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喜忧参半电石步入“微增长”时代
2018年3期 发行日期:2018-01-31
作者:■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蒋顺平

喜忧参半电石步入“微增长”时代

■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蒋顺平

                  2017年回顾

  2017年电石行业总体运行平稳,供需基本平衡,产量有望持续增长,价格回归理性,淘汰落后成效显著,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但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电石所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地区、企业运营两极分化,同时,由于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下游产品单一,节能环保形势严峻。总之,形势令人可喜,挑战仍然巨大,有“优”也有“忧”。


                            ——优


  第一,生产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是电石行业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的一年。行业连续两年实现产能负增长和行业效益持续向好态势,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效显著,节能环保型密闭式电石炉的比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据中国电石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共有电石企业180家,粗略统计退出落后产能(转产或淘汰)350万吨,淘汰数量亦创近年来新高,新增产能60万吨,(扣除长期停产产能)实际有效电石产能约3300万吨。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1~11月全国电石累计产量为2270万吨,同比下降0.4%,据协会不完全统计,预计2017年全年电石产量将达到2700万吨左右,有望同比增长1.0%左右,产能有效发挥率将达到85%,创有史以来新高(详见表1)。

5a72dcd08b209.png  截至2017年底,技术装备水平高的密闭式电石炉比重由2015年的79%提升到2017年的85%,提高了6个百分点,且2017年25000KVA以上密闭式电石炉总数量较去年相比增加了10台。同时为密闭炉配套的炉气净化、气烧石灰窑、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技术装备的水平大幅提升,应用厂家持续增多。机械出炉机及全自动出炉机器人已经成功开发,并在30多家应用,以及净化灰焚烧技术已在行业内广泛推广使用;氧热法、蓄热法等电石新工艺已经完成试验,为工艺路线多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近年来,国内电石生产重心逐步向煤炭、电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除甘肃累计电石产能达到100万吨左右外,其他如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4省区电石产能各自均超过300万吨以上。2017年,5省区电石产能合计超过3100万吨,占国内总产能74%以上。产能前十位的电石企业共生产电石1247万吨,同比增长3.5%,合计产量占总产量40%以上。详见表2。

5a72dce616571.png  

       但与此同时,电石出口却同比下降。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1月份我国累计出口电石13万吨,同比下降9.35%,出口均价553美元/吨,较去年同期出口单价下降了40美元。出口电石主要流向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多哥、菲律宾等国家。
  第三,环保政策趋紧,进一步加快过剩产能退出,使电石价格回归合理水平。电石作为能耗高的产品首当其冲,据了解,近两年能耗较高的内燃式电石炉被迫退出50多台合计产能达到290万吨,特别如西部地区的甘肃、宁夏地区受环保政策的影响,2017年12月份2/3以上的电石企业处于停产或限产当中;而像山东、河南及内蒙古等省区亦是受环保政策趋紧的影响,均不同程度的处于限产当中。据协会不完全统计,因环保、安全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全年有900万吨电石产能长期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中有500多万吨仍为能耗高、污染重的内燃式电石炉,在环保政策长期性的情况下,此类炉型将会逐渐退出市场。
  另一方面环保政策趋紧迫使一些环保达不到要求的闲置产能被迫退出,为节能、环保高效的密闭式电石炉腾出了空间,同时为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了空间。2017年国内电石价格整体延续上升态势,除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价格呈现出下降态势外,其他季度均处于上升趋势。  
  第四,行业效益整体向好,但地区间、企业间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去年上半年我国电石行业整体仍处于亏损边缘,但自7月底开始,价格触底反弹,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有所改善,电石单价累计上涨600~700元/吨。但好景不长,从第四季度开始单价累计下跌150~200元/吨,考虑到全年电石所用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导致电石成本较年初相比吨累计上涨了300多元。虽然从全年效益来看,整体向好趋势明显,但从全年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来看,全行业仍处于整体保本或微利态势。根据协会监测的74家(电石产量占总产量约89%)重点企业中,24家商品电石企业处于微亏或保本状态,42家自身配套PVC的电石企业中(电石产能占总产能46%)35家(电石产能占总产能37%)处于盈利,其中7家处于亏损状态,其它8家配套其它下游产品的电石企业均处于盈利或保本状态。据我会了解,以内蒙古、新疆及陕西地区为例,具有煤电一体化的企业,以2017年全年平均价格2550~2650元/吨(含税出厂价格)来计,生产1吨电石有100~200元的利润;而无上游配套的电石企业,生产1吨电石亦有较微薄的利润;而两湖、云、川、豫、甘等地区电石企业生产经营压力相对较大,超7成以上的企业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状态,8成以上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忧


