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电石:下半年价格波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2018年17期 发行日期:2018-08-30
作者:■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蒋顺平

上半年行业运行好于预期

  2018年上半年我国电石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市场稳定,价稳量增,效益持续改善。但是在环保督察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亦给电石生产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生产原材料采购趋紧,导致价格高位攀升,一些环保、安全不达标的电石企业被迫停产或者退出行业,再加上国家对危化品的运输进一步强化管理,全面取消对高耗行业的优待电价,实行差别化电价政策,同时年内择机出台相关电石标准等,势必会增加电石企业的生产成本。虽然电石下游PVC行业上半年整体向好,但据中国电石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统计仍有700多万吨电石处于停产状态,而在建拟建项目约200万吨左右,供大于求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考虑到年内将有50万吨左右的PVC产能相续投产,再加上PVC市场运行平稳向好的趋势较为明朗,预测下半年我国电石市场行情仍将延续上半年向好态势,电石主流价格预计基本维持在2900~3000元/吨。
  据协会统计,上半年国内电石产量达到1420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详见表1。


行业运行仍面临多方压力

  1.能源、资源、安全及环保压力持续增大。当前因电石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中小企业环保水平远不如大型企业,大部分企业均未采取净化灰焚烧等技术进行处理,而经简单处理后填埋造成环境污染较大。
  2.产能依然过剩。截至2017年全国电石产能达到4200万吨,在当前下游PVC行业市场运行较好的情况下仍将有800万~900万吨的电石产能长期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的状态,况且还将有200多万吨的拟建、在建电石项目,一旦建成投产将会对原本就供大于求的市场带来雪上加霜,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凸显。
  3.下游消费结构相对单一,仍将过度依赖PVC。近年来,我国电石行业在拓宽下游应用领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醋酸乙烯、石灰氮、BDO等产品扩能积极,但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下游需求增长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量增长有限,难以对电石需求形成有力支撑。
  4.电石成本高位运行。尽管当前部分企业已经安装了半自动及全自动出炉机装备,但因其价格居高企业接受困难,目前多数企业还在人工出料,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特别是自今年以来,在安全、环保督察已成常态化的背景下,电石行业已成为政府部门所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产能发展进入瓶颈期


  1.消费结构 我国电石主要用于生产电石法聚氯乙烯(PVC),PVC生产消耗的电石量约占电石表观消费量的80%;其次用于BDO、石灰氮及其衍生物电石的需求量约占电石总消费量的15%左右;其余用于酸酸乙烯等产品。
  (1)聚氯乙烯:国内电石消费结构中,聚氯乙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近几年的消费比例一直稳定在80%左右。国内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现状,促使电石法PVC工艺路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其产能不断扩大,加快了电石产业结构在国内的布局。
  近年来,中国聚氯乙烯产能增长放缓,退出产能日益增多。据中国氯碱网最新产能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聚氯乙烯现有产能为2406万吨(其中包含聚氯乙烯糊状树脂137万吨)。年内新增加产能108万吨,退出规模为28万吨,连续三年净减少之后,2017年底转变为80万吨的净增长。  
  (2)醋酸乙烯:2017年国内醋酸乙烯产量约190万吨左右,较去年增长12.27%,醋酸乙烯行业开工率(总产能以年内运行装置产能之和计算)在70%左右。据测算,2017年电石法醋酸乙烯产量在123万吨,占总产量的65%,对电石需求量在120万吨左右。
  (3)BDO:2017年BDO产量约130万吨左右,炔醛法占比在73.1%,对电石的需求量为110万吨左右。陕西融合新增6万吨BDO产能,使得电石需求量略有增加。
  (4)石灰氮:目前我国石灰氮生产企业有20多家,其中6成以上企业集中在宁夏,全国总的生产能力约为200万吨,实际产能约为150万吨左右,除了少量出口外,主要用作加工双氰胺、硫脲、农药多菌灵、百菌清及单氰胺的原料,有部分直接用于钢铁工业渗氮剂、脱硫剂以及农业上的肥料和肥料缓释剂。由于下游深加工市场容量受限,拉动作用不强,目前仍处于开工不足状态,近3年开工率基本保持在6成左右。
  综合分析国内电石下游行业,不难发现,主要下游产品基本都集中在西北地区,所以近几年,西北地区是国内最主要的消费区域。与此同时,西北地区同时是国内电石主产地,电石产品在企业内部或在周边消化,有效地规避了长距离运输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安全隐患。华中、西南、华北等地配套多样化的下游需求,同样是国内电石的重要消费地。其中,华中的河南、西南的四川具备一定的电石生产能力,部分需求可自给;而受到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华北地区近几年电石装置逐渐清退,电石产品基本依靠西北企业外售。
  2.预测 经过近几年的高速扩张,国内电石行业产能的发展基本已进入了瓶颈期,而下游消费结构逐渐固定,电石法PVC需求量增长空间有限,电石行业发展的大方向由不断壮大转变为结构调整。
  一是各级安全、环保检查实现全面覆盖,甚至越来越严格。 近期从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获悉,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从去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扩展到了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从28个城市扩展到了80个城市。督查将以“四大结构”调整为治本之策,钢铁、化工行业始终是督查重点。
  二是《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于2017年8月16日起正式生效。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电石法PVC工艺的国家,该行业占到全国用汞总量70%以上。作为公约缔约国之一,中国将采取‘改造存量、控制增量’的办法,实现氯碱行业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计划。国际汞公约的生效,将对电石法PVC发展形成极大的制约,倒逼PVC行业转型升级,走清洁化生产道路,有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而低汞、无汞催化剂行业将赢得发展机会。
  三是全面取消高耗能行业的优待电价,建立企业污水排放差别化收费机制,同时年内择机出台相关电石标准。国家发改委(发改价格规〔2018〕943号)中明确规定:全面清理取消对高耗能行业的优待类电价以及其他各种不合理价格优惠政策。严格落实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等7个行业的差别电价政策,对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用电(含市场化交易电量)实行更高价格,实行建立企业污水排放差别化收费机制。《电石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年内择机出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以上政策或者标准的出台,势必给电石企业的环保成本及生产成本形成大幅增长,不能适应环保及安全新要求的企业将被迫退出。


