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大于求态势下 己二酸发展需理性
■ 中国石油东北化工销售吉林分公司 赵在庆
己二酸是脂肪族二元酸中最有应用价值的二元酸,作为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其主要用于合成尼龙66(盐)、聚氨酯和增塑剂,还可用于高级润滑油、食品添加剂、医药等的生产。近两年,随着国内新产能的投产,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不论是世界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己二酸供大于求的态势短期内难有改观。未来企业发展应朝着绿色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产业布局也有待调整。
中国公司跻身世界前列
2010年世界己二酸产能约316.7万吨,2015年总产能约450万吨,产量约315万吨。近年的重组兼并,国外己二酸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公司,英威达(INVISTA,产能53万吨),伊士曼(原首诺Solutia,产能48万吨)、索尔维(原罗地亚Rhodia,产能38万吨)、巴斯夫(BASF,产能30万吨)。随着国内新建装置相继投产,中国已成为世界己二酸第一大生产国,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能52.5万吨)、重庆华峰化工集团(产能32万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产能25万吨)等已跻身世界己二酸生产商前列。
己二酸及其下游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已很成熟,生产规模处于停止扩张状态。亚太等地己二酸产能发展则呈现强劲扩张态势,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预计2020年,世界己二酸产能将达510万吨,产量将达347万吨,2015-2020年产能和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和2.0%。
2010年世界己二酸消费量为262.8万吨,2015年增至315万吨,2010-2015年年均增长率为4.5%。从全球来看,己二酸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6盐和树脂、尼龙66纤维、聚酯多元醇及增塑剂等。其中尼龙66盐和树脂占35.6%、尼龙66纤维占23.5%、聚酯多元醇占22.7%、增塑剂占2.9%、其他占15.3%。
产能过剩出口增长
2010年我国己二酸生产企业共计5家,产能总计74万吨,产量约56万吨;2016年产能达到211万吨,产量125万吨,开工率59%,2010-2016年产能和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1%、14.3%。
2016年我国己二酸生产企业见表1。
由于产能过剩,规划项目进展缓慢,预计2020年我国己二酸产能将达到246万吨,新/拟建项目见表2。由表2可知,未来几年,国内己二酸市场整体供应过剩情况较为明显,更多企业选择开拓市场,而非继续扩大产能,在新增产能释放的同时,现有竞争力不强的装置可能面临关停或降低负荷,但也不乏有的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2007年,我国己二酸进口量27.8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进口量减少至6.8万吨,而出口量增加到3.1万吨;2012年进口量3.4万吨,出口量4.6万吨,我国成为己二酸净出口国;2013年以来,出口量逐年大幅激增,进口量锐减,2016年进口量减至2.2万吨,出口量激增,达到29万吨,我国已成为己二酸出口大国。2010-2016年我国己二酸进口量年均增长率为-20.6%,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45.1%。
2010-2016年我国己二酸进出口情况见表3。
下游消费增长受限
2010年,我国己二酸消费量60万吨,2016年达到98.2万吨,2010-2016年均消费增长率为8.6%。国内己二酸的消费结构与欧美不同,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尼龙66占比较低。近年随着下游尼龙66盐行业的崛起,其消费量所占比重不断增加。2016年聚氨酯行业约占总消费的64%,尼龙66盐约占24%,其他约占12%。
在我国,己二酸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多元醇,后者用于聚氨酯浆料、鞋底原液、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终端产品包括鞋材、箱包、服装等,其中,聚氨酯浆料一直是聚酯多元醇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
2016年聚氨酯浆料整体受终端市场影响较为明显,合成革行业的环保问题、鞋材和服装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等问题使行业发展受限,产能产量有减少趋势。国内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低端产品竞争将更加激烈,高端产品市场受技术限制,被外资企业垄断,虽然发展潜力大,但仍需技术突破。尼龙66盐受制于原料己二腈技术壁垒,产能增幅有限。
上述问题影响了己二酸的消费。预计今后国内TPU行业增长速度仍较快,而PU浆料行业处于萎缩状态,鞋底原液行业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
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世界己二酸呈供大于求态势,从原有企业的不断扩能到相关产业链生产企业的加盟,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从进口量数据分析,近几年国内保持稳定的低进口量,进口的只是难以被国产己二酸所替代的高端领域,而出口量持续大幅攀升。行业供大于求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未来几年该行业将经历优胜劣汰、去产能的过程。未来行业发展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1. 工艺绿色化
己二酸的生产工艺按原料主要分为四种:硝酸氧化法(包括KA油(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混合物)法或环己醇法)、环己烯法、丁二烯羰基化法、生物法。其中,以环己烷空气氧化经环己酮和环己醇(KA油)生产己二酸为主流工艺。无论是环己烷法还是环己醇法,原料都为苯和硝酸。尽管环己烷法技术比较成熟,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无法满足绿色化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今后需开发绿色的合成工艺。
2. 产地贴近消费地
国内己二酸生产集中在山东、河南及西部地区,而下游消费集中在基地及周边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及上海等地,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不平衡。新建装置要考虑到贴近消费市场,降低运输成本。
3. 产品多元化
如果企业仅生产己二酸或者仅生产单一的下游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获得丰厚的利润及抵抗风险,生存空间十分有限。建议新建装置统筹考虑己二酸产品链配置,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表1 2016年我国己二酸主要生产企业 万吨
序号 生产企业 规模 装置地点
1 重庆华峰化工集团 32.0 重庆
2 江苏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0.0 江苏大丰
3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25.0 河南平顶山
4 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2.5 山东淄博
5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有限公司 16.0 山东德州
6 河北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 15.0 河北唐山
7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 14.0 辽宁辽阳
8 山东洪业化工有限公司 28.0 山东荷泽
9 新疆天利高新股份有限公司 7.5 新疆独山子
10 山西阳煤丰喜集团 7.0 山西丰喜
11 阳煤太化新材料 14.0 山西太原
合计 211
表2 我国己二酸新建、拟建项目 万吨
序号 项目 产能 装置地点 项目进展
2 浙江曙扬化工有限公司 8 浙江衢州 2016年已建成,未投产
3 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三期) 18 重庆 在建,计划2017年年底投产
4 江苏三鼎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30 江苏盐城 前期
5 四川川化 20 成都 前期
合计 76
表3 2010~2016年我国己二酸进出口情况 万吨 万美元 美元/吨
年份 进口 出口
数量 金额 均价 数量 金额 均价
2010 6.8 15630 2284 3.1 6701 2154
2011 7.6 18144 2394 3.8 8874 2193
2012 3.4 6059 1794 4.6 7833 1713
2013 2.3 4470 1981 11.2 19029 1705
2014 2.0 4000 1994 15.6 25460 1634
2015 2.4 3553 1472. 18.4 20926 1136
2016 2.2 2877 1304 29.0 28276 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