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硝酸硝铵:寻机遇,钻研发 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2016年18期 发行日期:2016-09-19
作者:zhoukan2012

产能大,需求小  行业亟需加强自律
  1. 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生产总量同比下降
  从2015年开始,我国硝酸硝铵市场一直运行低迷,行业亏损严重,企业被迫减产停产,生产总量明显下降。据统计,2015年我国浓硝酸产量276.8万吨,同比下降4%;硝酸铵产量530万吨,同比下降14.9%,行业的整体开工率仅47%。然而,由于前几年新建项目的集中投产,硝酸硝铵的总产能仍保持快速增长,2012~2015年期间,我国硝酸及硝酸铵产能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7.3%和13.6%,截至2015年底其总产能分别达到1916万吨和1140万吨。虽然从2015年开始一些落后产能相继停产或退出,但硝铵仍过剩达到500万吨以上,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
  2. 生产水平显著提升,技术开发仍需加强
  随着国产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硝酸硝铵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为实现装置大型化,新建的硝酸装置大多为27万吨系列,硝酸铵为20万吨系列的成套装置。目前全国90%以上的稀硝酸装置采用先进的双加压工艺,80%的硝酸铵装置采用加压或管式中和工艺,常压法、高压法、中压法装置大多停产或退出。但在例如廉价高效的氨氧化催化剂、氨还原氮氧化物催化剂、炉内氧化亚氮分解催化剂,以及硝酸低位余热利用、氨蒸发冷量利用、硝铵中和反应余热利用、造粒塔粉尘和氨回收、高氨氮废水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及开发力度,同时下游产品生产技术也需要加快开发。
  3. 工业需求严重萎缩,产品结构需要调整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经济下滑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基建、矿采、煤炭等领域对炸药的需求出现萎缩,导致民爆行业运行情况不佳,经济指标呈现负增长,对硝铵的需求量同比减少11%,尤其是内蒙古、山西、辽宁等省区对硝铵的需求量减少幅度达到30%以上。
  近几年,一些企业已经根据民爆行业和农业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多孔硝铵和液体硝铵的数量,增加硝酸铵钙、硝基复合肥、尿素硝酸铵溶液等农用产品的产量,扩大在农业领域的应用。2015年我国多孔硝铵的产量78万吨,液体硝铵约35万吨,合计占硝铵总产量22%。目前国内自建硝酸装置生产的硝基复合肥产能已达到近1000万吨。
  4. 市场价格跌跌不休,行业自律急需加强
  由于硝酸硝铵企业之间缺少沟通,信息交流不畅,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和市场协调机制,从而导致各企业对行业的整体形势和发展把握不准确,在市场低迷、需求萎缩以及下游客户打包招标、比价采购的情况下,企业竞相压价,无序竞争,导致行业利益整体受损。近两年国内硝酸硝铵价格连续下跌,目前浓硝酸平均出厂价仅1080元/吨,工业硝铵1250~1350元/吨,与2012年的价格高位相比降幅达30%以上,创四年来新低,行业亏损严重。很多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被迫停产,行业整体开工不足50%。
  5. 安全管理显著加强,出口贸易严重受阻
  硝铵作为炸药的原料,一直是安全检查的重点产品。尤其是“天津8.12”事件后,政府有关部门对硝铵企业的安全监管和库存检查更加严格,部分地区对企业的库存核准量仅限300吨,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新疆地区,对硝基复合肥登记管理更加严格,生产企业必须获得“专用登记证”后,才能生产硝基类肥料,所有经销网点必须持有生产企业编号、盖章的“专用登记证”,才能销售。这些措施虽然强调了安全,但也增加了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成本。
  此外,安检措施的加强对硝铵出口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天津8.12”事件以后,全国港口暂停了包括硝酸铵在内的危险化学品的出口业务,目前虽已恢复,但仍不允许在港口堆放,只能直装直取,从而导致出口受阻,2015年全年出口量仅为32.4万吨,同比下降24%,今年上半年出口15.3万吨,下降17%。
改结构,搞创新 加快走出去步伐
  近年来,我国硝酸硝铵行业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但当前行业仍然存在新的发展机遇,产能过剩在逐步化解,下游农业需求前景向好,新产品新技术不断研发和推广,这些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今后行业发展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努力化解过剩产能
