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从使用环节下工夫,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
2016年7期 发行日期:2016-03-30
作者:zhoukan2012

从使用环节下工夫,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

■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付伟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保障农业丰产、丰收的重要生产物资,也是防止农业突发生物灾害的重要储备物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却存在对环境生态、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目前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种植户缺乏安全科学使用农药的意识和基础知识是主要原因之一。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农药使用环节下工夫,做好种植户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培训工作,提高种植户的安全用药意识和农药使用技能。
  据了解,全国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户约3亿多人,农作物的病虫草害防治约80%以上是种植户自己操作。全国农药的使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据农业部调查, 65%以上的农户在使用农药过程中没有防护措施,30%以上的施药者曾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农药中毒。究其原因,我国当前主要以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年轻人多数进城打工,种植者多数为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安全用药意识淡薄,农业技术水平低下。种植户在农药使用中观念上存在种种误区,大致表现如下:一是不重视预防,见虫才用药。应在病害初期开始防治,选择保护性的杀菌剂,这样不仅起到了防病的功效,还减少了用药成本。二是随意增加药量和浓度。按照固有习惯,不按照比例配药,以为加大用药量,效果更好。这样不仅造成了浪费,还增加了用药成本,容易产生药害。三是种植户追求见效快。很多种植户在购买农药产品时,总是选择见效快的,以为用药后能立即杀死虫才是好产品。因此一些生物农药在市场上不被种植户看好。四是长期使用单一品种农药。在针对某种作物用药时,认定某种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不更换品种,从而导致用药量越来越大,病虫的抗药性也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五是用药前不认真阅读农药标签,也不注重安全防护。许多种植户按照固有习惯用药,不戴手套,不穿防护服。六是用后的农药瓶随手丢在河边,田间地头。这样严重污染了环境,也可能给周围敏感生物造成伤害。
  为此,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委员会携手成员单位,在全国各地多次对种植户开展“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建设美丽乡村大讲堂”活动,通过讲解安全用药规范与技术,辅助教学视频及现场实地演示安全防护用具的防护功能,施药器械的正确维护和使用技术等,参与培训的农户不但了解和掌握了农药安全使用技能,而且深刻意识到滥用农药的巨大风险。  
  对于农资经销商来说,这种培训同样有必要。目前经销商队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多数经销商对所销售的产品知识掌握不足,存在不科学打包卖药现象,不能科学指导农户用药,安全意识淡薄。通过培训让经销商掌握科学用药技术,能准确判定农作物病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指导零售商和农户。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认为,今年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药零增长计划,但是“零增长”并不是不使用农药,而是科学安全使用农药,顺应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把科学防控理念贯穿作物整个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从而实现农业的安全生产,保障环境与粮食安全。对于农药企业来说,要加快研发推广高效、低毒、环保型产品,通过高功效的植保机械、安全用药培训等方式,增加农药产品的增值服务,最终赢得市场,服务农业。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