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三驾马车驱动醋酸消费发展
2017年22期 发行日期:2017-11-14
作者:zhoukan2012

三驾马车驱动醋酸消费发展

■ 燕丰

产能扩张迅速  转为净出口国

  1953年,上海试剂一厂建成一套乙醇-乙醛-醋酸路线醋酸工业生产装置,从此拉开了我国醋酸工业发展的序幕。1997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甲醇低压羰基合成法醋酸装置在江苏索普集团公司建成投产,此后,我国醋酸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迅猛,煤化工基础产品甲醇产能迅速增加,市场吸纳速度慢于产能增长,因此许多甲醇企业为消化和延伸产品链,纷纷规划建设醋酸项目,从而导致醋酸产能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国醋酸的总产能达996.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醋酸生产国家,其中采用甲醇羰基化的生产能力为945.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94.88%;采用乙醛-乙醇法的产能为51.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5.12%。2017年我国醋酸的主要生产厂家各省市产能分布情况分别见表1和图1所示。
  根据海关统计,2000-2006年期间,我国醋酸的进口量逐年增加,此后,随着国内产能的不断增加,进口量逐年减少。2017年1-8月份的进口量为1.57万吨,同比减少约79.38%。我国醋酸的出口量变化较大,从2010年开始,我国由醋酸净进口国转变成为净出口国。2000-2017年8月我国醋酸的进出口情况如表2所示。
  我国醋酸的出口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2016年的出口量为23.96万吨,约占总出口量的99.75%,同比减少约38.39%。其主要出口到印度、西班牙、新加坡、泰国、韩国和比利时等国家或地区,主要出口地集中在江苏省和上海市。2016年这2个省市的出口量合计达到20.37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4.80%  
消费量稳增  价格波动不大
  近年来,我国醋酸的表观消费量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首先是由于我国拉动内需的政策,刺激了市场的需求,醋酸市场也不例外;其次是由于我国醋酸企业开始意识到延长醋酸产业链的重要性,陆续上马了一批醋酸乙烯、醋酸酯、PTA装置,增加了醋酸的消费量;再次由于近几年醋酸价格处于低谷,醋酸终端产品的价格也相应降低,一些原使用其他产品的用户改用醋酸的终端产品。
  我国醋酸主要用于生产醋酸酯、醋酸乙烯以及PTA等,其对醋酸的消费量分别约占总消费量的33.0%、25.0%和24.5%。今后几年,随着醋酸乙烯、PTA等多套下游装置的建成投产,对醋酸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1年,我国对醋酸的总需求量将达到约650.0万吨。    
  2012-2014年期间,我国醋酸的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上涨的发展态势。2015-2016年,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下降的发展态势。2016年9月份之后,由于原料市场价格上涨,下游需求增长以及部分装置停产检修等原因,导致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进入2017年,1-9月份市场波动的幅度较小,最高价格为9月份的3000元/吨,最低为5月份的2620元/吨。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原料价格趋于稳定,装置开工率逐步提高,下游市场价格涨幅下降等因素,市场价格仍将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由于我国醋酸行业产能过剩依然还是常态,且下游需求不旺,因此,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醋酸的市场价格仍将在较低价位运行,波动不会太大。
未来发展趋势及今后发展建议
  1. 发展趋势
  (1)目前,醋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轻烃液相氧化法、乙醛氧化法、乙烯直接氧化法、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联产醋酸和乙烯)法和甲醇羰基合成法。其中甲醇羰基合成法是主要合成方法。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新型催化剂的研发,甲醇羰基化法仍将是今后我国合成醋酸的首选工艺路线,所占份额还将不断增加。甲醇羰基化法工艺正朝着大型化、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在没有全新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出现之前,稳定性好、收率高、使用成本更低的新催化剂体系仍将是今后研发关注的重点。同时,以二氧化碳、微藻、厨余垃圾、农林废弃物等为原料的绿色低碳醋酸生产工艺也将得到不断发展,但距离工业化大生产还有较长距离。
  (2)未来产能仍将不断增加。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新建或者扩建多套醋酸生产装置,主要有广西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50.0万吨、重庆万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60.0万吨、山东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40.0万吨、华鲁恒升化工有限公司60.0万吨以及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的扩能等。如果这些项目均能按照计划实施,预计到2021年,我国醋酸的总产能将超过1100.0万吨,而下游醋酸乙烯、醋酸酯等的产能跟进有限,使得我国醋酸的生产能力出现长期结构性过剩,未来醋酸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醋酸行业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降。
  (3)醋酸乙烯、醋酸酯以及PTA仍将是拉动我国醋酸消费市场的“三驾马车”,其他领域消费量所占比例不会增加很大。因此,这三个下游领域的发展状况仍将决定醋酸未来消费的发展。
  (4)未来我国醋酸的市场价格仍将受到原料甲醇供应以及下游醋酸乙烯、醋酸酯以及PTA需求等的影响,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波动,但由于下游需求相对稳定,波动幅度不会太大。
  2. 发展建议
  (1)由于我国醋酸的生产能力已经出现长期结构性过剩,未来醋酸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因此,今后新建或者扩建装置要慎重,应该自觉控制产能,逐步关闭生产规模小、竞争力差的生产装置。整合优势力量和资源,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改变目前无序扩能、无序发展、产需失衡的状况,以提高行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2)在生产原材料上,海外跨国巨头及中东企业采用廉价的天然气作为原料,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而我国生产企业大都采用的是煤制甲醇生产工艺,成本较高,直接影响到国际市场的开拓;在生产技术上,与BP 等跨国公司相比,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原材料及公用工程消耗等方面,国内传统的甲醇羰基化醋酸生产装置均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催化剂性能及成本控制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因此,对于已经建设好的醋酸装置,应该积极通过改进催化剂体系、优化操作、调整与改造工艺流程、扩能改造等方式,大幅度提高现有装置的生产能力,降低能耗和生产操作费用,从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甲醇低压羰基化工艺由于流程中回路复杂,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过程控制参数多,且相互关联、制约和影响,使羰基合成醋酸装置的操作和控制非常困难,因而,可以考虑采用动态模拟技术来实现清洁化生产。
  (3)从下游衍生产品开发方面,尽管我国醋酸行业下游产业链基本形成,但产业的集中度很低,醋酸下游产业链开发深度不够,消费仍主要集中在醋酸乙烯、醋酸酯、PTA 等传统领域。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高端聚乙烯醇、纺织用醋纤长丝、高档三醋酸纤维素(TAC)等高附加值产品还产不足需,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今后应该通过不断开发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延长产业链,降低醋酸单一产品的市场风险;积极开拓醋酸新的用途,如醋酸和甲醛一步法生产丙烯酸(酯)、醋酸制乙醇等,来拓展醋酸产品的出路,以解决醋酸产能过剩问题,为醋酸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
  (4)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积极探寻新的出口模式和途径,以加快出口步伐和增加出口力度,以进一步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

