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当前国内农药行业的调查与思考
2018年12期 发行日期:2018-06-18
作者:■ 山东蓬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韩永奇

  入夏以来,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带着就农药行业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笔者耗时20多天,走访调研了部分农药企业,详细了解了近来农药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生产、销售、获利情况等)、市场上主要产品及原材料价格、企业内部管理等情况,与农药企业相关人员交流了对当前行业发展、企业经营等情况的看法。


行业景气度提升  聚力二次修炼


  据调研,去年下半年以来,行业景气度提升,原药生产如啶虫脒、吡虫啉、麦草畏、草甘膦等价格上扬,总体形势好于往年,净利润快速增长。如在草甘膦价格上扬的驱动下,2017年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相关草甘膦企业收入大幅增长,红太阳净利润7亿元,增幅在455%以上;新安股份盈利5.11亿~5.5亿,同比增长560%~610%;江山股份净利润增加1.68亿~1.88亿元,同比增长321%~359%,企业业绩发生了可喜转变。2018年以来,农药原药价格继续上扬,烯啶虫胺等产品价格吨价达到30万元,涨幅达93.55%。整体上看,去年下半年以来,原药生产保持了好势头,农药企业净利润继续增长,行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一是产能受限致货紧价扬,后市看好。就2017年国内杀虫剂的情况来看,原药(杀虫剂)价格上涨了63.34%,全面上涨的有菊酯类原药、烟碱类原药、阿维甲维盐系列、有机磷原药等。其中,吡虫啉原药(+7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4%)、烯啶虫胺原药(+114%)等涨幅较大。上游中间体及原药厂家的产能受限制,供应不畅,上游成本传导导致价格全面上扬。目前资金充足的农药企业都想开足马力,但环保、安监因素是农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工信部原则上已不再新增农药生产企业备案,环保整顿进一步提高了农药企业的准入门槛,农药产能在压缩,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不可小觑。业内人士认为,农药行业环保核查趋严将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缓解行业供给过剩。优势企业的优势产品前景看好,但行业风险也不容低估。
  二是成本加压,智能化水平待提升。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企业用工、质量提升、环保、管理成本上升,导致越来越多的农药企业苦不堪言,普遍呼吁用智能化、自动化装备来降低成本压力。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农药企业就受到这样的影响,企业负责人意识到,必须依靠智能化技术、自动化装备降低成本,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进行车间传统设备的技术改造,全部完工后实现生产线自动化、质检、管理智能化。改造前1个车间需要100个工人;改造后,2个车间20人足矣,企业内部的产品周转、运输都达到了自动化。此外,该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每月进行产品的售后服务分析、反馈,有问题立即整改,确保产品质量;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产品出厂信息制作二维码,实现产品来源可追溯的同时,还有益于企业进行产品追踪。
  三是强化技术、管理创新和进行二次修炼成为新时代的风潮。先正达、拜耳、巴斯夫、陶氏杜邦、孟山都等企业之所以占据了全球农药市场超过六成的份额,就在于这些公司经过多年的创新研发,形成了“产权农药—丰厚利润—研发投入—新产权农药”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国内农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也在新农药研发上下功夫,技术创新的同时,管理创新也在逐步加强,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不断改变优化。


融资难、成本高、伪劣产品多


  通过走访调研,笔者发现,市场、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仍存在于部分农药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融资难、人才引进难、用工留难仍然是当前农药企业普遍存在的“三难”。尤其是流动资金缺口较大,部分企业还款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一家企业反映,因流动资金不足,银行贷款即将还本付息,企业无法开工生产,不生产没效益,造成恶性循环,企业举步维艰。一家原药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直接供货美国、东南亚等客户,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因缺少资金发展缓慢。
  虽然农药价格上扬了,但人力、原料和环保成本上升,对企业带来不小压力。例如某大型农药企业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劳动强度大的工种每月工资至少4500元,技术型工人每月3000~4000元。因为用工量较大,人工成本的上升部分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企业售后服务成本也居高不下,因为农药使用不当引起的药害不包括在索赔范围内,但在实际使用中,是否因为不当操作造成的药害难以界定,加上国内农药使用超量情况严重,引发的药害较多,为售后服务增加了成本。  
  还有企业反映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市场上仿制伪劣产品较多,严重影响了一些优秀农药企业的产品信誉。一部分优秀企业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所需维权成本极高,急需政府加强打假工作。


启示与建议


  通过20多天的走访与调研,可得到以下启示与建议:
  一是生态、绿色农药尤其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将是未来发展重点。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传统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并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随着人们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步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将逐步退出市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将极具发展空间,也成为行业研发重点和主流趋势。应加快农药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缓控释剂等新剂型研发和推广应用。
  二是必须加大环保力度,发展绿色农药工业,让农药产业生态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的转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生态意识不断加强,使得环保治理要求和力度日益提高。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农药行业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节能降耗、减排增效,这是保证农药企业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发展方向。
  三是行业和企业要积极呼吁,改善经营环境。针对融资难,流动资金不足问题,行业和大企业呼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一定帮助,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给予更大优惠,采取较为灵活的政策方式,比如减少项目审批的办理手续、办理费用,重点扶持企业,鼓励放手经营,减少政策原因导致的手脚束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行业协会要积极督促协调,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当前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全力推进农药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四是企业要加强技术、管理等创新。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使我国农药行业向新药创制和生产中高端产品的方向转移,切实增加农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带动我国农药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环保投入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智能水平,全面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和“三废”处理技术,要大力开展主导品种和中间体绿色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装备的集成化和大型化、工艺控制自动化、水基型剂型加工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促进农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此外,改变市场策略,实施差异化,也非常重要。当然,出口仍然是原药企业的出路之一。因此,农药原药企业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紧培育新的农药市场和出口增长点。在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方面,企业要调整出口市场区域,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培育发展附加值高的产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上贸易,降低贸易成本,减少贸易损失,提高农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