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出口大有可为,PP“重内轻外”模式思变
2016年14期 发行日期:2016-07-15
作者:zhoukan2012

  短短6年间,国内聚丙烯(PP)粒料产能翻番,目前仍有大量在建项目,市场供过于求的趋势将愈演愈烈。伴随进口占比的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关注PP出口。近年来,海外PP产能增长缓慢,低端加工产业转移,双边贸易协定签订以及人民币贬值都为我国PP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依赖进口使国内石化企业形成了“重内轻外”的思维模式,未来出口市场的建设还需要跨越重重障碍。
国内供过于求将愈演愈烈
2009年至今,伴随着煤制烯烃(CTO)/甲醇制烯烃(MTO)/丙烷脱氢制丙烯(PDH)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聚丙烯(PP)行业迎来投资热潮,PP粒料产能从2009年的810万吨,增至2015年的1650万吨,短短6年间产能实现翻倍增长。目前在建项目,2016年仍然有190万吨新增PP粒料产能,预计到2019年产能将增长至2520万吨。
根据IHS预计, 2009~2019年,全球PP产能由4600万吨上升到7410万吨,增长2810万吨,增幅为61%。 到2019年,中国产能在全球的占比将由2009年的18%,增长到34%,中国PP产能增速远超全球。详见图1。
  就2014~2016年国内PP供需平衡情况来看,2015年总供应量为2250万吨,总需求量2188万吨,在总体需求取得两位数增长的情况下,供应量仍然超过需求量62万吨,占比2.7%。预计2016年供应量比需求量过剩76万吨,占比3.3%。2014~2016年(E)国内PP供过于求的情况将逐年上升。详见表1。
进口占比逐年下降
  2009~2015年,尽管中国PP需求量实现由1270万吨到2050万吨的增长,但是进口量却逐年减少,进口PP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详见图2。根据IHS的预测,PP的进口量在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减少,到2019年,缩减至350万吨,该部分进口产品将以高端专用料为主,并将主要占领核销市场,是否会持续减少主要取决于国内石化企业新产品开发替代力度及国内石化企业介入核销市场的速度。
  反观海外市场,由于近年来全球大型石化企业纷纷缩减开支,海外PP产能增长缓慢。同时,随着低端加工业逐步由中国向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迁移,国外市场PP需求增长迅速,供不应求。
“物流园一日游”模式待开启
  2009年以来,在PP进口总量中,来料加工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比例维持在33%~42%之间,需求体量在200万~250万吨。近3年来,核销市场占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部分市场长期被韩国、中东、印度等进口产品垄断,国产料一直无法进入该领域,无法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目前,国内石化供应商掌握大量核销客户,一旦出口价格窗口打开,石化供应商可以快速通过“物流园区一日游”的模式进入核销市场,冲击进口市场。“物流园区一日游”相对于海外进口资源,具有物流周期短、价格时效性高、资金周转快、节省物流费用等优势。若国内石化企业开展这种业务,必将快速占领国内核销市场,进口料挤出效应将更为明显。
跨越双重障碍  逐鹿出口市场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5 年全年中国PP出口总量达到 20.1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6.4%,主要出口地区是香港和越南,占比分别达30%和24%,2015年出口印度的数量增长迅猛。详见图3。2016年1~4月份PP出口同比大幅增长37.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关注PP出口,特别是向一些与中国有双边贸易协议的国家出口。传统石油化工企业中,中石化具备8年出口经验,并在越南等地设有办事处,具有稳定的资源配置,成为中国聚烯烃“走出去”的第一人。据悉,中石化产品已经成功申请原产地证,并且成功在越南,泰国等地获关税减免。与此同时,煤制PP在出口方面也非常积极,而且发展迅速,山东神达、扬子江石化、中国神华等都陆续将其产品出口到海外,抢占海外市场。
  目前,中国已经与东南亚、澳大利亚、韩国、智利、秘鲁等地签订双边贸易协定,树脂出口可以享受关税减免,这将大幅提高中国产品“走出去”的竞争力。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贬值的趋势也将更有利于国内聚烯烃的出口。
  PP打开出口局面肩负着国家过剩产能消化,提升产能利用率的历史使命。然而,国内石化产业一直致力于开拓国内,出口观念淡薄,企业国际贸易人才匮乏,同时国内市场的贸易习惯和包装习惯等与海外还存在差异,想要克服困难实属不易。 目前国内PP大规模出口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1.定价模式不同。国内定价模式主要采用当日定价,市场价格变化快,投机性强;而国际市场采用周定价或月度定价的模式,相对比较稳定。当国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出口产品定价较难把控。
  2.包装方式不同。国内生产厂商产品的包装主要以25千克小包装为主,无托盘;欧美国家普遍使用集装箱袋或吨袋,南美国家多数要求货物有托盘,仅有东南亚、非洲等地,可以接受25千克的包装。

  综上所述, 2016年无疑将成为中国PP由净进口到进出口并存的元年,出口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石化从业者急需转变“重内轻外”的观念,进一步认识外贸与出口的重要性,克服困难,占领出口这片蓝海。

表1  2014~2016年(E)中国PP供需平衡表       百万吨

 2014 2015 2016(E)
总有效产能  1964 2095 2284
实际开工率/% 76.3% 84.1% 83.7%
产量 1498 1762 1911
进口 503 488 479
总供应量 2001 2250 2390
实际需求 1936 2168 2287
出口 16 20 27
总需求量 1952 2188 2314
平衡(供-需) 49 62 76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