  展望2018年下半年,各地对电石行业的投资放缓,在建项目年底前投产不足50万吨。电石产能将创新高,达到2800万吨,增长达到3%。下半年电石市场价格起伏不定,但电石行情将好于上半年,行业运行将企稳回升。
  从电石需求来看,综合考虑国内外政治因素、国内经济增速、环境治理、下游产品结构单一等因素,初步预测2018年电石市场需求量和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电石产量将保持小幅增长或基本持平。据氯碱协会统计,预计2018年PVC产能新增能力约176万吨。再加上BDO等其它下游产品新增产能的继续投产,但考虑到仍有40万~50万吨的新增电石项目的投产,预测全年新增电石需求约200万吨左右。
  从电石供给能力看,一是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整体市场供应稳定。二是国内电石产能依然较大,综合考虑2018年电石去产能及减量置换新增产能等因素,供大于求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企业经营状况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济下行,电石企业延续了2017年良好的市场形势,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电石价格不断回归理性,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行业整体呈现出扭亏为盈局面,特别是2018年第一季度开局良好。但考虑到800多万吨的产能长期停产或半停产,在环保、安全及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快的影响下,电石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偏大。预测全年电石价格将保持稳中前行态势,主流价格维持在2800~3000元/吨。
  3.关于抓好下半年运行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严格控制产能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版)和《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14版)》要求,坚持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原则,加强新建或技改项目的备案管理,确保新建产能不大于淘汰或者退出的产能,严格控制国内总量不再增长。
  二是推进行业优化重组,各地要组建形成一大批上下游结合的大型企业集团。要从利于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出发,引导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组建一体化的大型集团。
  三是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实现下游产品多元化。近年来,虽然在电石下游领域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电石尾气生产乙二醇、二甲醚、合成氨等产品,石灰氮在农业中应用,1,4丁二醇及酸酸乙烯对电石的需求不断增大,但是电石对PVC产品的依赖程度仍要高达79%,下游产品仍然呈现单一化态势严重,还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向多元化方向进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推进新型工艺产业化。集中力量在炉气净化、提纯,电石出炉显热回收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及配套装置上有所突破,加快推进出炉环节由机械化向全自动化、智能化机械人方向发展以及加快推进全智能输送线,鼓励企业实施自动化项目改造,争取在电极长度自动化测量、出炉破碎显热回收自动一体化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