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纯苯供需双增 缺口仍在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胡世明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 李晶淼
行情 2014下半年大幅下跌,2015年维持低位
作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副产品和基础化工原料,纯苯产品的国际价格往往随着原油价格和市场供需而跌宕起伏。历年来,国内纯苯人民币现货市场的走势与其外盘(FOB韩国)市场走势贴合度极高。2014年下半年以来,纯苯及上游石脑油价格跟随原油下跌,跌幅高达60%左右。2015年国内纯苯市场相较于前两年运行区间大幅探低,1~9月国内市场均价仅为5320元/吨,而2013和2014年均价分别为9488元/吨和8512元/吨。
产量 2014年稳步增长,2015年持平
2014年我国新增石油苯产能约80万吨,主要有中石油四川石化新增37万吨、中石化海南炼化扩15万吨、扬子石化扩10万吨,中化泉州石化炼油配套重整抽提新建10万吨、中化工昌邑石化重整抽提新建6万吨、山东润泽化工重整抽提新建5万吨、青岛丽东PX扩能6万吨等。截至2014年底,国内纯苯总产能约1600万吨,同比增长10%,其中,石油苯产能合计约占纯苯总产能的63%,焦化苯产能约占37%。国内石油苯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但近年来中海油和民营企业进驻合成纤维原料上游,纷纷投资PX联合装置,导致国内石油苯资源结构多样化,两大集团公司所占石油苯份额有所下降。2005年以来,国内焦化苯产能快速增加,2010年以来加氢苯逐步取代酸洗苯,截至2014年底,除少数几家酸洗苯装置外,其他均为加氢苯装置。2014年,国内纯苯产量增加到1050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石油苯占70%,焦化苯约占30%。
2015年国内新增石油苯产能约64万吨,主要有宁波中金石化新增48万吨、大连西太新增8万吨、山东汇丰石化增加3万吨和滨州友泰科技的5万吨。预计2015年国内纯苯产量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其中石油苯产量将同比增长5%,焦化苯产量将同比下降8%。
需求 稳定增长,后续仍有市场空间
2014年,我国纯苯表观消费量约为1100万吨,同比增长7.2%。其中苯乙烯是消费主力,2014年国内乙苯法苯乙烯产能约为700万吨,产量约510万吨,消费纯苯435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的39%,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苯加氢生成环己烷,环己烷主要用于生产环己酮(醇)。我国环己酮(醇)近年来产能扩张迅猛,2014年企业自用和商品用产能约380万吨,产量约220万吨,消费纯苯230万吨,占纯苯表观消费的21%,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下游聚氨酯工业的快速发展,苯胺也取得较快发展。2014年我国苯胺的生产能力约为310万吨,消费纯苯约165万吨,占纯苯表观消费的15%,较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近几年随着聚碳酸酯工业的快速发展,双酚A的需求猛增,对苯酚需求也高速增长。2014年我国苯酚的生产能力达200万吨,产量约140万吨,消费纯苯约135吨,占纯苯表观消费的12%,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随着正丁烷法顺酐装置的迅速崛起,苯法顺酐装置闲置产能逐渐增加。2014年我国苯法顺酐产能约105万吨,产量约45万吨,消费纯苯45万吨,占纯苯国内表观消费的4%,较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
此外,2014年氯化苯、烷基苯及其他领域消耗纯苯合计约93万吨,占纯苯国内表观消费的9%。
目前,国内纯苯下游行业中,除顺酐处于产能过剩、面临行业重组外,苯乙烯、己内酰胺、苯酚三大行业都处于大量依赖进口状态。其中,2014年苯乙烯净进口量370.1万吨,进口依存度41.6%;己内酰胺净进口量22.3万吨,进口依存度12.9%;苯酚净进口量17.8万吨,进口依存度11.3%。综合折算,上述进口产品当量消耗纯苯约330万吨,为国内纯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后续空间。
