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芳烃产品中,纯苯、甲苯和邻二甲苯产品都需一定的进口量来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国内产能的释放,虽然自给率有所提高,但邻二甲苯因投资巨大,扩能较少,今后一段时期仍将依赖进口,芳烃的进口替代仍在路上。
产能继续释放
1. 纯苯:吸引中外企业进入
2017年纯苯产能继续释放,围绕河北、山东地区的多个地炼项目陆续投产,成为国产纯苯供应提升的新力量。2017年纯苯新增产能约121.5万吨,至2017年底,国内纯苯总产能约1240.0万吨。从国内纯苯生产格局来看,中石化产能占国内纯苯总产能的36.9%;其次是中石油,占国内纯苯总产能的30.1%;合资企业、私企及地方企业占到33.0%。纯苯行业正散发较强的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
2017年国内产能5万吨以上的主要石油苯企业生产产能见表1。
预计2018年我国纯苯新增产能为253.0万吨,下游用纯苯做原料的装置新增产能总共为444.5万吨,在进口货源以及加氢苯冲击下,2018年纯苯基本维持供应宽松格局。表2为2018年我国纯苯新增产能。
2. 甲苯:扩能之路有明显进程
2017年甲苯新增产能133.5万吨。截至2017年底,国内甲苯产能达到1273.2万吨。纵观2017年国内甲苯产能地区分布,华东地区甲苯产能占比27.8%,华南地区甲苯产能占比24.1%。随着国内华南地区多套芳烃装置建成投产,甲苯扩张之路开始有了明显进程。目前来看,甲苯的新建装置仍在火热进行,预计未来甲苯产品国产化将逐步取代进口市场。2017年国内主要甲苯生产企业产能见表3。未来国内新增甲苯产能见表4。
3. 邻二甲苯:缺口大但产能增长缓慢
邻二甲苯是苯酐的上游原料,且用途相对单一。2017年,我国拥有的14套邻二甲苯生产装置产能为159.7万吨,产量仅为81.8万吨左右,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只有11家企业在正常生产。中石油辽阳石化、中石油抚顺石化、福建腾龙邻二甲苯装置停产,大连福佳装置今年以来一直生产对二甲苯。其中,中国石化扬子石化的产能最大,为26万吨,成为国内邻二甲苯生产龙头。从国内邻二甲苯生产格局来看,2017年中石化产能约占国内邻二甲苯总产能的50.1%;中石油占17.3%;中海油占5.0%;合资及民企占27.6%。未来几年未见有新装置投建的计划。表5为2017年国内邻二甲苯装置的生产情况。邻二甲苯缺口较大,但产能增长却较为缓慢,主要由于其是从芳烃重整装置通过精馏工艺分离而来,工艺复杂,因此邻二甲苯装置都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业,民营企业因产业链受限及投资巨大,难以承受,扩能较少。
供需格局发生变化
1. 纯苯:进口货源不可或缺 受下游利好拉动,2017年我国纯苯整体盈利水平依旧良好。纯苯下游近几年的投产速度远超过纯苯自身扩能速度,进口依存度逐步提升。2017年我国纯苯产量838.6万吨,表观需求量1085万吨,进口量250.3万吨,进口依存度达23%,相比2016年增加7%。下游苯乙烯及己内酰胺新增装置投产以及其他下游需求增加,是导致纯苯进口量上涨的主要原因。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纯苯需求国,吸引了更多供应国的输出产品。2017年纯苯下游消费结构见图1,下游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因此消费量较往年都有提升,消费结构变化并不大。苯乙烯仍为排名第一的最大下游产品,己内酰胺、苯酚紧随其后。预计2018年纯苯供应新增产能253万吨,下游对纯苯需求预计增加235万吨。按照产量核算,苯供应量在1325万吨,需求量约为1528万吨,供应缺口预计在203万吨左右,加上中国市场强大的投机性需求,预估进口量依旧在220万~240万吨。
后续来看,进口货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纯苯供应来源之一,而随着后期地炼及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届时国内供需格局将有明显转变,国内供应趋向偏宽松。
2. 甲苯:自给率已达到93% 甲苯大部分用作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了,其次是用作脱烷基制苯、歧化制苯和二甲苯的原料。2017年我国甲苯产量约为719.6万吨,进口量为50.9万吨,出口微量,表观消费量为770.5万吨,我国甲苯自给率已达93%,国内供应基本可满足需求。未来几年,由于国内对二甲苯生产将快速增长,甲苯岐化制成纯苯、对二甲苯以及深加工制得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精细化产业链是当前国内甲苯消费的新增热点,符合国内未来经济结构调整思路,甲苯作为岐化原料的消费会增加。丙酮、环己酮、甲乙酮、醋酸酯类等非芳烃溶剂将逐渐替代作为溶剂的甲苯,因此甲苯在溶剂领域的消费量将逐渐下降。虽然近几年国内甲苯产能增速已经有所放缓,但未来国内产能仍呈继续增长预期,未来消费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预计国内自供将很快饱和,因而进口量仍有继续减少的预期。
3. 邻二甲苯:“弃邻择萘”致需求下降 邻二甲苯是苯酐的上游原料,而且邻二甲苯用途单一,绝大多数用于生产苯酐。与下游苯酐巨大的产能相比,邻二甲苯产能明显供应不足,供需平衡缺口较大。2017年我国邻二甲苯产量为81.8万吨,进口量为35.6万吨,出口量极少,表观消费量为117.4万吨,较上年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萘法工艺性价比优势突出,吸引一批苯酐新装置纷纷“弃邻择萘”。受中国邻二甲苯产能增加以及下游需求下降影响,2012年以来中国邻二甲苯进口量呈持续下行趋势,但2017年中国邻二甲苯进口量出现止跌回升趋势,国内邻二甲苯进口量较上年增加了6.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