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或许是我国气体历史上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一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危机前的气体行业过热的投资,产能过剩矛盾表现十分突出,行业告别过去热火朝天的繁华景象,步入经营困难如履薄冰的境地。这其中,特种气体(以下简称特气)行业在压力下积极探索,演绎出一道别样的风景。
特气抢眼 市场格局悄然演变
金融危机以来,严重的产能过剩及需求下降这一致命的因素,考验着国内大量的气体公司,如何度过难关是必须考虑的大事。2015年对于以经营低温液体、瓶装气体分装为主业务的工业气体公司来讲,经营压力极大,主要表现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急剧双双下滑。同时,受国内投资环境、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因素影响,国内许多外资气体公司纷纷外迁东南亚等国家。
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平湘说,金融危机对特气市场的影响不一。其中电子气体总体需求仍在逐年增加,并且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很大程度替代了进口产品,导致进口产品数量和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时,由于一般传统产业低迷,加入特气的企业增加,国内特气市场的竞争加剧,近几年的价格战异常明显,很多产品价格下降了50%左右,比如电子级硅烷、氨气等等。另外,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一些质量稳定、有竞争力的产品转向国际市场,出口连年增长,有的公司每年特气出口增长达到30%以上。
同时,资本、产业融合已在行业内开花结果。特气公司对资本市场的兴趣浓厚,苏州金宏气体等多家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湖北和远原、四川侨源都在准备上市。石平湘介绍,因为特气产品种类较多,而单一产品的市场规模有限,所以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资本与产业融合现象,只是行业内资本有向特气扩张的态势。比如盈德气体从普通工业气体、杭氧股份从空分设备转向特气市场扩张。另外,一些传统的化工企业,如浙江巨化也在逐步加大对特气产品的投资。
安全利剑高悬 标准体系建设快马加鞭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各地危化品管理部门近似“扫荡”的排查管理,气体企业要常常应对相关部门的检查、整改,企业似乎有“犯罪”的感觉,这使得本已维系困难的气体从业单位更是雪上加霜。但特气的安全的确不可忽视。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气体装备事业部高工骆辉说,特气通常在高压下储运、使用,且很多特气具有易燃、易爆、剧毒、强氧化性等特性,如硅烷、磷烷、氯气等,因此保障特气安全运行非常重要,而特气气瓶安全在特气安全方面起到非常重要角色。
按根据传统气体工业特点,如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气体工业,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气瓶安全规程,设计、制造标准体系,检验标准等管理体系。由于特气工业的自身特点,又由于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目前特气气瓶普遍遵循DOT标准体系,很多环节和国内气瓶管理体系不相适应,无法保障特气气瓶科学、经济、安全运行。骆辉高工介绍,传统工业气瓶失效模式主要考虑介质腐蚀,运输过程中的机械、热损伤,充装使用中的缺陷疲劳扩展。特气由于充装介质纯度较高,通常都在99.999%以上,含水量小于1×10-6,对储运气瓶腐蚀速度非常缓慢。此外,由于特气气瓶充装次数较少,通常不超过3次/月,所以高纯气体气瓶缺陷不会发生疲劳扩展。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特气气瓶不存在任何失效风险。骆辉高工解释,首先,特气气瓶存在因制造原因形成缺陷,如气瓶强度不够造成的气瓶局部鼓包,气瓶端部旋压成型时形成的分层、皱褶等,这些分层、皱褶极易发展成裂纹,影响气瓶安全使用。其次,特气气瓶对泄漏性要求更高,常规气瓶通过在密封部位涂液,不产生气泡即满足要求,由于部分特气剧毒、易爆,另一方面出于对特气气体品质影响考虑,对密封性要求更高,通常泄漏率要达到1.0×10-6 atm·cc/sec,但由于密封材料老化等原因,该类型气瓶极易发生泄漏失效。最后,由于特气种类繁多,且很多特气是多组分的混配气,不仅需要研究建立起特气和材料相容性数据和腐蚀速度数据,还要建立多组分介质交互作用下特气和材料相容性数据和腐蚀速度数据。
根据传统工业气体气瓶失效模式,以及使用情况,通常2~3年进行定期检验,检验方法通常以宏观检查和水压试验为主。由于特气气瓶内部经过研磨、去离子水清洗等特殊处理过程,为确保充装介质纯度,内部状态极为苛刻,如对气瓶进行水压试验,将极大破坏气瓶使用价值,所以现有气瓶检验标准体系并不适于特气气瓶的检验。为此,全国气瓶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黄强华强调,我国需要加快特气气瓶运行状态调研以及失效模式研究工作,在《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增加和特气气瓶相适应的条款,实现对特气气瓶有效监管。同时,随着国内特气行业发展、壮大,要建立起和国际接轨且适应中国特点的标准体系,保障特气气瓶质量,从源头把握特气气瓶安全。还要建立起适应特气气瓶特点的检验标准及方法,实现对特气气瓶科学且经济检验,及时排除特气气瓶安全隐患,促进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实现气瓶检验的国内、国际互认。
标准气火热 或成下一个危机产品
2015年国内特气表现得最为热闹的当属标准气体,由于工业气体价格急剧下滑,许多气体公司凭借较好的生产基础及宝贵的资质,竞相开展标准气体项目。全国标准物质委员会2015年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每月都受理大批新的标准物质制造计量申请。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福楠指出,同普通的工业气体市场容量相比,标准气体市场相对较小,现因供过于求标准气体价格已经开始严重下滑,有的不足百元,如此下去我国标准气体将很快面临市场危机。
我国虽然做标准气体的公司很多,但发展水品参差不齐,如何塑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知名公司如日本的高千穗,我们依然在漫长的路上!孙总说,为做好一瓶合格的标准气体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人力、仪器的投入,对技术人员的素质需求尤其重要。配制标准气体的重点,实际上仍是气体检验技术,检验伴随气体制备过程的每一环节,否则,很难配出准确、稳定、可溯源的合格的标准物质来。据孙总介绍,2015年我国在配气装置的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进步,自动化配气已经成为现实。只要把配制参数输入系统,一切自动完成了,天平称量参数达到预期值,就会反馈给气动阀门的信号自行完成操作,配气计算是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来实现,整个程序设计都把各类气体的压缩因子包含在内,计算输出的是充填的压力、质量等。专用配气屋内配有有害气体泄漏报警器,通过探测器所检测的有害气体的含量实现系统联动,真正实现安全、准确、可靠,这对配制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类电子混合气是十分必要的。
在经济大环境低迷、业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建议特气企业练好内功,加强资金、人才、技术储备。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对高等级的基础材料包括特种气体,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而且,国家已经加强了对特种气体研发资金方面的支持,相信国内的特种气体产业会越来越强大,最终会有众多电子级特气产品获得世界定价权。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演变过程中,相信国内的特种气体产品将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