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工行业发展全球透析
■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高永峰
一、发达国家产业完成了生命周期
磷化工行业包括磷复肥、黄磷、磷酸盐及磷化物各子行业,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在各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外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磷化工行业发展经过了快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基本完成了一个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
发达国家磷化工行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的发展后在七十年代初进入发展的成熟期。在环境保护、资源供应、土壤质量要求、生态保护等各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从九十年代初进入衰退期。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磷化工生产、消费下降了50%以上,有的国家几乎降为零。
1.磷复肥
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磷复肥生产量自成熟期后下降了90%以上,英国、意大利和德国下降为零,目前只有比利时和西班牙有少量生产;日本下降幅度为90%以上。美国磷复肥行业的趋势是个例外,其凭借磷资源优势,磷复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极强,行业成熟期延长,美国磷肥产量在1998达到顶点后才开始下降,至目前下降了30%左右;磷肥施用量从1980年开始下降,到目前下降了20%左右,在发达国家中下降幅度最小。
从趋势看,发达国家磷复肥的生产和消费将会持续低迷。其中欧洲大部分国家和日本将长期低迷。随着中国磷复肥行业的竞争力增强和非洲、中东磷复肥的快速崛起,美国磷复肥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也将逐渐削弱,其生产会维持缓慢下降的走势。
2.黄磷
国外黄磷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越南等。这些国家的黄磷生产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占当时世界黄磷总量的90%以上,之后大批生产装置关闭,产能和生产量就开始回落。到目前为止,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黄磷产能和生产量仅占世界的13%左右。欧洲一些国家黄磷生产量降为零,美国只剩10万吨左右。
预计这些国家黄磷发展的总趋势将继续维持低迷,一些国家将继续减少产能,有些国家可能会关闭生产装置。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黄磷产能比例还将降低。
3.工业磷酸、磷酸盐及磷化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工业磷酸以热法磷酸为主,随后逐渐被精制湿法磷酸替代。目前工业磷酸则以湿法净化酸为主,比重占90%以上,其中美国为100%。欧洲国家中,只有比利时、芬兰和西班牙生产少量工业磷酸。预计该状况将长期维持。
近三十年来,国外大宗、基础磷酸盐的生产持续萎缩,大批生产装置被关停。目前国外磷酸盐的生产以精细、高端的功能性磷酸盐为主。磷化物是黄磷的后加工产品。上世纪八十年代,黄磷的后加工以热法磷酸为主,磷化物为辅,随着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的应用和提高,热法磷酸被替代,目前国外热法磷酸的比例很低,大部分国家已经变为零,而高端、精细的磷化物成为黄磷后加工产品的主流。预计未来发达国家工业磷酸、磷酸盐及磷化物的发展将继续维持目前状况,工业磷酸以湿法磷酸为主,而磷酸盐及磷化物则以精细深加工品种为主。
二、拥有磷资源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发展或稳定阶段
非洲的摩洛哥、突尼斯,中东的沙特阿拉伯等磷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磷化工行业特别是磷复肥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预计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形势的好转,这些地区的磷化工行业将是未来全球磷化工特别是磷复肥发展的重点地区。
前苏联地区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磷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磷化工行业因政治动荡生产及消费有所波动,但近20年来基本停滞不前,预计仍将维持现状。
三、我国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
1.磷复肥
我国是世界磷复肥生产大国,生产、消费和出口均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磷肥生产量1709万吨(P2O5),国产磷肥满足率128%,净出口375万吨(P2O5),创历史新高。
国内磷复肥行业发展整体进入成熟期,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行业内并购、重组案例增多,产业集中度稳步提高;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新型肥料发展迅猛;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上升;资源约束性强;行业硫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仍然高达50%,磷石膏的安全环保堆存和综合利用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磷复肥行业发展将以抑制产能过剩、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严格市场准入,继续加强环保、安全生产的监管,淘汰落后产能将是抑制产能过剩的主要措施;加快原料结构优化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组织结构的变革和布局结构的优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是维持磷复肥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2.黄磷
我国是世界黄磷的生产大国。2014年国内黄磷产能约为210万吨,产量96万吨,均为世界第一,占全世界总量的85%左右,消费量约94万吨。
行业特点表现为:产能过剩,开工率低,出口(主要是隐形出口)依赖性强;综合性企业增多,产业集中度趋高;环境保护严格,政策趋严,行业调整压力大。
未来,我国黄磷行业发展的趋势如下:第一,需求增长将减缓或下降。黄磷是基础的工业原料,从其下游加工产业的发展来看,支持黄磷消费增长的动力不足,黄磷的需求量将会逐渐减少。第二,去产能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黄磷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产能发挥不足。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控制新增产能,以及通过严格的安全环保、节能降耗政策淘汰落后以达到抑制产能增长是行业今后的重要工作。第三,现有企业面临结构调整。虽然我国黄磷总体生产规模大,产业集中度提高,这几年单系列生产规模在变大,但我国黄磷生产企业多,许多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产业链短、能耗高、尾气和炉渣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等等。因此,黄磷行业面临结构调整要求,企业关闭、兼并重组、落后企业被淘汰等将频发。第四,资源综合利用要求更高。黄磷生产中副产物作为资源进行高效的加工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高附加值的后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是副产物加工利用的方向。
3.工业磷酸、磷酸盐及磷化物
目前我国工业磷酸仍以热法磷酸为主,比重达60%左右。
我国磷酸盐及磷化物总生产能力达1500万吨,产品品种(规格)约100种以上,产量为800万吨左右。磷酸盐类产品主要是磷酸、三聚磷酸钠和饲料磷酸盐等,以大宗、基础产品为主,其生产总规模、生产量及贸易量世界最大,产能过剩。磷化物产品主要是三氯化磷、三氯氧磷等,产能较大。多数磷酸盐和磷化物产品产能过剩,开工率低,国内市场饱和,大部分产品出口量占当年产量的35%~40%;而高端的、精细的磷酸盐和磷化物国产比例低,需依赖进口。
预计未来,随着我国湿法净化磷酸的发展壮大,工业磷酸中的热法磷酸将会逐渐被替代;磷酸盐和磷化物的发展将向高端化、精细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高端、精细磷酸盐和磷化物的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会逐渐增强。
4.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磷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为: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抑制基础产品的产能过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包括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机构的调整,以优化原料结构、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磷化工行业中湿热结合,肥化结合,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培育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磷化工企业集团是组织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行业的环保、安全和节能的监管将更加严格;伴生资源和副产物的高端化综合利用是方向;创新发展模式是维持我国磷化工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