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回顾
2017年硫酸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但产品结构调整较大;硫铁矿制酸产量继续下降,冶炼酸产量继续上升;大量硫铁矿制酸装置处于停产状态。
一、 硫酸
1. 产量及产品结构
经中国硫酸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核实,2017年全国硫酸总产量9613万吨,同比上升0.5%。 产品结构继续向冶炼酸转移,占比达35.0%,而矿制酸的比重继续下降至18.6%。据协会统计,2017年硫铁矿制酸产量同比下滑4.4%,至1792万吨,这是近8年的最低水平;冶炼酸的产量3364万吨,同比上升1.5%,近20年未曾出现下降;硫磺制酸产量4361万吨,同比上升1.7%。
2. 产业布局
我国硫酸产业主要分布在产磷地区和主要化工地区。2017年,产磷四省云贵川鄂硫酸产量4422万吨,占总产量的46.0%;华东地区硫酸产量2488万吨,占比25.9%。分省份来看,湖北和云南依然是我国最大的硫酸生产省份,详见表1。
3.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据协会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硫酸行业的总体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30万吨规模以上的企业产量总计7191万吨,同比上升4.1%,占总产量比例74.8%,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30万吨规模以下的企业产量总计2422万吨,同比下降8.7%,占比25.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2017年前10名企业硫酸产量合计3608万吨,同比上升6.1%,占硫酸总产量的37.5%,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根据生产工艺分析,硫磺制酸的前十名企业产量2680万吨,占比61.4%,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硫铁矿制酸前十名企业产量574万吨,占比32.1%,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详见表2;冶炼烟气制酸前十名企业产量1957万吨,占比58.2%,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4. 进出口情况
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硫酸121.3万吨,同比下降15.4%;剔除高价硫酸后,平均进口价格19.2美元/吨,同比上升25.5%。从进口硫酸来源来看,韩国是我国最大的进口硫酸来源国,占比达到73.7%;其次是菲律宾,占比13.9%;再次是日本,占比10.1%。从进口硫酸去向来看,山东和广东是我国最大的两个进口硫酸市场,38.5%的进口硫酸通过青岛海关直接流入山东,19.1%的进口硫酸通过湛江和黄埔海关流入广东,另外还有24.4%的进口硫酸从南京海关进入国内。
2017年我国硫酸出口数据相当可观。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累计出口硫酸69.3万吨,同比上升990.2%;剔除高价非工业用酸后,平均出口价格在36.3美元/吨。江苏和广西是我国主要的出口硫酸产地,全年从南京海关出口的硫酸占总出口量的85.6%,从南宁海关出口的硫酸占比13.0%。张家港双狮和广西金川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企业。从出口硫酸去向来看,菲律宾、摩洛哥、澳大利亚、智利是我国硫酸最大的出口地,四个国家分别占比33.5%、24.4%、14.3%和8.4%。
5. 消费“二连降”、价格几经波折
2017年我国硫酸表观消费量9665万吨,同比下降0.4%,连续两年出现下降走势,详见图1。从消费结构来看,2017年我国化肥用酸占比56.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用酸占比43.3%,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2017年全年硫酸经历先跌后涨,年初全国硫酸均价250元/吨,一直弱势下行至8月最低价格为200元/吨,至年底,价格回升至360元/吨。
6. 硫酸产能
据协会统计,2017年全国硫酸有效产能总计1.21亿吨,同比下降2.5%;其中硫铁矿制酸产能2326万吨,同比下降5.7%;硫磺制酸产能5383万吨,同比下降6.3%;冶炼酸产能4178万吨,同比上升3.4%;其他制酸产能258万吨。
2017年有大量的硫酸装置处于停产状态,产能总计723万吨,其中45.5%为硫铁矿制酸,40.1%为硫磺制酸。同时,有420万吨的新增产能投产,其中44.2%为硫磺制酸,32.9%为冶炼酸。据协会统计,在2018年还将有1120万吨新增硫酸产能,其中800万吨为冶炼酸。
二、硫磺
1. 产量微涨,价格上扬
据中国硫酸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硫磺产量594万吨,同比上升8%。其中,中石化回收硫磺产量占总量78%,中石油占11%。2017年硫磺价格在前半年平稳调整,进入三季度后开启上涨行情,至9月底,价格最高涨至1850元/吨,较年初的800元/吨上涨了超过1000元/吨。不过10月份开始,硫磺价格开始下滑,年底时全国硫磺平均价格在1200元/吨。
