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12月16日,大田包装集团旗下的太仓大田铭博包装容器有限公司在太仓市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庆典仪式,这标志着大田包装集团开始开拓华东市场,并进一步完善其全国战略性布局。大田包装集团创始人刘庆明先生及大田包装集团总经理刘建勋先生亲临现场,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跨越式发展,争做行业领军者
周刊:天津大田包装容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田”)自1979年投建至今,从一个小型企业快速发展到包装行业的领军者,经历了哪些变革?
刘庆明:在建厂之初,整个大田仅有员工30多人,固定资产8万元,年销售收入还不足10万元。由于国内包装产品市场被外企垄断,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此外,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原材料采购,导致公司产量难以提高。
为打破困境,90年代初期,公司决定加大投资力度,克服困难投资建厂。同时,为增加市场覆盖面,公司不断开发新品种。凭借着多品种经营,大田有效的避免了市场单一,增加了产品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了客户群体。此外,为了打破外企垄断的局面,公司决定吸纳外资、合资办厂,提升产品质量。
2000年6月8日,大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完成企业改制,正式由一个乡办企业变身为私营公司,这是在国家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困境中的一次大胆尝试。改制后,大田开始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奖优罚劣……使产品在产量与质量上得到双重提升,不仅顶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也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
此外,公司克服重重困难、抓住机遇,先后参与拍卖并购买了两条全自动生产线,从每小时不到100只桶的产能大幅提升至250~300只左右,实现产能和效率双飞跃。
周刊:公司在完成改制后采取了哪些战略布局,使企业的工业年产值、营收等实现跳跃式发展?
刘庆明:2005年以来,针对钢桶制造行业受区域性运输影响覆盖面有限的制约,公司实施了拓展区域,收购吞并等跨区域经营战略。2005年埃克森美孚供货合同的竞标成功标志着公司开始吸纳大型外资客户,并自此为大田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形象。
2006年4月,大田对天津乐意包装容器有限公司的成功收购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转折点。尽管有着较好的品牌效应,但该公司在新加坡乐意公司独家经营的十年期间累计亏损达1000多万元。然而,在大田收购该公司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在当年实现扭亏为盈。2009年以后,大田进军华南、华北地区市场,先后成立了“东莞大田金属包装有限公司”、“沧州滨海新区大田包装容器有限公司”及“辽宁大隆兴包装容器有限公司”。
周刊:公司在不断开拓国内市场的进程中,是否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是如何迎刃而解的?此次开业的太仓大田铭博包装容器有限公司又将如何来布局华东市场?
刘建勋:自2000年以来,大田率先打破了外资企业在这一市场的垄断,并完成了钢桶行业的全国性布局。在进军华南地区市场初期,大田遇到对潜在客户群不了解、难以打开市场等诸多难题。然而,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先进的设备、齐全的品种、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大田逐步打开了华南市场的大门。目前,大田在华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0%,月销售量在9万只左右。
刚刚隆重开业的“太仓大田铭博包装容器有限公司”是我们进军华东地区的第一站。尽管初来乍到,但与其他已经在华东地区成立多家工厂的同行相比,大田铭博是整个华东地区单厂产能最大的一家,并预计在明年年中跑满单班生产量。今后,大田仍将不断自我检讨、吸取经验教训,将100%的精力放在提高自身水平上,力争在短期内用快速的服务反应、灵活的市场策略以及顶尖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继续开拓市场份额。
布局海外,中国制造走出国门
周刊:“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全方位地为企业“走出去”鸣锣开道,为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大田在稳步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目前,大田在“走出去”战略方面,做了哪些部署,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刘庆明: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一直着眼全球,力争跻身全球包装行业的前列,将中国制造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大田在马来西亚的新厂预计将在一年半内建成投产。之所以选择从马来西亚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首先是因为华东地区是连接我国与众多国际化工巨鳄的窗口,对大田来说,走出国门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先打开华东市场的大门。其次,大田要先在华东地区稳步发展,做强做大品牌,让国际客户逐步开始认识、了解大田,为走出去铺路。此外,马来西亚工厂未来70%的客户目标是新加坡市场,便利的报关政策也是大田选择马来西亚作为国外第一家工厂的原因。
在稳步发展东南亚市场的同时,公司也在考虑着手并购一些欧洲的小型包装容器公司,并希望在提高这些企业产能的同时也能利用其原有客户群逐步打开欧洲市场。
先做人后经商,
以客户需求为发展动力
周刊:公司一直致力于坚持一流的专业水准及服务意识,为大化工企业提供最安全的包装和最可靠的服务。您认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如何渗透到日常运营中的?
刘庆明:我认为,作为领导要用心去与员工、客户打交道。我们要求领导层要懂技术、懂生产,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要求所有大田人“先做人,再做商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此外,我们在行业中率先提出“竭诚服务、高效反馈、迅捷响应、最佳效益”的服务理念,和客户之间建立了供需双方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双赢”。
大田并没有像其他企业一样将企业文化“印在墙上”,而是身体力行。举例来说,在刚与埃克森美孚建立合作的初期,由于业务量的骤然上升,员工的工作量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令人感动的是,从领导班子到一线员工,全体大田人为了保证按质按量完成客户订单,在下班后坚持留在岗位义务加班。正是有了所有员工无私的奉献,才成就了大田在业界“快速响应”的良好口碑。
此外,大田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听话”,以客户的需求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客户的满意是大田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去刷新客户对我们的认知,以优良的产品品质和快速的反应来让客户从认识大田、了解大田,最后到喜欢大田。
周刊:在公司的管理方面,您认为大田有哪些经验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的?