表1  截至2017年10月我国醋酸生产厂家情况                                              万吨

             生产厂家名称                                    产能                               生产工艺                  占总产能的比例/%
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14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14.06
上海华谊化工有限公司 13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13.05
山东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 10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10.04
塞拉尼斯(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12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12.05
南京扬子石化BP乙酰有限公司 5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5.02
河北忠信化工有限公司 5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5.02
河南顺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45.0 甲醇羰基合成法 4.52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有限公司 5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5.02
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 45.0 甲醇羰基合成法 4.52
陕西延长石油化工公司 3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3.01
天津天碱化工有限公司 2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2.01
云南云维集团公司 2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2.01
中国石油大庆石油化工公司 20.0 甲醇羰基合成法 2.01
陕西榆林卓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15.0 甲醇羰基合成法 1.50
吉林吉安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21.0 乙醛-乙醇法 2.11
山东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 10.0 乙醛-乙醇法 1.00
石家庄新宇三阳实业有限公司 10.0 乙醛-乙醇法 1.00
中海先锋化工(泰兴)有限公司 10.0 乙醛-乙醇法 1.00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 甲醇羰基化法 2.01
河南煤化集团义马煤气化公司 20.0 甲醇羰基化法 2.01
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 30.0 甲醇羰基化法 3.01
河南永城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 40.0 甲醇羰基化法 4.02
   合计 996.0  

表2  2000-2017年我国醋酸的进出口情况                                                 万吨

年份                                            进口情况                                                         出口情况
                               进口量                   进口单价/美元·吨-1                  出口量               出口单价/美元·吨-1
2005 54.20 638.82 3.50 597.41
2006 70.68 509.57 2.82 586.72
2007 49.91 617.84 13.76 526.14
2008 30.46 619.76 2.34 656.23
2009 29.82 384.04 6.49 472.04
2010 5.89 384.89 21.61 431.16
2011 1.77 467.21 66.61 495.52
2012 2.14 446.55 33.06 446.95
2013 1.68 455.77 17.90 435.38
2014 1.74 550.66 18.10 479.69
2015 5.31 346.65 39.30 382.82
2016 8.69 291.35 24.02 278.97
2017(1-8月) 1.57 372.92 23.21 373.88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