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构建生态圈 加快走出去 塑造新竞争力
2016年18期 发行日期:2016-09-19
作者:zhoukan2012

      当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下降,全球石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中国石化行业也处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刚刚闭幕的2016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为业界提供了一个务实探讨、深入交流、共谱合作、联动发展的平台。短短几天的会期中,与会的行业领袖们发表了对国际和国内新竞争格局的看法,探讨了协同创新在促进产业升级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分析了如何科学合理布局不同产业链条,见证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的诞生……

A转型关键期,明辨竞争新格局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下降,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原料、技术、产业和市场结构都在深度调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正在孕育新一轮重大变革。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9月14日全体大会的致辞中指出:“全行业正在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为新动力、以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保障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行业由大向强跨越迈出坚实步伐。”
  从全球石化产业的发展来看,当前,世界能源结构正处于转折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石油需求增速放缓、炼油产业竞争加剧,全球石化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动向和特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未来全球石化行业发展中炼油能力应当关注亚太、北美以及西欧这“三大比重”;增长方面应关注亚太、中东、美国这“三大增长极”,而技术方面应关注烯烃原料轻质化、原油直接制烯烃和煤油共炼技术这“三大新突破”。
  在谈到中国石化行业的发展时,傅向升指出,当前行业自身格局存在大而不强、结构性过剩以及新旧动能转换不足的三大矛盾。行业发展受资源、结构以及环境的三大制约。对此,傅向升表示,行业应从去产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三大举措出发,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部资深项目总监沈思雨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主营业务年均增长率为7%,结构调整加快。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如“互联网+”等和国家战略如 “一带一路”战略将为石化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其中,炼油行业将围绕限制炼油产能、发展高端产品,化工新材料将围绕高端需求、提高自给率,传统基础化工将重点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现代煤化工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结构调整。
      绿色发展重在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这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这项话题,中国化工信息中心HSE事业部总经理王武分享了碳交易对石化企业的影响和机遇。截至2016年3月9日,7个试点碳市场的碳配额累计交易量约为4854万吨,成交额达13.8亿元,平均价格28.4元/吨。2017以后,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就将建立。王武建议,相关企业应在摸清自身碳资产的情况下,通过规划提出方案,合理获得、使用、交易碳资产,实现企业低碳发展成本的最优化。
      对于如何构建新竞争格局下的竞争力,企业代表们进行了热烈讨论:中石化总经济师雷典武表示,中石化将实施调结构、去产能、促升级、降成本、补短板、走出去等七方面的重点措施;中化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化股份总经理张伟表示,中化集团下一步将重点加大在石油和化工产业方面的投资,其中包括:对泉州基地二期的投资,希望通过上游投资带动化工园区的发展;巴斯夫执行董事会成员甘尚杰指出,未来公司将贴近市场和用户所在地投资,包括提高在亚太地区的投资,将在继续拓展上海化学工业区业务的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构建企业电商的竞争力也十分关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电商事业部CEO高剑认为,化工电商运营模式的设计要围绕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整体战略为指导的理念,紧抓市场与伙伴,推进业务运营落地和平台建设,形成富有化工特色的电商运营服务模式。集合代理商、物流、仓储、金融等供应链合作伙伴,引流和聚集客户,延伸服务模式,提升客户体验,将是中国化工行业电商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协同创新,“智慧无忧”

