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烧碱行业迎来丰收之年,产能规模进一步优化,行业集中度再次提升,氧化铝等下游需求旺盛,使得烧碱行业保持了良好的盈利态势。2018年烧碱产能将呈现小幅增长的态势,内需和出口均将保持增势。
产能产量齐增长 行业集中度再提升
2017年,全球共有超过500家以上的氯碱生产商,世界烧碱总产能近9400万吨。近年来,世界烧碱行业产能总体变化较小,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亚洲地区仍是全球烧碱产能最集中的地区,产能占全球的60%,中国是世界烧碱产能最大的国家,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44%。
经中国氯碱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烧碱生产企业共有160家,较去年新增3家,退出1家。中国烧碱总产能共计4102万吨,较2016年新增183.5万吨,退出26.5万吨,净增加157万吨。企业平均产能由2013年的22万吨提升到当前的26万吨,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1~2017年我国烧碱行业企业数量及产能新增退出统计见图1。
受经济形势、新增产能数量、市场景气程度、碱氯平衡制约等因素的影响,烧碱产量增长速度近几年呈现较大的差异。据最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中国烧碱产量299.4万吨,全国烧碱累计产量为3365.2万吨,累计同比增长5.4%。2017年我国烧碱月产量统计见表1。
从最近十年来烧碱行业的开工情况来看,2008年之前,中国烧碱供不应求,产能产量增长迅速,开工率也保持较高水平。此后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过剩产能的出现,烧碱行业开工率有所降低,2009年及2010年行业装置利用率最低,整体开工率低至70%以下。最近两年,由于退出产能增多,产能增速放缓,开工情况略有好转,整体开工率保持在80%左右,2017年国内烧碱行业平均开工率达到82%左右。
行情走高致出口减少 国内消费集中在东部
2017年1~12月,我国液碱出口98.3万吨,同比减少18%;固碱出口53.7万吨,同比减少24.5%。单月出口详情见表2。国内烧碱市场行情走高是导致国内烧碱出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我国液碱出口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省、越南、美国、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固碱主要出口集中在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纳米比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加纳、坦桑尼亚等地。
目前在我国烧碱的下游消费分布上,氧化铝是需求最大的行业。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目前及今后中国多数企业新建氧化铝项目仍采用拜耳法工艺,但由于铝土矿资源品位严重下降,生产1吨氧化铝的烧碱消耗量将增多。
近几年,中国氧化铝行业产能和产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17年中国氧化铝行业总产能将达到7910万吨。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氧化铝2017年总产量为6902万吨,行业整体开工负荷在87%,上半年开工负荷较下半年明显偏高。
从烧碱的下游分布来看,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消费需求有限。2017年我国烧碱下游消费比例分布见图2。其中,山东地区作为烧碱的主要生产地区,同时也是消费地最集中的区域。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条件,方便进口原料及出口下游产品,烧碱下游行业发展较为成熟。西部地区烧碱下游发展相对薄弱,当地大多液碱需要加工成固态碱远距离销售至华北、华东及华南地区。
市场回暖推动扩能 下游需求将持续增长
2007~2017年,我国烧碱市场持续震荡运行,价格呈现一定周期特点,2016年四季度起价格持续上涨,2017年末成交价格开始出现持续回落,详见图3。
随着近两年国内烧碱市场持续回暖,推动了烧碱行业原计划扩产项目的建设步伐,但随着现有隔膜碱的退出及老旧的离子膜碱淘汰,2018年烧碱产能将呈现小幅增长的态势。
下游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拉动下,烧碱终端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建材、家电、服装及日用品的等需求增加,进而拉动烧碱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尽管未来几年国内烧碱产能增速放缓,但烧碱出口仍将是企业经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固碱出口比例将逐步增加,此外中国一直是烧碱的净出口国,出口主要流向与“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基本相符,随着“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烧碱需求将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