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苯乙烯生产国,供应主体和技术更趋多元化,表观消费量与自给率不断提升。随着下游消费量的不断增加,进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来苯乙烯市场仍有较大缺口,但由于国内装置竞争力偏低,全球市场供大于求愈演愈烈,势必会有更多的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国内中小企业应尽快利用已开发成功的先进技术升级装置,向大型化、特大型化方向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行业呈现四大特点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苯乙烯生产国,产能为758.9万吨,约占世界总产能的22.94%。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苯乙烯的总产能达到758.9万吨。2016年我国苯乙烯年产能20万吨以上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所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苯乙烯行业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形成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外资和民营企业共存的生产格局。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按照股权所占比例计算)的产能合计为155.4万吨,约占总产能的20.4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产能为144.5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9.04%;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产能为47.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6.19%;外资企业(按照股权所占比例计算)的产能为211.5万吨,约占总产能的27.89%;其他国有及民营企业的产能为200.5万吨,约占总产能的26.42%。
二是引进技术与国产技术相结合。目前我国苯乙烯生产装置大多采用乙苯脱氢工艺,初期均采用引进国外公司的技术,包括Monsanto/Lummus法、Fina/Badger法和UOP/Lummus法等,后来大都采用国内技术进行改扩建。其中采用乙苯脱氢法装置的产能为455.7万吨,约占总产能的60.05%;采用苯乙烯/环氧丙烷共氧化法技术的生产装置有2套,均为引进技术,产能合计为132.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7.39%;此外,生产方法还有热解汽油抽提法以及利用炼厂催化干气制备苯乙烯等,其中利用炼厂催化干气法的产能为161.5万吨,约占总产能的21.28%;采用热解汽油抽提法的产能为9.7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28%。
三是大多配套有下游生产装置(聚苯乙烯、ABS树脂或者合成橡胶)。如山东玉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配套ESP装置,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配套ABS树脂装置,中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配套SB橡胶装置,中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配套SB橡胶以及ABS树脂装置,中石油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配套SB橡胶以及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装置,中石油大庆石油化工公司配套ABS树脂以及江苏双良利士德化工有限公司配套EPS装置等。
四是装置集中在华东、东北和华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和安徽省)产能合计达到374.5万吨,约占总产能的49.35%;东北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产能为129.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7.00%;华南地区(海南省、广东省)的产能为117.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5.42%;华北地区(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产能为69.4万吨,约占总产能的9.14%;华中地区(湖南省)产能为12.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58%;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产能为57.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7.51%。
消费量和自给率双增
2015年国内苯乙烯的消费结构为:GPPS/HIPS对苯乙烯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25.0%,EPS约占31.5%,ABS树脂约占17.1%,SAN树脂约占2.4%;SB胶乳约占3.9%,SB橡胶约占3.2%,UPR约占7.5%,其他(包括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MBS、制药、染料、农药和选矿等)约占9.4%。
随着我国聚苯乙烯以及ABS树脂等消费量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苯乙烯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2010~2015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74%。与此相对应,相应产品的自给率2005年为30.87%,2011年为55.57%,2015年为58.40%。
由于我国苯乙烯的产能和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2016年(1~4)月份的进口量为124.98万吨,同比增长约6.62%。在进口的同时,我国苯乙烯也有少量出口。2005年出口量为1.25万吨,2011年为7.11万吨。2015年的出口量为0.49万吨,同比减少83.56%。
民营及合资企业渐成主力
2016~2020年我国仍将新建或扩建多套装置。其中有江苏常州新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0.0万吨装置,计划2016年建成投产;中沙(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5万吨苯乙烯回收装置(C8抽提),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产;中国石化扬子石化3.5万吨C8抽提装置,计划2017年建成投产;青岛碱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0万吨装置,计划2016年建成投产;阿贝尔化学(江苏)有限公司50万吨装置,其中一期25万吨装置计划2016年建成投产,二期计划2019年建成投产;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司8万吨装置,计划2016年建成投产;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28万吨装置,计划2017年建成投产;山东东方宏业化工有限公司5万吨装置,计划2018年建成投产;宁波科元塑胶有限公司10万吨装置,计划2016年建成投产;江苏双良利士德化工有限公司8万吨装置,计划2018年建成投产;中国石化荆门石油化工公司8万吨装置,计划2017年建成投产等。如果这些装置计划均能够按计划实施,预计到2020年,我国苯乙烯的总产能将达到约963万吨,其中以炼厂干气或裂解汽油为原料的苯乙烯产能将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新建或者扩建装置多为民营或者合资企业,国内供应格局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民营以及合资企业将逐渐成为主力军。
技术改造需未雨绸缪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苯乙烯单套装置产能偏小,大部分规模都小于国外30万吨经济规模。部分装置技术相对落后、成本偏高,经济效益差。世界苯乙烯产能过剩,势必导致更多国外产品流入国内,对我国苯乙烯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建议国内中小型苯乙烯企业尽快利用已开发成功的先进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提高装置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水平,向大型化和特大型化方向发展,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乙苯脱氢法是目前我国苯乙烯的主要生产技术,未来应注重开发新一代低钾、低温、节能、清洁、高效和稳定性更好的新型催化剂,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国产化率。与此同时,利用裂解汽油和炼厂干气资源来生产苯乙烯,不仅可以能节省能源,而且还可以开拓苯乙烯新的原料来源。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多套生产装置,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尤其是干气法催化剂技术的开发,以拓宽苯乙烯的新的来源技术水平。
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开发新的应用领域,以缓解目前通用应用领域消费相对萧条的状况,确保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表1 2016年苯乙烯年产能20万吨以上苯乙烯生产厂家情况 万吨
生产厂家名称
中海壳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石化镇海炼化利安德苯乙烯有限公司
山东玉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新日化学有限公司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双良利士德化工有限公司
中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中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
中石油独山子石油化工公司
中石油大庆石油化工公司
江苏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
中铁联合-常州东昊化工有限公司
辽宁华锦通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产能
70.0
65.0
62.0
45.0
25.0
50.0
42.0
20.0
46.0
32.0
22.5
32.0
21.0
22.5
生产工艺
SM/PO工艺
UOP/Lummus技术
SM/PO工艺
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Fina/Badger技术
Monsanto/Lummus+国内绝热负压技术
Monsanto/Lummus+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UOP/Lummus+国内等温绝热技术
UOP/Lummus +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Fina/Badger
Fina/Badger技术
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Fina/Badger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