  创新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李寿生指出,未来行业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特别是要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先导与支撑作用,将其作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深入合作,建设一批一流的行业创新平台,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培养一批高端创新人才,树立一批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在全球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制高点占有一席之地,推动行业整体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协同创新是本次大会的热门话题,不论是跨国公司、大型央企,还是民营企业的领袖都将其视为新时期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引擎。在9月14日上午全体大会期间,李寿生来到瓦克化学的展台上,听取了瓦克化学大中华区总裁林博对于瓦克协同创新成果的介绍,并向瓦克化学全球CEO施陶迪格赠送了一幅写有“智慧无忧”的墨宝。
  只有依靠创新的智慧,才能不断突破业务发展的瓶颈,赢得无忧未来。瓦克这次展示的有机硅3D打印、透水混凝土等技术正是对协同创新的最好例证。据了解,瓦克通过创新思维,与工程合作伙伴展开全面合作,共同开发包括材料、硬件和软件在内的全套有机硅3D打印解决方案。前不久,瓦克组建了3D打印业务团队,在位于德国博格豪森的基地附近设立了小型工厂,以有机硅橡胶作为材料,与下游客户合作开发有机硅3D打印应用项目和进一步的工艺开发。硅橡胶具有强度和韧性高,耐高温性能优(可达180摄氏度),人体和环境风险低等诸多优势,是极具竞争力的3D打印材料。目前瓦克正和全球汽车、医疗等领域的顶尖公司合作推进这一成果,公司希望与中国一些技术领先的公司共同探索和开拓有机硅3D打印应用领域。
  和瓦克相似,行业技术界和产业界的领袖们对于协同创新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期待。前不久,石化联合会特别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的亚太区高层管理者,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如何开展协同创新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形成了跨国公司协同创新优秀案例集,并在本次大会上发布。这些案例展示了跨国公司开展协同创新的全球视野和独到之处。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科技创新不但推动了跨国公司初步实现从规模最大化到效益最佳化的宏观战略转变,从大宗基础化学品到高性能、高附加值、差异化的功能性化学品和新材料业务结构的转变,而且创新目前仍然是业务高端化、精细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认为,“协同创新”看起来是比较时髦的词,但是实际上长期以来协同创新已经广泛存在,分工协作是现代化工成功的原因和标志。现代化工从产业链到技术链均离不开协同创新;工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重视协同创新;当前国际化形势下更需要协同创新,尤其需要国际协同创新与合作。
  赢创全球首席创新官顾启达认为,无论是通过改善流程还是创造新流程,开放式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它深深植入到我们的DNA之中,在过去多年,我们都在促进这方面的工作,包括与学术单位、研究机构、客户进行合作。除此之外,也要跟整个价值链上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对于未来的创新战略,上海华谊集团副总裁魏建华这样表述:“紧跟科技发展前沿趋势,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聚焦新能源、新环保、新材料等等,内部要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持续技术创新体系,期待从管理角度来提升研发效率和促进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坚持更大程度的开放合作,加大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力度,在内部共同打造员工加创客的空间,使得创新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中、深入到每个组织细胞中去。”

