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汽车行业共舞绿色之曲 创新化工点亮低碳交通
□ 本刊记者 唐茵
近期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领导人齐聚一堂共话绿色未来。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不论是从国际发展的大环境还是国内的现实需来看,“十三五”期间,低碳交通都将被提到全新的高度,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汽车轻量化材料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都将提速。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汽车行业这场变革中,化工将肩负重任,通过创新技术和产品实现汽车轻量化、提供绿色轮胎、低VOCs涂料、核心电池材料等,实现由表及里的变革,与汽车行业共同舞起绿色之曲。
低碳交通任务紧迫
上周,我国北方地区刚刚经历了一场重度雾霾,PM2.5再次爆表,蓝天成为一种奢望。据统计,北京PM2.5本地来源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占到31.1%,居各类污染源之首。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一线城市,大气污染中机动车来源平均占24%左右。“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绿色发展节奏的加快,环保措施将进一步严格,“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的实施也将进入攻坚阶段。因此,发展低碳交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所需,也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增长重点方向之一。
从国际方面的压力来看,我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虽然截至2014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6.1%,比2010年累计下降了15.8%,“十二五”下降17%的目标基本已完成。但目前碳减排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难度加大,2030年的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从汽车行业入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十分必要。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预计203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70%,中国能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减少汽车对石油的消耗将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踏上节拍,化工需提速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石化和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都获得了快速发展,我国同时成为石化和汽车大国。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化工行业中与汽车关系密切的合成树脂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在新兴尼龙、高性能材料、塑料合金以及可降解塑料多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都取得了高端进展,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和部分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部分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完全预分散-动态硫化制备热塑性硫化橡胶的成套工业化技术,目前也已成功应用到中高端车型。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快速拉动下,合成树脂行业在“十二五”经济发展期间无论增长速度还是效益的增长水平,都位居中国化工各子行业前列,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汽车材料供应商。
2014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6950万吨,同比增长10.3%;消费量为9651万吨,同比增长13%;进口3215万吨,同比增长2.9%。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合成树脂的核心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一些特殊品种仍然因技术问题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在国内合成树脂生产商中,普遍存在着产品品种单一、通用牌号少、生产规模小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下游汽车市场的需求,很多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尤其在高端领域严重依赖进口,在新产品开发与市场服务方面严重存在着产、学、研、用脱节,上下游脱节,生产标准与应用标准脱节的问题,不仅制约了合成树脂行业本身的进步,也影响了下游汽车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在轮胎方面,我国橡胶行业提出争取“十二五”末实现绿色轮胎产业化,达到50%的企业可以生产绿色轮胎,以及其中50%的企业绿色轮胎产量超过普通子午胎的目标。为此我国轮胎企业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目前两极分化现象明显,一些中小企业仍然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并未涉及绿色轮胎的研发及生产。
从2014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据工信部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8.39万辆,同比增长近4倍。2015年1~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36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2014~2015年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3.75万辆。虽然国内电池相关材料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关企业初具规模,但是要追上新能源车步伐,产业化进程仍有待提速。
综上所述,在绿色变革的大潮中,要实现与汽车共舞,化工行业还要加快脚步。
融合发展三点着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规模和质量的总体提升,国民经济相关部门、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配套性不断增强。如果说中国企业增长正在从投资拉动转入创新驱动,那么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集成创新发展也必然成为我们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发展方式。目前石化产品精细化,汽车轻量化成为两大行业的潮流与趋势,加快我国塑料产业进步与汽车信息化进程,成为化工与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共同任务,这是两个行业共同的责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实现两大行业沟通与对话的常态化。“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国从合成树脂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石化行业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积极加强与汽车行业相关协会企业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在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研发方向、市场服务等方面携手合作,充分沟通与交流,携手推进两大行业的共同进步。
二是建立上下游协同发展、集成创新的新机制。目前国内石化行业的发展已经从资金制约转为资源制约,受到技术自主创新和环境保护的制约,并且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加快结构调整和产品开发迫在眉睫。大部分高性能专用树脂产量与质量和国内需求明显不相匹配,相关企业要在售后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加强上下游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出品种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全、性能更加稳定、使用更加人性化、环境更加友好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三是规范市场和标准体系。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是企业平等参与竞争的基础,完善的法律标准是公平竞争的保障。随着车用化学品市场的扩大,建立更加有序的市场体系与标准体系,已成为行业最大的需求。化工行业期待汽车行业共同做好生产标准与应用标准的衔接,大力发展先进的减震技术和体系,推进两个行业标准的双向转换,维护公平贸易秩序,积极推动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对话磋商与合作,积极加强保护努力化解国际国内摩擦。
石化行业已整体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提高产品性能和专业化水平离不开汽车行业的支持与配合。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石化行业从油品到材料的支撑与协作。二者共舞的绿色时代大门已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