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TDI/MDI:下游需求仍现低迷态势
2016年17期 发行日期:2016-09-01
作者:zhoukan2012

  异氰酸酯是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其中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最初世界异氰酸酯的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亚洲地区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亚洲地区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异氰酸酯生产与消费地区,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异氰酸酯生产国与消费国,产能和消费量均占全球市场的1/3。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国内异氰酸酯产业也渐入激烈竞争的状态,需求增长面临强大压力,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竞争激烈,迫切需要正视现状并开拓新的发展思路。  
  2015年,受国内实体经济疲软影响,异氰酸酯下游需求始终表现低迷,而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则愈发严重,长期供需失衡导致社会库存消耗缓慢,厂家及中间商库存承压心态悲观,厂家不得不降低生产负荷以控制市场供需,减轻库存压力。2015年国内异氰酸酯总产能363万吨,同比增长12.4%;产量约285万吨,同比增长10.0%;总体开工率78%,较2014年下降2个百分点;消费量275万吨,同比增长6.4%。2015年我国异氰酸酯供需情况见表1。
  2016年上半年国内无异氰酸酯新项目投产,企业维持平稳生产,下游需求依然低迷。
异氰酸酯进出口不容乐观
  2015年我国MDI总进口量为37.4万吨,同比减少11.7%,进口均价为1636美元/吨,同比下跌23.0%;出口数量为44.4万吨,同比增长13.9%;出口均价为1634美元/吨,同比下跌18.8%。目前,我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MDI的价格洼地,未来国内供应商必然会加大出口力度,缓解国内供应过剩的情况。但相对于巨大的产能,出口量还不足形成影响市场走势的力量。
  2015年聚合级MDI进口量为26.6万吨,同比减少16.2%,进口均价为1504美元/吨,同比下跌25.3%;出口数量为38.2万吨,同比增长12.7%;出口均价为1590美元/吨,同比下跌19.0%。主要出口商为宁波万华,占总出口量的68%,其次为上海拜耳,占11%。主要目标国为美国(占总出口量的33%)、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等。贸易方式主要为进料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其中一般贸易占比67%,同比减少7%,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占比32%,同比增长120%。
  2015年高纯MDI进口量10.7万吨,同比增加1.8%,进口均价为1962美元/吨,同比下跌20.0%;出口数量为6.2万吨,同比增长21.8%;出口均价为1903美元/吨,同比下跌18.6%。主要出口商为宁波万华,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51%,其次为上海拜耳,占37%。主要目标国为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出口量分别占总出口量的22%和14%。出口贸易方式主要为进料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其中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占比高达64%,同比增长84%,一般贸易占比36%,同比减少24%。
  2016年上半年MDI依然延续进口量下降,出口量增长的趋势。2016年上半年MDI进口量为16万吨,同比下降22.1%;出口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4.4%,预计未来这种趋势仍将延续。
  纵观TDI进出口市场,情况也不容乐观。2015年我国TDI进口量为3.7万吨,同比减少0.9%,相对持平,但进口均价1897美元/吨,同比下跌21.4%。进口源依旧主要是日本和韩国,其数量占总进口量的94%,反倾销税取消后,日本货源再次大量涌入,2015年自日本进口量达到1.8万吨,同比增长16%。出口数量为6.3万吨,相对于2014年减少1.1万吨,同比减少13.9%,出口均价为1761美元/吨,同比下跌19.5%。2015年国内TDI出口商依然主要是科思创,占到总量的94%。
  2016年上半年TDI出口量大幅增长,达到5.7万吨,同比增长106%,主要因为二季度日韩装置停车,国际市场货源紧张所致。除科思创外,国内其它TDI生产企业出口量也大幅增长,由2015年上半年的几百吨增长至几千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进口量仍呈下跌趋势,进口量为0.93万吨,同比下跌39%,进口来源地依旧主要是日本和韩国。
价格持续下跌