C 科学布局,构建产业生态圈

    9月13日下午,“市长分会”论坛举行。论坛以“合理投资布局,构建产业生态圈”为主题,邀请到行业内主要化工园区所在地的领导及企业代表参与话题的讨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书记曾坚在会议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意在推进合理投资产业布局,搭建企业和园区的良好平台;探讨合理政策以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本地区行业的发展;分析未来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帮助企业找到有效的投资标的,帮助石化企业转型升级。曾坚强调了“布局”和“更新换代”的重要性,行业在布局中要考虑现有资产是否需要转移或搬迁等,在更新换代中,要考虑到现有“城中村”的升级换代等。
    张家港市常务副市长卞东方在论坛上做了“实现不同类型企业落户,打造城市化工产业集群的构想和建议”的主题发言,他以江苏扬子江化工园区为例,介绍了合理布局和优惠的政策条件对化工园区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特邀行业专家杨向宏分析了化工行业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他指出,企业生产管理和技术的差异导致监管难度大。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离不开化工产业发展的支撑,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是绿色化工和产业集群化。建设化工产业生态圈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化和智慧化工产业园。目前我国大部分园区的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大多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资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而信息化、智能化却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不高,更缺乏远程和集中的控制方式。因此,打造化工产业的绿色集群,必须从规划抓起。
    石化行业是我国少数贸易逆差行业之一。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助理张方指出,与贸易顺差行业相比,我国石化产业补短板和做优增量的任务更为繁重。石化产业严重依赖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化工新材料和基础石化原料。化工新材料和基础石化原料既是目前我国石化产业的主要短板,也是未来石化产业做优增量的主要方向。
    张方指出,目前我国已能生产大多数化工新材料但主要生产中低端牌号的产品,造成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双低”局面即自给率低与开工率低并存,提升产品质量是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首要任务。未来行业发展模式需要优化创新,即创新炼油工艺技术,优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整体配置方案,提高原料型产品比例,降低燃料型产品比例,解决成品油需求不足和烯烃、芳烃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做好中国化学工业的布局优化首先要做到跨区域布局优化,保障并适应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新常态;其次是跨国布局优化,继续推进中国化工企业“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结合。
    作为国家规划的石化产业未来七大基地之一的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升级规划和自身发展方面都有着多年的经验,园区管委会副巡视员戴涛在此次论坛上也给出了针对石化园区吸引投资和转型发展的观点。戴涛认为,石化园区吸引投资是一个双方意愿的体现,作为园区方,想要吸引投资,首先要对自身发展如原料、市场和环保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要有明确稳定的产业发展规划,还要做到为未来入园企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体系和团队。而作为投资方,也会考虑园区地理位置是否贴近原料供应地,市场和产业集聚情况,以及能否在当地获取充足的人才储备。谈到园区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戴涛指出要注重四个方面,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二是要结合园区的自身优势,引入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及服务;三是不但要吸引外资,还要扩大对内需求;四是要加强安全环保治理,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D 抱团出海,共商、共建、共赢

  9月14日下午,中石化、中海化学、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化学工程、延长石油等企业作为创始单位代表,共同启动了 “中国石油和化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这标志着中国石化企业走出去打开了新的局面。近几年来,“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建。在此次石化大会上,行业领袖们和国际化工巨头共聚一堂,探讨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路线和方向。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范小森结合中国化工集团的实际经验,分享了国际并购对化工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带来的巨大影响。他讲到,在全球化竞争中要获得领先资源,开展全球布局,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完善领先专有技术。在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要遵循几个要点:第一,跨国并购与企业战略目标要紧密结合,收购只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建立科技创新在未来化工企业中的引领作用。第二,并购目标要选择品牌卓越、行业领先的优秀企业。因为这些处于发达国家历史悠久的知名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第三,应积极借鉴和引进海外企业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海内外企业开展管理与业务整合,将海外企业的优良基因移植到国内企业中,快速复制起海外企业相一致的商业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第四,加强内外业务整合,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区域合理分工、技术管理分享、市场全球布局的特点。第五,要促进文化融合,充分尊重和信任海外企业,最大程度保持其组织和业务的完整性,吸引管理层留任。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国际合作部主任庞广廉介绍,“中国石油和化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将致力于推进和引导中国石化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以共商、共建、共赢为原则,突出行业特色、结合企业需求,以成员企业为主导,以重点国别、重点行业为要点,整合行业内外资源,发挥联合优势,对内建立行业内部“走出去”沟通协调联动机制,对外构建与重点国别地区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和与第三方的市场合作网络,推进多层次、多渠道的产业协调与企业合作,促进政策沟通、信息联通、资金融通、产业协同。
  力推标准国际化,也是走出去联盟的重要工作内容。根据《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中国将加快制定和实施中国标准“走出去”工作专项规划,助推国际装备和产能制造合作。在电力、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中医药、烟花爆竹、茶叶等传统产业领域,推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同时,在设施联通、能源资源合作等方面,组织翻译500项急需的中国国家、行业标准外文版,促进中国标准的对外传播。
  石化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将面临着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变化多端、更加陌生的外部环境。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情报资讯事业部经理顾方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下,石化企业情报体系也应该顺应国际化的趋势,以提高抗风险能力。目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开发的竞争力情报服务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收购、兼并过程中可靠情报信息的收集与研究,并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的情报收集工作,帮助企业有效利用竞争对手的数据库体系,降低走出去的风险。
 

