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当前形势下煤化工项目投资的制约因素
2017年18期 发行日期:2017-09-15
作者:zhoukan2012

当前形势下煤化工项目投资的制约因素

■ 新疆天业集团研究院  苏克菊

  由于我国独特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发展煤化工的必然性。然而,政策主导下的大型煤化工项目经过前期热火朝天发展后,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随着国际油价下跌、国内环保政策日益趋紧,整体发展进入一个新周期。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市场需求不振,在此背景下,国内很多亟需摆脱困境的煤炭企业对带动性强、拉动力巨大的煤化工项目投资热度骤增,以求多元化转型。新型煤化工作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目前形成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煤制芳烃等系列技术,通过大型煤化工基地的示范升级,国内自主生产工艺技术不断完善改进,加上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先进的制造技术水平,构成了我国发展世界领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的独特优势。然而,从长远来看,对煤制气行业的发展仍应理性看待。
  首先是环保压力。鉴于资源布局,我国新型煤化工项目多分布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内蒙和西北地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煤化工行业固体废弃物、气体废弃物的处置和排放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污染物排放问题主要集中在废水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治理问题。煤化工行业因高碳排、高耗水、高污染等属性一直饱受争议。目前,我国煤化工项目单位水耗高、规模大,加上煤化工废水处理投资高、难度大,尚未有真正能解决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技术突破。因此,水资源成制约煤化工发展的瓶颈;关于碳排放问题,由于煤化工尚未成熟的工艺技术及高碳排的特性,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7年,是中国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关键年份。按照最新出台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在2020年前将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建设得更加成熟与完善,碳排放成本也会被逐渐纳入到相关政策的考量范围,这也是煤化工企业经营者所需要面对的挑战。
  其次是关键技术因素的限制。煤化工项目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链可以延伸很长,关键是需要技术支撑。目前,煤化工项目少数关键性技术仍未完全突破,依然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煤化工项目的设计与主体工艺设计通常是由不同单位完成,设计工作相互脱节,没有做到无缝对接。同时,由于技术服务商不是一家,技术路线不同,处理形式不同,缺乏汇集能力,从而不能对每个工艺段全盘考虑,不能做到每个环节最大程度的优化和平衡,造成最后控制复杂、处理效率不高、投资高、稳定性差。且因行业发展时间不长,多数装置处于工业示范阶段,同时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项目的经济性,国际上都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和比对。部分煤化工项目由于设计缺陷、装置故障、产品市场等问题,并没有实现长周期、满负荷运行。因此,煤化工工艺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特别是系统集成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分离和利用方面。
  再次是同质化严重。这也是影响我国煤化工长远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煤化工项目多集中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项目上。以煤制烯烃为例,下游产品多结构单一,以生产乙烯等产品为主,且集中在少数几个通用品牌上,差异化不足,高端品牌、专用品牌数量很少,高附加值品种短缺。煤化工项目的大规模工业化,使得企业在需要应对因产销不同地区而带来的远距离运输问题之外,不仅要应对国内其他生产路线的竞争,还面临着海外市场的冲击。同时,随着在建项目产能的逐步投放,国内煤化工产品供应缺口逐步缩小,供需趋于平衡,若不能延伸产业链,实现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很快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
  最后是来自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影响。我国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新型煤化工建设基地,多种煤化工项目如煤制烯烃、煤间接制油等均是全球首套大型工业化示范项目,建设经验不足,缺乏大型能源化工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经验。在项目建设方面,已经获得核准的煤化工项目普遍存在批小建大、过程滞后、工程建设超概算的问题。煤化工是高度复杂的大型工业项目,项目最终投资额的不确定性、煤化工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进度的不确定性、国际设备厂商竞争的风险以及项目建设中庞大的现金流和准备金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推迟开工时间,直接或间接影响煤化工项目进度。目前大部分已建成煤化工项目建设周期均超出原计划。在项目投产运行管理方面,目前已完工的各新型煤化工项目中,无长期持续运营数据可参考。前车之鉴不能成为后车之师,同类问题在不同项目中先后出现,甚至有些示范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正在其他项目中复制。
  煤化工一方面对环境的损害比较大,面临较大环保压力;另一方面,煤化工技术一直难有较大突破,在生产过程中并不稳定。因此,近年来国内煤化工的发展一直争议不断,相关的政策也摇摆不定,成为阻碍煤化工发展的瓶颈。目前,从相继出台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煤化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仍然把煤化工作为“十三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综合项目审批权下放、减免煤制油消费税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及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来看,未来几年,国家发展煤化工的思路,仍将延续“适度发展、升级示范和总量控制”这一准则。在合理安排煤化工产量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前提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仍然看好。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