  电石行业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重大考验,最突出的是三“忧”。
  一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压力依然较大。据协会不完全统计,2016~2017年将有350万吨电石产能通过淘汰、转产等方式退出行业。但是,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产能约有900万吨,涉及70多家150台,占国内总产能的22%,造成2017年行业整体开工率只有67%(未扣除长期停产产能),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虽然密闭炉产能比重不断提升,2017年底已达到85%,但内燃式电石炉仍有600多万吨的产能,今后电石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仍面临很大压力。
  二是生产成本大幅增长。2017年初以来,部分省(区)实行大用户直供电及多边交易电价,促使电价明显下降,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环保督察迫使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道路运输费用的上涨,再加上优质石灰石资源限采,企业普遍融资困难、流动资金紧张、安全环保成本持续增加,导致无上下游陪配套、无资源优势的电石企业盈利几乎被抵消,基本处于亏损边缘。
  三是下游产品结构单一,消费仍过度依赖PVC。近年来,我国电石行业在拓宽下游应用领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酸酸乙烯、石灰氮、BDO等产品扩能积极,但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游需求增长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量增长有限,难以对电石需求形成有力支撑。
  其中,醋酸乙烯产量虽有所增长,但因其量小对电石需求影响有限。2017年醋酸乙烯行业洗牌仍在继续,随着产能扩增的结束,电石法产能利用率较前期有所提升,年内醋酸乙烯产量有明显的增长,但因其量较少对电石需求影响有限。印度需求偏弱导致新加坡以及沙特货源集中流入中国市场,库存消化困难预期下,厂商开工积极性不高,一季度行业开工负荷低位。5月份内蒙古蒙维二期全线投产,产能释放,行业开工率大幅提升,并维持在相对高位;8月末美国飓风影响,当地装置多数停车,出口量急剧增加,工厂负荷进一步提升,而在10月份产能积累消化缓慢的抑制下,装置负荷多有下调。中石化调整聚乙烯醇生产计划,重庆川维聚乙烯醇接近满负荷运行,中石化长城能化聚乙烯醇年内运行稳定,对醋酸乙烯需求量增加的支撑下,2017年国内醋酸乙烯开工率较前期有明显的提升。
  BDO产能趋于过剩。2017年国内主要厂家产能合计为174万吨,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其中国内最大的产能中石化长城能化20万吨亦在西北地区,该地区合计产能为106万吨。在国内市场产品消化有限下,“一带一路”国家政策以及国内BDO厂家积极寻求出口外销推动了BDO出口量的大幅剧增。然而,BDO下游需求量有限,需求量远远小于BDO产能的增幅。
  石灰氮市场仍旧不景气。2017年整个市场一片萧条,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多数厂家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是因其下游需求量有限。截至2017年底,宁夏受环保政策影响,多数环保不达标的石灰氮企业被迫停产,因其供应量减少,单价开始稳步上涨达到3000元左右。再加上石灰氮产能维持在200万吨左右,当前对电石需求影响有限,其下游消费领域正在不断研发中,未来或许是电石消费量增长率最大的产品。
  PVC产品消费仍占据半壁江山。行业消费多元化虽有进展,但仍有约80%的电石消费集中在PVC领域,导致电石-PVC行业保持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2017年PVC行业整体利好,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开工率维持高负荷运转。虽然第一季度整体价格处于下滑,电石法PVC价格一度跌至年内最低5500元/吨左右,但自第二季度起价格开始飞速上涨,达到年内最高价7500元/吨,PVC上涨近4000元/吨,涨幅达到73%。但好景不长,年底PVC价格又开始下跌,产品降幅达到1200元/吨,企业应对不及。


                2018年展望


  2018年电石行业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拓宽电石下游应用领域,继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确保行业经济平稳运行,要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电石行业环保水平升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利


  一是PVC行业持续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带动电石需求。目前,PVC行业正在创新市场消费,已成功开发出PVC建筑模板等新用途,该模板以优异性能和使用周期长等优点有望在建筑行业替代传统木质模板。据估算,若能成功替代30%的市场,就将带来1000万吨PVC需求量的增长,从而拉动电石消费增加1400万吨,大大缓解电石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二是下游石灰氮将助推酸性土壤改良。据专家预测,改良土壤酸化每年约需要1000万吨石灰氮,因此,随着应用技术的创新和成本的下降,再加之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石灰氮作为土壤改良和消毒的用途将进一步拓展,届时将对电石市场需求形成一定支撑。
  三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电石企业走出国门带来历史性机遇。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众多,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潜力巨大,但基础设施和配套工业体系落后,产能增长空间较大。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更多企业将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兴业。目前,印度、越南等国家都有发展电石产业的需求,为电石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弊


  一是资源、能源约束将进一步增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资源消耗强度持续加大,能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煤炭、石灰石资源绝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比如国内石灰石已探明储量500多亿吨,有开发价值的优质资源却很少且正在逐年枯竭。由于环保督察,2017年石灰石主产区开始限采,很多电石企业不得不到更远的产区采购劣质石灰石。
  二是安全环保压力降持续加大。2018年电石企业的环保成本及生产成本必将大幅增长,不能适应环保及安全新要求的企业将被迫退出。短期来看会增加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长期来看,有利于电石行业转型升级,向绿色、低碳、安全方向发展。
  
  当前,电石投资热明显降温,落后产能退出成效显著,但由于产能基数大,过剩局面短期内无法扭转。电石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电石产量将保持小幅增长或基本持平。总体来看,行业投资、生产、消费将逐步回归理性,进入微增长的新时代。企业间的差距也将持续拉大,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成本优势明显,市场份额与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