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国有机肥产业发展与市场展望
2016年22期 发行日期:2016-11-15
作者:zhoukan2012

农业生产贡献巨大  工艺技术研发加快
  我国为农业生产大国,从古至今,有机肥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近年来,我国有机肥料应用总体随国情而变化,呈现出先高后低、先热后冷的两大特点。我国化肥工业先后经历了原始积造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以及化学肥料主导阶段。
  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及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国家针对有机肥料相继出台了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2008年4月)、“化肥零增长”(2015年2月)及“土十条”(2016年5月)等政策,为有机肥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政策环境,促进了有机肥料的快速发展。
  1980年至今,有机肥料的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主要表现在有机物料的堆沤发酵和腐熟过程,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提升;造粒工艺提升;以及我国有机肥料技术申请专利累计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企业规模偏小  市场需求广阔
  目前我国有机肥行业蓬勃发展,参与企业类型不断增多,企业主体包括精制有机肥企业/生物有机肥企业/有机无机复混肥企业以及其他一些有机肥相关的新型肥料企业。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目前全国规模有机肥企业2282家,其中有机肥企业986家,占有机肥总数的43%;生物有机肥296家,占13%;有机无机复混肥809家,占35%;其他企业192家,占9%。从产能看,有机肥企业设计产能3482万吨,产量1630万吨,产能发挥率仅为47%。
  由于有机肥企业规模相对偏小,中小企业居多,且有机肥的生产和销售不需要行政许可,也给行业信息统计带来了诸多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其中,年产能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占3%。  
  2002年我国制订了有机肥行业标准NY525-2002,有机肥正式进入流通领域,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经过五六年的初步发展,有机肥生产技术趋于成熟、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产品丰富多样,2008年开始有了爆发式发展,到2013年平均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四大瓶颈制约行业发展
  伴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有机肥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产品及服务创新力度不够,质量标准有待完善。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原料来源种类多、复杂,原料价格不稳定。二是产业规模相对偏小,且具有区域性,部分地区供需错配。三是产品同质化、品种同质化、营销同质化;部分企业为了获得价格优势,采用劣质原料以次充好,市场混乱引发“价格战”,牺牲服务与质量,陷入了“恶性竞争”循环。其次,产品科研和创新意识不强,大多企业整体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较低,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步伐缓慢,且缺乏产学研跨领域对接的有效机制,没有形成创新合力。四是行业标准不完备、指导性差。现有的有机肥料标准不能完全覆盖现有的有机肥料品种,特别是不同原料、不同工艺生产的有机肥料没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只有一个统一的含量标准,相关标准如抗生素残留、重金属残留检测标准等有待强化。前段时间国家标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有机肥料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与强力霉素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相信企业对抗生素残留检测标准的关注度应该会更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状况。
  (二)行业企业间缺乏凝聚力,面临转型升级。
   目前企业间主要以单打独斗为主,作为肥料行业一员,有机肥料行业企业与化肥企业、畜禽养殖业以及绿色农业产业的结合均不紧密,需要行业组织规范和提高行业凝聚力。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经营十分艰难。部分企业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导致营销服务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变化。企业在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上缺乏创新,对市场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起与农业经营主体变化相适应的专业化农化服务体系。
  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需要行业组织针对有机肥行业企业生产状况、企业规模、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调研,从而针对行业企业遇到的问题为相关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和使用比例较低。
  有机肥料虽然营养元素含量较为全面,但作物需要的有效养料成分(如NPK等)含量远低于化肥,而且有机肥料在土壤中分解和被植物吸收过程较慢,很难满足农作物高产、高效的需要,这一“瓶颈”阻碍了有机肥的发展,致使有机肥料无法单独在农田中大面积使用,必须与化肥配合施用才行,势必会增加投入成本,从而影响农民购买和使用积极性。
  农业从业人员使用有机肥意识有待提高,需要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引导和科普。
  (四)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市场监管不严。
  目前,有机肥产品在铁路运输上并不享受运输优惠政策,运费成本偏高;并且,只有部分地区开展了有机肥补贴。因此,必要的时候行业组织可以代表企业发出声音,维护行业和企业的利益。
  质量管理问题上,时有部分有机肥料原料有害物严重超标,此外,一些商品有机肥料重金属严重超标,特别是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重金属、抗生素残留超标污染问题令人担忧。
育龙头寻机遇  促进行业转型
  (一)商品有机肥需求和消费快速增长。
  在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发展处于新常态的形势下,各化肥企业纷纷转型升级,部分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及菌剂生产企业也纷纷向有机肥生产企业靠拢,或者利用自身资金优势,纷纷与有机肥企业联姻,或者强强联合,实现升级转型。
  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的有机肥市场空间、行业发展空间还会有一个长足的提升与发展。主要发展机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土地有机质提升、“化肥零增长”减量增效、“土十条”等行业政策带来的机遇。目前,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有机肥料用量已占肥料使用总量的50%,而我国有机肥料使用量占比不到20%。二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三是人们对绿色及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带来的机遇。
  (二)利用“互联网+”、“农化服务”等方式助力商品有机肥推广。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和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的集中出台,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的加速,互联网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向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业人员结构变化使得有机肥行业也面临一体化服务(测土配肥、水肥一体化,施肥机械化等)需求增长。
   (三)有机肥现有产品及新产品的相关标准、检测、评价和使用技术的研究会不断丰富。
  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有机肥料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与强力霉素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这对于有机肥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后中国畜禽粪便有机肥的规范处理有促进作用,也为农田土壤治理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标准。
  (四)有机肥产业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逐步出现。与化肥行业相比,有机肥行业处于上升期,院企产学研合作不断加深,会促进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未来,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农民使用有机肥料的意识;加强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把关,提高有机肥料质量;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用政策促进商品有机肥料的推广应用;加强院企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同时,创新和改进产品,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出高质量、差异化的产品。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