  首先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原则上不得新建最终产品是硝酸或硝酸铵的装置,新建装置必须有后续加工产品。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在目前已投产和在建项目的总产能中,硝酸达2100万吨以上,硝酸铵达1500万吨,即使在没有任何新建项目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大量过剩,所以控制新增产能仍是行业发展重要的任务。其次,要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淘汰工艺技术落后、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和低效产能,为先进产能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按照硝酸硝铵“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要淘汰常压法、综合法等硝酸产能200万吨,淘汰常压法等硝铵产能200万吨。近两年,落后产能有加快退出的趋势,2015~2016年就有120万吨的硝铵产能退出或停产。
  2. 大力推进先进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
  一要推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鼓励新建装置采用国产先进技术和装备,稀硝酸采用双加压机组、硝酸铵采用加压或管式中和工艺。目前1200 吨/日和1500 吨/日双加压硝酸装置已经开发、投建,鼓励以此为主导的硝酸生产向大型化发展,从而实现装置的规模化和高效化;二要鼓励现有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为目标技术改造。硝酸行业要在降低氨耗、减少排放、余热利用上下功夫,提高氨的氧化率,利用高效换热器提高余热利用水平,提高稀硝酸浓度,以及降低氮氧化物和氧化亚氮排放。硝酸铵重点要提高硝酸和氨的中和压力,充分利用中和反应热,加强造粒塔粉尘和氨回收,采用膜法或者离子交换法,回收利用硝铵蒸发高氨氮废水。此外,针对2017年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的机遇,积极组织企业、科研单位研究新的减排技术;三是要推进下游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依托“硝酸硝基肥技术中心”,积极开发适合硝酸硝铵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生产技术。天津华景开发了的一系列技术,包括冷冻法硝酸磷肥副产两钙技术,稀硝酸分解石灰石生产“两钙”技术,大颗粒硝酸铵、硝硫铵、硝酸钾、硝酸铵钙、硝铵磷等硝基肥转筒流化床造粒技术等,可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装置技术改造提供借鉴。
  3. 大力调整产品结构
  硝酸硝铵企业大多以传统产品为主,效益低下、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今后要重点发展一些高附加值、需求潜力大的下游产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产品多元化发展,降低市场运营风险。一要加大对硝铵下游肥料产品的发展。重点发展硝基复合肥(包括硝酸磷肥)、尿素硝酸铵溶液、农业用改性硝酸铵、硝酸铵钙、高效液体肥等。做好新型肥料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以及生产与施用的衔接工作。二要延伸化工产业链。硝酸重点向己二酸、MDI 、TDI、精细硝酸盐等产品发展。另外,为适应民爆行业的需求变化,应适度增加多孔硝铵和液体硝铵的生产。
  4. 大力推进营销模式创新
  硝酸硝铵行业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经营产品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化工产品。企业要加快转变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模式。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建立不同的商业服务模式,尤其是随着硝基肥料总量的增加,对企业销售提出新的挑战,企业要加强农化服务,提高肥料使用者对硝基类肥料的认可,拓展和培育客户群体,利用电商等新型服务平台拓展新的营销渠道。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价格恶性竞争,保证产品质量,不损害行业和用户利益,共同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
  5. 加强国际贸易与合作
  我国是第三大硝酸铵出口国家,出口不仅是缓解国内市场压力、分流过剩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也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行业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克服困难,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承包工程、投资、技术装备服务等多种方式“走出去”。此外,随着硝基复合肥、尿素硝酸铵溶液等产品的发展,也为企业出口贸易提供新的机会。

  未来几年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行业和企业面临艰巨的转型任务。全行业要继续发扬几十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坚定信心,勇于进取,努力开创出硝酸硝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