2017年硫磺价格的上涨,原因主要在于国际硫磺需求的集中爆发,2017年摩洛哥和沙特都有硫酸装置投产。摩洛哥OCP公司JPH-3项目于10月份正式投产,其产能为:硫酸140万吨、磷酸45万吨、磷肥100万吨;沙特Wa’ad Al-Shamal项目也于2017年9月份开始正式对外供应产品,其四条生产线总计产能为:硫酸400万吨、磷酸150万吨、化肥350万吨,已经有两条生产线建成。两个项目总计硫磺需求量接近200万吨,极大地分流了国际硫磺贸易量,致使国际硫磺供应在2017年三季度出现紧张局面。
2. 硫磺进口
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硫磺1123.6万吨,同比下降6.1%;平均进口价格104.4美元/吨,同比上升13.5%。12月份进口硫磺92.8万吨,环比上升9.4%,同比下降9.3%;平均进口价格171.0美元/吨,环比上升21.0%,同比上升88.1%。
中东、日韩、北美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地。从进口国来看,沙特、阿联酋和伊朗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进口硫磺来源国。
从进口硫磺去向来看,南京、南宁、湛江、武汉、青岛是我国进口硫磺最大的海关。、
三、硫铁矿
产量同比回升
据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硫铁矿产量同比回升,全年累计产量1458.8万吨(折含S 35%),同比上升3.3%。从硫铁矿产量主要省份来看,广东省产量同比升幅较大,安徽省降幅明显。
2018年形势分析
1. 新建装置较多 产能过剩加重
2017年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下,已经有少量企业关停装置,包括江苏瑞和、安徽新中远、广西鹿化、重庆双赢、四川蓥峰在内总计超过700万吨的硫酸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但我国新建硫酸产能仍在不断投产,产能过剩矛盾还在激化,尤其是有色金属冶炼新的大型项目接连建成投产(2017年我国新建硫酸产能420万吨;2018年预计新建产能1120万吨,其中800万吨为有色金属冶炼制酸),预计2018年底,我国硫酸产能将超过1.3亿吨,而硫酸的需求却难有增长,基本处在9600万吨的水平。硫酸的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下降至70%以下。
2. 原材料成本过高 企业经营压力大
以硫磺制酸为例,2017年的进口硫磺均价为104美元/吨,按照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约680元/吨,按照1吨硫磺产3吨硫酸来算,每吨硫酸仅硫磺一项成本即达226元,而这还没有包括硫磺的国内运输费用。硫酸全年均价不过300元/吨,如此算来,仅硫磺原料一项成本就已经占到了80%。若加上运输、仓储、员工、折旧等成本,硫酸企业的经营基本难言盈利。
3. 化企搬迁入园成为企业调整的机会
2017年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2018年前全部启动搬迁改造,2020年底前完成;其他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2020年前全部启动搬迁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计划搬迁的硫酸企业包括湖北中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宜昌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厦门厦化实业有限公司、中化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等,搬迁产能超过800万吨。搬迁入园既是对社会安全的一种责任,也是给了企业一次机会,由以前的各自为战,变成现在的抱团取暖,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搬迁的机会,重新调整产业结构。
4. 环保高压笼罩全行业 环保成本高投入将成为常态
环保压力是硫酸行业2017年最重要的关键词。2016年3月份,修订后的《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HJ544-2016)(以下简称新方法)由环保部正式颁布实施。新方法实施后,全行业硫酸雾检测值普遍超标。新方法对硫酸雾的定义为硫酸小液滴、SO3和颗粒物中可溶性硫酸盐,与《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对硫酸雾的定义硫酸小液滴和SO3不一致。对于众多采用氨法和钠法处理尾气的硫酸装置来说,尾气中可溶性硫酸盐被计入硫酸雾,给硫酸企业硫酸雾达标排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外,新方法在取样环节增加了氢氧化钠吸收,其与尾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在后续样品处理的过程中,亚硫酸钠被氧化成硫酸钠,从而使硫酸雾检测数值偏高。协会就此事正在与生态环境部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协调,同时已经组织行业内企业组成硫酸雾研究课题组,对硫酸雾检测方法进行研究。目前地方环保部门仍在执行新方法,企业环保压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