质量兴企活动,普及先进质量管理和方法,树立行业质量标杆,强化企业品牌建设,制定和实施品牌管理体系,打造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建立健全行业品牌建设评价机制,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行业整体形象。
六要规范化工园区建设 按照一体化、规模化、园区化、集约化原则,提升安全环保水平。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优化化工园区的区域布局。强化园区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建立园区项目准入管理制度以及项目预评估制度,控制园区投资强度,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和安全环保风险防控要求,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化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管理高效的优势。到2020年,使化工园区的布局更加合理,集约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成效更显著,力争形成10个左右年产值超千亿的世界级化工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