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氮肥“绿色改造”迎接“十三五”
2015年50期 发行日期:2015-12-25
作者:zhoukan2012

氮肥“绿色改造”迎接“十三五”

□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  顾宗勤

  面对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近年来氮肥行业的清洁生产压力不断增大。“十三五”时期,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愈加严峻,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都不同程度地对氮肥、甲醇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提出了新要求。1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20 年前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坚决淘汰关停。“十三五”时期,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增强,氮肥、甲醇行业必须加快推进清洁生产步伐,主动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过去,环保成效显著

  本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氮肥、甲醇行业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环保治理和综合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强,三废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

  1.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源头减排能力增强  2000 年以来,我国氮肥、甲醇行业采用先进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新建了一批大型装置,改造替代了一批固定床常压气化装置,逐步淘汰了部分采用常压变换等落后工艺的老旧装置,全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大幅提高,2014年占比分别达到24%51%,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5%20%,源头减排能力显著增强。

  2.动力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2010 年前,在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下,16家氮肥企业利用国债资金进行了动力结构调整,建设循环流化床锅炉代替低效锅炉,使造气炉渣、煤末和吹风气等废弃物得到资源化综合利用。最近几年,又有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自身的力量进行了动力结构改造升级,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清洁生产水平。

  3.末端治理增强,污染物排放降低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大力推广了一系列先进水污染物治理清洁生产工艺,如碱液法半水煤气脱硫、醇烃化醇烷化气体深度净化、循环冷却水超低排放、废水蒸氨及综合利用、尿素工艺冷凝液深度水解解吸、A/SBR 短程硝化工艺、高浓度有机废水制取水煤浆生产合成气、半水煤气含酚氰洗涤水闭路循环、反渗透脱盐水用作循环冷却水补水以及中水回用等,全行业废水及氨氮、COD 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同时,我国还大力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的大气污染物治理清洁生产工艺,如三废混燃炉、锅炉烟气氨法脱硫、尿素造粒塔尾气粉尘和氨洗涤回收等,使全行业废气及粉尘、二氧化硫、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降低。另外,经过多年的努力,全行业造气炉渣基本得到综合利用,废催化剂基本得到回收处理。

  4.专项治理成效显著,氮肥污水实现超低排放 “氮肥行业‘污水零排放’综合整治项目”被列为“2004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经费预算项目”重点支持的行业和技术;“氮肥企业废水超低排放处理技术”列入了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20042008年,共有70余家企业采用了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通用设计,实施了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改造工程,吨氨排水量降至5立方米以下,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等先进企业吨氨排水量小于3立方米。

  5.环保标准升级,行业减排效果凸显 2013 年以来,合成氨工业执行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更加严格。《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13)不仅增加了总氮、总磷指标,而且废水排放量、氨氮、COD 等排放指标大幅收紧,自2016 1 1 日起,中小型氮肥企业允许的排放限值分别仅为GB13458-2001 标准的20%36%53%。国家其他有关标准也做了相应修改和提高,《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65/时 以下)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降低了56%,并增加了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要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65t/h 以上)现有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降低了50%,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指标降低了56%82%,并增加了汞及其化合物排放限值要求。环保标准的提升,加速了行业减排水平的提高。

  6.排污占比持续降低,行业减排效果显著  经估算,2014年我国合成氨工业废水排放量5.2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5%;氨氮排放量1.3万吨,占全国工业氨氮排放量的5.6%COD 排放量3.65万吨,占全国工业COD 排放量的1.2%。上述指标与2005年相比,在合成氨产量增长31%的情况下,废水排放量全国占比下降3.8个百分点;氨氮排放量全国占比下降11.9个百分点;COD排放量全国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另外,20052014年,我国甲醇产量从536万吨增长到4540万吨,翻了8.5倍,而废水污染物排量只翻了4倍左右,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仅翻了7倍左右。

 

当前,诸多问题不容回避

  1.行业发展历史较长,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氮肥、甲醇行业经过数十年发展,现有产业结构中,生产技术水平差距大,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并存,目前仍有部分氮肥、甲醇企业采用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少数小型装置仍采用氨法半水煤气脱硫技术;上个世纪建成的中小型合成氨装置一半以上仍采用铜洗净化技术;约2/3的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装置仍采用解吸工艺处理工艺冷凝液;部分新型煤气化企业的低温甲醇洗酸性气硫回收装置尾气二氧化硫浓度达不到环保排放要求,需要通过锅炉烟气脱硫装置处理;部分企业锅炉烟气氨法脱硫装置存在氨逃逸现象。

  2.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绿色发展受到制约 受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氮肥、甲醇产能过剩双重影响,近年我国氮肥、甲醇产品价格持续下滑,效益大幅降低。2014年氮肥行业亏损56.6亿元,2015110月亏损14.7亿元,亏损面约50%

  亏损企业亏损额连年增加,2013年亏损60.8 亿元,2015110月亏损78.3亿元。近期,工业电价调整导致尿素生产成本累计上升100/吨左右,而市场行情低迷,大量企业亏损严重,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行业经营困难,大部分企业没有能力实施污染物减排技术改造,制约了全行业绿色发展进程。

  3.环境约束趋紧,减排任务艰巨 我国氮肥、甲醇生产企业大部分位于环境敏感、人口众多的经济发达地区或水资源紧缺的富煤地区,取水受限制、排污缺容量,环境约束日益紧迫。还有一部分老旧合成氨装置位于城市中心或附近,工艺落后,环保隐患多,迫切需要进行装置搬迁改造和环保设施升级。

  4.环境法治意识淡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企业违法排污不仅将遭到巨额罚款,企业负责人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目前部分氮肥、甲醇生产企业领导的环境法治意识不强,个别企业偷排、超排现象仍有发生。

 

未来,绿色环保全面展开

  1.加快技术升级,持续推进原料结构调整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氮肥企业适时进行原料路线改造,积极寻求国家有关部门资金支持。今年7月以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已组织开展了相关工作,目前已有20家企业上报了改造项目。此项工作如果如期完成,预计置换升级合成氨产能750万~800万吨,以非无烟块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比例将再提高约10个百分点。

  2.加快环保改造,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为引导“十三五”期间行业环境治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出了《氮肥、甲醇生产节水与废水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方案》和《氮肥、甲醇生产企业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改造方案》。方案将呈报环保部、工信部和发改委,争取相关国家政策支持。

  3.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攻关适用技术 整合全行业科技资源,通过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加快研发新型非磷系循环水处理剂、高氨氮高COD 废水深度处理、含盐废水回用、高浓盐水处理等技术。特别要研究解决煤气洗涤过程氰酚污染转移与氰酚治理、锅炉烟气氨法脱硫氨逃逸问题等;研究开发国产化硝酸氧化亚氮减排技术以及检测仪器仪表等。

  4.研究退出机制,引导行业落后产能退出 鼓励不具有原料(煤炭、天然气)、资源(水)优势的企业,环境容量受限的企业,扭亏无望的企业主动退出。依据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凡环保、安全不达标的装置,能源、资源消耗超出限额的装置坚决依法淘汰。

  5.加快标准建设,提高环保工作水平 加快推进《化学肥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氮肥《节水型企业标准》、《合成氨、尿素和甲醇取水定额》以及《煤化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标准制定。

  6.加强信息统计,建立行业排污统计平台 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牵头建立行业排污统计平台,与目前的企业产能、产量、能耗统计工作并行操作。

  7.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继续推进行业内和行业间循环经济建设,提高废水、废气、废固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联产适应市场需求的能源产品、化工产品、建筑材料等。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