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格局生变我国丁二烯生产企业路在何方?
□ 茂名石化公司研究院 谭捷
目前,我国丁二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C4抽提法和丁烯氧化脱氢法,并以前者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我国丁二烯供应短缺、价格大幅攀升。此外,由于乙烯裂解C4馏分原料基本被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公司所垄断,不少合成橡胶民营及外资合资企业只能寻求其他生产工艺来获得丁二烯,从而刺激了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的复苏。
1.产能不断增加,供应主体多元化
随着我国多套乙烯新建或者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为丁二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裂解C4原料,加上下游合成橡胶和树脂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近几年我国先后建成多套丁二烯生产装置。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丁二烯的总产能已经达到382.3万吨(见表1)。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丁二烯行业的供应格局发生了变化,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形成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民营或者合资企业共存的生产格局,并以C4抽提法为主,产能为334.3万吨,约占我国总产能的87.44%,生产基本被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公司所垄断;以氧化脱氢法为辅,产能48.0万吨,占总产能的12.56%,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的民营企业。
此外,我国的丁二烯生产企业有不少都配套建有下游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丁苯热塑性弹性体或ABS树脂等下游装置,这也决定了我国丁二烯的供销特点——大多自用,外销企业较少。
自去年以来,由于原油低位震荡运行,使得丁烯氧化脱氢新工艺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渐消,装置多处于停车状态。2014年的开工率下降到63.8%,行业已经由高利润时代进入微利润时代,市场竞争激烈。
表1 2015年我国丁二烯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万吨
生产企业 产能 占总产能的比例/%
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公司 21.0 5.49
中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16.4 4.29
中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 16.4 4.29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1.0 5.49
中石化福建炼化公司 18.0 4.71
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 16.0 4.19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 20.0 5.23
中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 23.0 6.02
中石油大庆石油化工公司 23.1 6.04
中石油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 18.0 4.71
中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 16.0 4.19
中石油四川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5.0 3.92
中海油壳牌(惠州)石油化工公司 16.5 4.32
山东齐翔滕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5.0 3.92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18.0 4.71
山东万达化工有限公司 15.0 3.92
其他 93.9 24.56
合计 382.3 100.00
2. 新增产能规划多,实施少
2015~2018年,我国将有辽宁胜友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传化凯岳化工有限公司以及山东垦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丁二烯生产装置,其中大多数将采用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但由于目前已经建成的几套丁烯氧化脱氢装置受高成本因素制约,导致开工率低下,加上丁二烯市场价格低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些企业新建装置的计划,大多数装置都将延迟或者暂缓实施。预计到2018年,我国丁二烯实际新增产能不会太大,预计在40.0万~50.0万吨左右,届时的总产能将达到420.0万~430.0万吨。
3. 进口量玩过山车,价格持续下降
由于需求以及生产状况的变化,我国丁二烯的进口量变化较大。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丁二烯的进口量为14.72万吨,2009年进口量则达到29.77万吨。但随着国内多套新建装置的建成投产,进口量开始减少。2011年进口量为18.30万吨,同比减少约15.16%。近两年,由于我国丁二烯的市场需求增加,而国内产量增加有限,导致2013年的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到37.05万吨,同比增长约7.45%。2014年,由于下游消费减少,而产量又有较大幅度增加,进口量又下降到20.27万吨,同比下降约45.29%。2015年1~8月我国的进口量为16.99万吨,同比增长25.51%。
虽然我国丁二烯的进口量波动较大,但近几年的进口平均价格却逐年降低。2011年的进口平均价格为2622.23美元/吨,2014年下降到1396.77美元/吨,2015年1~8月的进口均价为902.39美元/吨,同比下降约38.02%。
4. 消费量增长幅度减缓,仍存缺口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我国经济回落探底、轮胎产销增速放缓等原因,造成合成橡胶需求增长缓慢。新增产能大大超过后续市场需求的发展,导致合成橡胶主要胶种丁苯橡胶、顺丁橡胶、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等胶种的产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剩,装置开工率降低,对丁二烯的需求增速减缓。从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丁二烯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
今后几年,我国轮胎行业发展速度仍将放缓。今年7月施行的新复合胶标准以及美国“双反”制裁的实施,导致我国轮胎行业对美出口受阻,轮胎外销将进一步缩减。终端市场的失利将长期对丁二烯市场需求形成拖曳,丁二烯在丁苯橡胶和聚丁二烯橡胶中的消费量将出现下降。
预计到2018年,我国对丁二烯的需求量将达到约310.0万~320.0万吨,而产能将达420.0万~430.0万吨。由于现有的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与乙烯C4抽提法相比,还存在生产成本较高、工艺不够稳定等问题,其原料正丁烯也存在供应不足的风险,价格或将随之水涨船高。因此,今后几年我国丁烯氧化脱氢制备丁二烯装置的开工率仍将较低,丁二烯来源主要还是C4抽提装置。
未来几年,我国大型石化企业乙烯原料的轻质化是必然趋势,且其步伐明显加快,这将进一步减少丁二烯的产量,因此,C4抽提丁二烯的产能增长也将较少。按照目前丁二烯装置开工情况来看,未来几年我国丁二烯的供需缺口仍较大,需要进口产品来补充。从消费结构来看,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仍将是我国丁二烯最主要的消费领域,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丁腈橡胶产品。
5. 提升开工率,积极开拓市场
目前,我国丁烯氧化脱氢制备丁二烯装置的开工率较低,多套计划建设的装置都延迟投产或搁浅。今后,应继续加强该技术的研究开发,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催化剂的磨损和“三废”,以提高现有装置的开工率。在技术完善之前,新建或者扩建装置要慎重。
短期内,由于合成橡胶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的矛盾难以得到解决,丁二烯的需求将趋于稳定。有关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加快工艺技术改造,加大新工艺和技术的开发力度,并积极扩大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将其转化为丙烯或用于生产己二腈等化工产品,开拓消费领域,避免产能过剩带来的不利影响。
此外,从全球来看,丁二烯可获得数量近年来大幅下降,而需求明显上升。因此,我国丁二烯企业在充分满足国内需求的前提下,还应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