  2015年国内聚合MDI市场整体低迷,主要经历“窄幅震荡——持续深跌——反弹——转疲——窄幅下行”四个阶段,全年价格跌幅在34%,年内销价最高点在4月初为14000元/吨,最低点在10月中旬为9200元/吨,不仅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的历史新低,更是创下2001年以来的历史最低位。2015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影响,下游冰箱、外墙喷涂、汽车、管道保温、胶凝剂等用户需求低迷,国内聚合级MDI市场产能过剩矛盾越加凸显。第一季度三次反弹都没有成功,二季度开始持续下跌,季末跌破2008年最低点11000元/吨后,再跌至10月中旬的9200元/吨,生产企业集体控货,并大幅上调11月份挂牌价,两大利好双管齐下拉涨成功,完成了2015年相对完美的一次反弹,但终因需求无力,在12月份部分贸易商资金压力显现,同时有年销售任务的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等利空下重新进入窄幅下滑的局面。2015年年内均价11633元/吨,同比下跌26%。2016年上半年受厂家上调出厂报价和市场货源紧张影响,聚合级MDI价格大幅回升,平均价11430元/吨,同比下跌11%,年内上涨28%。
  2015年国内高纯MDI市场走势基本与聚合级MDI走势类似,一季度小幅震荡,二、三季度大幅下跌,年底小幅反弹,全年跌幅在22%,年内最高点在4月为18800元/吨,最低点在11月为14700元/吨。2015年均价17180元/吨,同比下跌16%。2016年上半年高纯MDI小幅反弹,市场均价16657元/吨,同比下跌19%。
  2015 年国内TDI产品震荡下跌,全年价格运行区间在10800~13500元/吨。其中年度最高点出现在5月底,在下游行业需求小幅提升情况下,国内TDI市场呈现慢涨,市场主流商谈价13500元/吨达年度高点。全年最低点出现在第四季度,主流成交价曾一度深跌至10800元/吨。2015年年内均价12171元/吨,同比下跌29%。2016年一季度延续低位震荡,一季度平均价11316元/吨,同比下跌5%。二季度受出口量大幅增加,国内货源紧张影响,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最高价达到17000元/吨,恢复到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前的水平。二季度国内TDI市场均价为13747元/吨,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6%。
  2016年上半年,MDI市场价格回升主要受厂家限产影响,TDI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受日韩装置检修,国际市场货源紧张影响,都并非国内需求实质性利好,预计2016年下半年国内异氰酸酯仍有下跌的可能。
未来国内需求亦将低迷
  2015年聚氨酯主要下游行业如建筑保温、汽车、白色家电、合成革、鞋材、纺织等进入平稳发展期,需求增长明显放缓。随着全球及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聚氨酯工业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市场需求不可能有爆炸性增长。因此,聚氨酯原料异氰酸酯的需求增长随之放缓。
  MDI主要下游  冰箱行业2016年依旧不乐观。2016年上半年中国家用电冰箱产量同比下降4%,预计全年同比下降3%左右。2015年下半年,多家家电企业为了提振业绩、消化库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造品牌日促销活动,2016年上半年,又开始大规模“扫村”,深入各村进行产品促销,但这些市场的消费需求不过是再次被提前透支。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1~4月份,一至三级市场全部沦陷,冰箱销量均为负增长,只有四级市场实现了超过两成的增长。由于家电下乡政策施行期间农村市场普及的冰箱产品更新换代高峰尚未到来,当前四级市场的这种增长态势能否持续下去,仍待观察。
  TDI主要下游  2016年软体家具行业需求也低迷。软体家具市场需求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包括新房的首次装修及旧房的二次装修都需要使用包括沙发、软床、餐椅等在内的室内软体家具。2015年由于家居建材终端市场需求不旺,软泡市场缩量较为明显。2015年底以来的楼市阶段性重启,有望小幅带动市场需求。但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加上国内外经济持续低迷,终端家具、汽车用软泡海绵制品的出口和内需均受到限制。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异氰酸酯产品相关的下游产业受到一定制约,需求较为低迷。预计未来几年,TDI在传统领域的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但目前我国异氰酸酯产能过剩,要消化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估计需要3~4年的周期,也就是说在2020年前产能过剩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为了排解过剩的产能,市场将会出现企业降低开工负荷、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价格竞争加剧等情况。

表1  2015年我国异氰酸酯供需情况        万吨

 MDI TDI 合计
产能 274 89 363
产量 207 78 285
开工率/% 76 87 78
进口量 37.4 3.7 41.1
出口量 44.4 6.3 50.7
消费量 200 75.4 275.4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