进口量 2014年下降,2015年猛增
自2011年起,因下游衍生物不断扩产引发国内纯苯需求增加,进口量大幅快速上涨。但随着经济持续低迷,下游扩产装置逐步延期等问题影响,2014年国内纯苯进口量大幅度降低。2015年大量的纯苯意向出口至中国,甚至有净进口国的美国也在出口纯苯到中国;再加上外盘合约并不理想,下游工厂现货采购量增大,两方面共同作用下我国纯苯进口量又创历史新高。预计2015年我国纯苯净进口量将再超过110万吨,同比增长111%。详见表1。
美国、西欧和中国是传统的纯苯资源缺乏地,而韩国是全球纯苯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我国纯苯传统的三大进口来源地一直是韩国、日本和泰国,2014年来自三地的进口量分别为24.8万吨、15.4万吨和9.1万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41.3%、25.6%和15.1%;其他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和中国台湾也有1万~5万吨的进口量。2014年下半年以来,韩国双龙、三星道达尔、SK化学等企业建成投放多套PX装置,副产约100万吨纯苯产能,中国成为其销售过剩纯苯的第一选择。今年1~9月,我国来自韩国的进口量高达54.9万吨,占总进口量的比重提高到54.6%。
表1 2010~2015年国内纯苯进出口量统计 万吨
年份 净进口量 进口量 出口量
2010 7.7 19.7 12.0
2011 7.6 18.6 11.0
2012 39.0 43.9 4.9
2013 85.6 88.7 3.1
2014 52.6 60.1 7.5
2015E 111.0 120.0 9.0
未来 供需稳定增长,仍维持净进口状态
2015~2020年,我国将重点建设炼油-乙烯-芳烃上下游一体化的七大产业基地,纯苯新增产能将主要来自新建及改扩建乙烯、芳烃联合、炼厂重整等装置。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能力增速有所放缓,年均增速将由“十二五”期间的5%降至1%左右,到2020年炼油总能力将达到8.17亿吨;乙烯产能建设持续增加,2020年总能力将突破3000万吨。此外,中海油惠州炼厂二期、中化泉州石化、恒力大连、北方华锦等均有芳烃联合装置新建或扩建计划,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计到2020年PX总能力将达到2300万吨。随着国内炼油、乙烯和芳烃产能的继续扩张,将带动纯苯生产能力的增加。预计到2020年国内纯苯能力将达到2050万吨,其中石油苯占总能力的比例在70%~80%,焦化苯因粗苯资源有限仍占从属地位。
纯苯下游衍生物的需求也将保持稳定增长。根据目前已知的纯苯下游装置建设计划,预计到2020年国内纯苯需求量将达1780万吨,苯乙烯、己内酰胺、苯酚等下游产品新建装置是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不过苯法顺酐对纯苯的需求将逐步萎缩,但是对纯苯消费的影响较小。2010~2020年我国纯苯供需平衡情况及预测见表2。
表2 2010~2020年我国纯苯供需统计及预测 万吨
年份 生产能力 产量 需求量 供需平衡
2010 990 717.8 725.5 -7.7
2013 1455 943.1 1028.7 -85.6
2014 1600 1050.0 1102.6 -52.6
2015E 1685 1065.0 1176.0 -111.0
2020E 2050 1650.0 1780.0 -130.0
年均 2010~2015 11.2 8.2 10.1 -
增速/% 2015~2020 4.0 9.2 8.6 -
由于纯苯大部分是作为一种“副产物”生产出来的,其产量取决于目的产品的产量,因此纯苯的供需平衡非常脆弱。未来几年全球纯苯需求和产能重心将向亚太地区东移。全球乙烯裂解装置将继续朝着原料轻质化发展,美国本土纯苯供应短缺继续加剧。亚洲地区正在大幅度增加PX的生产,同时副产纯苯的产量也将大幅提升。
未来国内还将有众多纯苯新建、扩建计划,新增纯苯供应将主要来自芳烃联合装置和炼油厂重整装置。与此同时,下游新增需求增幅更大,纯苯仍将维持净进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