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谈“笑”风生 需警惕潜在风险
2018年3期 发行日期:2018-01-31
作者:■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侯淑云

谈“笑”风生  需警惕潜在风险

■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侯淑云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有麻醉作用,俗称笑气。由于其兼有温室效应和对臭氧破坏作用,减排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N2O可应用于医疗、食品、液晶显示面板和半导体芯片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紧俏。目前国内众多企业看好这一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商机,纷纷规划、新上项目。然而,鉴于市场容量有限,N2O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需警惕潜在风险。


双重减排任务紧迫


  N2O兼有温室效应和对臭氧层破坏作用,和CO2、CH4一样,被列为三种最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之一,并且它造成全球变暖的潜在性比CO2高出310倍,是所有已知温室效应气体中在大气中持留期最长的,达150年之久(CO2约100年,CH4约10年)。正是由于N2O这种巨大的危害,大气中N2O不断增高的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是京都协议书(第六款)中明确规定限排的气体之一。
  N2O主要来源有硝酸生产、脂肪酸生产(如己二酸)、流化床燃烧、汽车尾气、农业生产(如肥料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排放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

5a72de02ba5c9.png  来自汽车尾气、燃煤锅炉和农业生产中的N2O排放不易具体统计,便于统计的主要为来自硝酸和己二酸等生产过程中的N2O排放。相比较而言,硝酸生产中排放的N2O浓度较己二酸生产中排放的N2O浓度低很多,最具商业化提取价值的只有来自己二酸生产中排放的N2O气体。
  根据排放条件不同,可采取相适应的技术手段,实现N2O减排,但目前减排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在没有强制环保控制排放指标出台的前提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不高。

  
商业价值可期


  很多企业都在规划N2O提取项目,个别企业已实现工业化量产。但限于市场容量有限,在当前诸多企业纷纷热衷的情况下,未来市场或从紧俏变为竞争激烈。
  N2O主要应用于医疗、食品、液晶显示面板(TFT_LCD和AMOLED)和半导体芯片制造。其中,在医疗领域主要作为麻醉剂使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广泛用于孕妇的无痛分娩;在食品行业主要用于咖啡、蛋糕奶油发泡使用。全球N2O生产企业总产能约为2.6万吨,其中国内总产能约1.3万吨,约占全球的一半。预计未来几年,全球N2O的总需求量将达到6万吨左右。
  在集成电路(IC)领域,全球以三星、英特尔、台积电为代表的芯片行业用量稳定,随着各自产能的增长,未来几年对电子级N2O的需求量预计达到2.5万吨。在液晶显示器(TFT-LCD,AMOLED)领域,目前全球液晶显示器对于电子级N2O的需求量已经达到1.0万吨,亚太地区,主要是中国,是全球液晶显示面板发展最快的市场,未来几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对于电子级N2O的需求量将达到1.5吨;在医疗食品及娱乐行业、太阳能光伏等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未来几年,在医疗食品及娱乐领域的应用将保持稳定或逐渐缩减,在光伏领域需求量将会逐步增加,在其他领域的需求预计达到1.0万吨。
  当前,N2O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有硝铵分解和工业尾气提纯两种。硝铵分解工艺生产成本和安全性存在一定不足,工业尾气提纯主要为物理方法,相对安全、可靠,近年来新建装置均倾向于该方法。
  1. 硝铵分解工艺特点
  由于硝酸铵具有强氧化性,且在外力作用下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相对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同时在采买、运输、使用等环节,均受到公安部门的管控,相应增加了管理成本。
  2. 工业尾气物理法提纯工艺特点
  近年来,相关研究单位以工业尾气(以己二酸为主)回收为原料,采用深冷精馏及吸附工艺对工艺尾气进行回收、洗涤、压缩、干燥、冷凝、换热、精馏等操作把笑气从尾气中分离出来,进行精制,得到需要的高纯N2O产品。整个纯化过程主要都是根据各个杂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工艺相对简单、安全。
  由于工艺尾气成本较低,只考虑回收过程的能耗、人员工资、生产损耗等。生产过程涉及的辅料主要是洗涤过程用到的水或碱液,属于消耗品,需定期更换。因此成本相对低廉。同时,从工业尾气中回收N2O,减少了工业尾气的排放,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
  综合分析,工业尾气物理法提纯工艺更有综合优势。


潜在风险需重视


 
 当前,N2O提取商业开发的市场和技术条件均基本成熟,已有几家企业在尝试商业化模式,且经济性效益很理想;据悉,当前N2O售价在10000元/吨以上,市场比较紧俏。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纷纷热衷投资建设,目前有几家企业正在规划建设该项目。
  考虑未来一些在建和规划项目的投产冲击,预测价格将理性回归,抑或竞争激烈。鉴于市场容量有限,且市场有待于进一步的开拓,未来群雄逐鹿的竞争局面或在所难免,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转向市场掌控和成本控制上,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或面临生存挑战。
  综合以上分析:
  对于行业内的已经商业化运作的企业来讲,通过工艺技术进步,优化工艺条件,降低综合成本方是未雨绸缪的大略,同时也要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升市场的掌控力度,提高综合竞争力,方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对于在建项目的企业来讲,在总结在运装置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优化工艺技术、降低项目投资、加快项目进度,争取早建成投产、早受益,实现赶超。
  对于拟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来讲,更应充分论证、客观分析市场前景,理性评估项目的经济性,对技术的先进性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落实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保项目的竞争力,切勿盲目跟风,以避免项目“见光死”的尴尬局面。
  从长远来看,对整个行业来讲,应研发更绿色的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减少减排;同时,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综合治理,达标排放,实现绿色、清洁生产。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