E 外企在中国,谨慎而乐观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前些年的双位数增长相比,已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行业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外企如何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跨国公司高层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前景?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业务CEO黄音国指出,外资在中国投资驱动力已发生改变,低成本因素已不再是投资动力,更多需要考虑的是生产成本的上升、人才的流动、专利的保护、区域地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问题。跨国公司在下游精细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市场更加活跃,在这些领域,以工业和公共事业清洗、个护化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特种聚合物、营养剂、表面活性剂和香精香料等领域发展潜力较大。
  黄音国认为,外资石化企业发展在华业务的限制和挑战,对中上游而言,限制来自政策和原料两方面,而生产成本和进入门槛上存在较大挑战;对下游产业而言,限制性相对较小,知识产权的问题更为突出。未来,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收入提升、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等因素继续给石化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外资石化企业在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适应期,投资将更为谨慎。越来越多的外企将聚焦中国的油气资源、节能、环保, 涂料/胶黏剂以及与民生需求密切相关的医药、化妆品、清洗剂、营养剂等领域,并将维持其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优势。总体来说大宗化学品除乙烯、丙烯外,新投资项目已不多见。在精细和专用化学品行业,外企已经基本完成布局,并期待更大的发展。持续进行调整的能力是未来十年在中国市场获胜的关键之一,市场需求将被终端市场空间的挑战再次驱动,而外企将致力于服务于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会议期间,跨国公司的高层们通过不同场合分享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以及对未来投资环境的期待。
  朗盛大中华区总裁钱明诚:自成立以来,朗盛一直将中国视为发展基石,目前朗盛10个业务组合在中国都有业务。对于当下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常态,朗盛中国积极响应,凭借其在绿色机动化、城市化、水处理和农业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术,助力应对中国面临的变革和挑战,其中包括食物和饮用水的供应,快速增长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问题等。朗盛已经准备好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产品组合包括用于汽车电池的化学品、阻燃材料、轻量化材料、更加优化的绿色轮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始终不变,它仍将是我们一个主要的增长地区。我们期待与本地的客户及合作伙伴一起实现长远的共赢。
  瓦克化学大中华区总裁林博:看到中国市场的规模以及增长趋势,我们对未来非常有信心,30%的化工品会在中国使用和消费,这样的市场潜力对于跨国企业来说颇具有吸引力。我们同时也关注中国的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中国政府的税收政策可能在部分情况下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需要提高税收,就会鼓励更多的项目投资。现在跨国企业不仅关注中国市场的潜力,也要关注通过对中国的投资而扩大在其他市场的竞争优势。在瓦克看来,税收的改革无论是对中国的总体改革而言或者是对出口而言都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必须与韩国或新加坡等其他国家竞争外部投资。中国的税制,特别是不可退增值税的存在,制约着一部分中国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从而影响到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
  科莱恩首席执行官郭海力:至2020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化学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占全球总增长的60%。因此,中国将继续决定科莱恩的未来,我们预计消费者的需求将日益增长,而业界对研发领域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多,为了抓住这些机遇,我们必须重视本土创新力、本土影响力和本土合作力。新常态的背景下,创新是科莱恩在中国市场取胜的关键竞争力。科莱恩将继续凭借其完善的全球创新网络和本土研发影响力,促进可持续创新并支持中国化学品行业的升级。
  SABIC企业财务执行副总裁兼企业战略与规划执行副总裁Mosaed Al-Ohali: SABIC在中国的业务已超过30年,和中国的企业一直都有着很好的合作,还在上海投资建立了研发中心,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中国“十三五”规划是我们制定在中国发展战略的一个指导性意见。在中国的发展,最令人鼓舞的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全产业链的,远远超过制造业的利好。在这个全产业链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我们的技术,以及和客户的密切关系,能够用有效的资源创造出中国需要的产品。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向强跨越起步的重要窗口期。抓住这一新的关键时期,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高层次跨越和赶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在探索获取新竞争力的路径,我们期待更具竞争的中国石化行业崛起,期待石化强国时代的加速到来。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