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橡胶 产能提高 需求稳步增加
■ 燕丰
丁苯橡胶(SBR)是以丁二烯和苯乙烯为单体,采用自由基引发的乳液聚合或阴离子溶液聚合工艺而得的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广泛用于生产轮胎与轮胎制品、鞋类、胶管、胶带、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以及其他多种工业橡胶制品。
多套装置投产 产能快速提高
近几年,随着我国轮胎工业的快速发展,丁苯橡胶生产能力增长很快,先后有多套装置建成投产。2012年,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杭州浙晨橡胶有限公司二期装置建成投产。2013年,山东聚圣科技有限公司、双惠橡胶南通有限公司装置建成投产。2014年,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浙江维泰橡胶有限公司装置建成投产。2015年,辽宁北方戴纳索合成橡胶有限公司以及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两套新建溶聚丁苯橡胶装置建成投产。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丁苯橡胶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95.7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丁苯橡胶生产国家。2015年我国丁苯橡胶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所示。
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多套新建或者扩建丁苯橡胶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如果这些项目能够按计划实施,预计到2020年,我国丁苯橡胶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28.7万吨。其中溶聚丁苯橡胶的产能将达到73.2万吨,所占比例将增加到32.1%。未来几年丁苯橡胶生产装置新建/扩建情况见表2。
进口量增加 出口减少
韩国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近年来,虽然我国丁苯橡胶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不断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需要进口。2005年,我国丁苯橡胶(不含胶乳,下同)的进口量为15.99万吨,2010年增加到32.91万吨,同比增长约5.24%。2015年的进口量为36.95万吨,同比增长约12.58%;进口平均单价为1832.85美元/吨,同比减少约22.71%。同时,我国丁苯橡胶也有少量出口,2005年出口量为2.09万吨,2010年为10.52万吨。2015年的出口量为4.48万吨,同比减少约29.89%;出口平均单价为2134.94美元/吨,同比减少约9.39%。2005~2015年我国丁苯橡胶的进出口变化情况见图1所示。
我国进口丁苯橡胶主要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波兰和新加坡等国家。2015年来自这5个国家的进口量合计达到24.98万吨,占总进口量的67.60%,同比增长约8.65%。近年,韩国一直是我国最大的丁苯橡胶进口来源国家,2015年的进口量为10.47万吨,占总进口量的28.34%,同比减少约10.13%,进口产品以乳聚丁苯橡胶为主。
需求增速减缓
2012年之前,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和橡胶制品业发展迅速,对丁苯橡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丁苯橡胶表观消费量增加到147.52万吨,同比增长约10.12%。此后,由于下游行业发展速度减缓,丁苯橡胶的消费量出现下降。2015年的表观消费量为132.47万吨,同比减少约2.90%。近年来我国丁苯橡胶的供需情况见图2所示。
我国丁苯橡胶主要用于生产轮胎、胶鞋、胶管胶带以及车力胎等。其中轮胎行业约占总消费量的64.0%,车力胎约占10.5%,胶管胶带约占9.5%,胶鞋行业约占6.0%,汽车橡胶制品约占5.5%,其他方面的消费量约占4.5%。
今后几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丁苯橡胶行业的发展受到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增速将有所减缓。预计2020年对丁苯橡胶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50.0万~155.0万吨,而届时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28.7万吨,竞争将更加激烈。从消费结构上看,未来汽车工业仍将是我国丁苯橡胶主要消费领域,消费量将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将下降。从品种上看,随着轮胎绿色环保化进程的加快,溶聚丁苯橡胶等将成为发展的主流。
提高技术水平 积极“去产能化”
虽然我国丁苯橡胶行业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产能过剩;产品主要为通用型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应用领域基本相同;技术有待加强,尤其是溶聚丁苯橡胶受技术水平限制开工率很低;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较差,成本较高。今后的发展建议:
慎重新建或者扩建生产装置,避免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浪费。
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今后应重点加强不同牌号的充油乳胶丁苯橡胶、不含亚硝酸铵的乳胶丁苯橡胶、适用于高性能沥青改性专用粉末的丁苯橡胶、填充增强材料的丁苯橡胶以及适用于欧盟REACH法规和轮胎标签法规的新型环保型丁苯橡胶等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以满足市场需求,化解产能过剩危机。
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步伐。开发使用高效乳化剂、引发剂及新型的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以提高聚合转化率,缩短聚合反应时间,改善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研制新型、高效、无毒的助剂,实现环保清洁生产及产品的环保化;改进脱气、凝胶、后处理等关键设备,降低能耗,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发乳聚丁苯橡胶超前储备技术,提高装置整体运行水平;利用原位杂化、活性自由基聚合和纳米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发高性能乳聚丁苯橡胶新产品。
加强单体回收和“三废”后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通过降低聚合物中残余单体的含量及亚硝基胺含量,开展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处理等方面的有效研究,实现环保生产。
重视产品的加工应用研究。丁苯橡胶生产企业应积极与下游企业结合,对已有产品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价,包括产品加工特性分析检测与评价,为下游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供产品的加工应用、市场推广服务和指南。在此基础上,共同研究开发下游企业急需的品种、牌号,为我国丁苯橡胶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拓展出口市场。随着多套新建或扩建丁苯橡胶生产装置的陆续投产,国内的生产能力将出现过剩。因此,相关企业应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国外市场,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竞争。
表1 2015年我国丁苯橡胶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万吨
生产企业 生产能力 生产技术
中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23.0 日本瑞翁
中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 14.0 日本JSR
中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 15.5 前苏联
江苏南通申华化工公司 18.0 台橡
扬子金浦橡胶有限公司 10.0 齐鲁石化
普利司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 5.0 日本JSR
浙江浙晨橡胶有限公司 10.0 齐鲁石化
天津陆港石油橡胶有限公司 10.0 齐鲁石化
福橡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石化) 10.0 齐鲁石化
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 20.0 吉林石化
中石化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3.0 自行开发,兼产SBS
中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 3.0 比利时Fina公司,兼产SBS
中石化高桥石油化工公司 6.7 日本旭化成,兼产LCBR
中石油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 10.0 意大利Polimeri Europa,
兼产SBS和LCBR
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10.0 自有技术
山东聚圣科技有限公司 4.0 自有技术
双惠橡胶南通有限公司 1.5 自有技术
浙江维泰橡胶有限公司 10.0 自有技术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 3.0 自有技术
辽宁北方戴纳索合成橡胶有限公司 10.0
合计 196.7
表2 未来几年丁苯橡胶生产装置新建/扩建情况 万吨
生产企业 生产能力
山东诸城市国信橡胶有限公司 10
辽宁北方戴纳索合成橡胶有限公司 10
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 8
山东聚圣科技有限公司 3
惠州李长荣 10
广东珠海中石化南光公司 6
合计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