刘庆明:首先,我们的服务与众不同。在供应方面,无论订单大小,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客户的要求。其次,公司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成品交货率达到100%,发挥自己的极限,用100%的努力争做第一。此外,大田在保留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的同时仍在不断向外企学习高效、灵活的管理方式。
不做500强,要做500年
周刊:从大田的客户群分类可以看出,尽管大田的发展日趋壮大,公司并没有选择多数企业筛选优质客户“保大弃小”的发展策略。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您是否会担心这会对公司的盈利造成影响?
刘建勋:我认为,对客户群体“大小通吃”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帮助大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保持不败的一个根本原因。一个企业若想在各个时期平稳发展就要均衡其大小客户的比例,避免把所有产能全部压在大客户身上。目前,大田大小客户的比例约为50:50,有效地确保了在大客户出现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公司仍能够平稳发展,不会受到过多影响。大田发展初期的小客户群体现在仍然选择我们的产品,他们也许不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盈利,但公司仍然没有放弃这些客户,这既是大田的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所在,也是我们“先做人,后做商人”精神的一种体现。
此外,大田的高效生产确保我们有能力在确保大客户供应的同时也能满足小客户的需求。大田通过从自身调整出发,不断优化设备,调试、切换品种,与客户及时沟通,调整库存周期等办法将“老路子”走下去。
周刊:纵观整个大田的发展史,老一辈大田人“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精神一直推动企业不断前行。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您认为除了继续秉承这种精神外,企业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刘庆明:大田的方针目标是“不做500强,要做500年”。正是这种质朴的思想,使大田人能够在追求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提供多元化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最佳的服务,坚持持续改进,最终达成公司永续经营的目标。
在市场需求疲软、客户需求多样化、社会对环境与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大田将大力发展创新与变革,把行业危机看作机会。在进行投资之前,仔细研究当地的市场需求,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将30多年来积累的制桶能力快速转化为创新型解决方案,实现安全、高效、清洁、优质的生产。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用最省钱、简单的包装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对社会负责,危险品包装是肩上的责任
周刊:“8.12天津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令人震惊。大田在天津的工厂是否收到了影响,对大田在此次事故做出了哪些贡献的?
刘建勋:目前,危险品包装业务在公司200L包装销售中所占的比例约为50%,并逐渐成为大田的主营业务。尽管该业务不是大田的主流业务,但我们仍然以100%的态度对待。作为天津市危险品包装定点生产企业之一,我们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出厂合格率。因此,公司在原料的选择和工艺的应用上毫不含糊,不惜成本进行密封胶等部件的技术开发。同时,公司还在硬件上做出改变,为所有生产配有灵敏度更高的氦气检测设备,以检测包装桶是否渗透,有效率达99%。在生产及品质管控方面,公司一直持有严谨的态度,以国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产品生产,并不断吸纳国际人才,学习外企用制度去管理企业,力争做“中西合璧”的民营企业。
在此次天津爆炸事故中,大田在天津的一家工厂受到波及。但公司迅速清理受损区域,并在坚持办公生产的同时,为天津市应急指挥中心无偿捐赠了几车危险品储存钢桶以将危险品废物进行收集、深埋,在自己克服困难的同时仍然心系报答社会、帮助他人。
周刊:经过此次事故,您认为在危化品的储运管理方面会发生哪些变化?大田将如何应对这一形势?
刘建勋:此次事故使社会对危险品运输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原有槽罐车运输的危险品逐渐转为分装运输,这也将推动未来危险品包装行业进一步发展。我们将秉承“客户至上”的理念,确保产品的出厂合格率,对每一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并及时更换不合格的原料供应商,使产品满足危险品运输的各项要求,承担起肩上的重任。
背景链接:
大田包装集团的前身创立于1980年(原名天津大田制桶厂),总部位于天津滨海,是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金属桶产能的集团。公司主导产品为200L钢桶,并拥有多条全自动生产线200L钢桶全自动生产线。该公司采用了丝网自动印刷唛头,三排链钢桶外装璜燧道式烘干机,高压无气喷涂技术自动开卷剪切,以及立式中段生产线等先进工艺设施,保证了钢桶的品质稳定可靠,可生产闭口钢桶、敞口钢桶、镀锌钢桶、内涂桶、内镀锌外喷漆钢桶,分线外装璜钢桶,还可加工20~100L各类圆型钢桶。企业还专门设置了钢桶配套的镀锌厂,承接本公司内部镀锌加工配套业务。
记者小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客户至上”、“踏实做事”、“以人为本”、“用心做事”等朴实无华的语言。然而,正是这些老一辈大田人的奋斗精神吸引着更多的新员工将大田当做自己的家,将客户的需求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采访过后,公司相关负责人带领记者走进太仓大田铭博的新工厂。一步入工厂,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安全、高效、清洁、优质”几个大字,简单的字眼却彰显了大田深入人心的安全生产理念。
此外,大田还制定了“8S”管理理念,并设立8S责任区和考核评比制度。公司提出,2016年要做到客户满意度90%,客户退货率≤0.1%,教育训练达标率100%,成品交货率100%,制成合格率99%等严格的生产标准,也体现了大田从提高自身能力出发,提升产品质量、力争将中国制造做大做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