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单活性中心茂金属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发展,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开发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新产品,其中茂金属催化剂因其催化活性高、生成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聚合物结构可控、聚合物分子可剪裁等优点,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其主要应用在农膜、包装膜、日用品、电线电缆等领域,是聚乙烯中应用发展最快的一个品种。
薄膜与片材在全球消费占主导地位
近几年,世界LLDPE产能及消费量稳步增加。2017年世界LLDPE的总产能达到3600.7万吨。其中,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LLDPE生产国家,产能767.8万吨,2017年世界LLDPE主要国家或地区产能分布见图1。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LLDPE生产厂家,产能为613.5万吨,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7.04%,分别在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等拥有生产装置;其次是陶氏化学公司,产能为409.2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1.36%,分别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和西班牙建有生产装置;再次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Sinopec),产能为292.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能的8.11%。
消费方面,中国和美国是最主要的两个消费国家,消费量分别为911.3万吨和401.9万吨,分别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84%和13.60%。预计2016—2021年,世界LLDPE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3.9%的速度增长,到2021年总消费量将达到3574.0万吨。
世界LLDPE主要消费在薄膜与片材、注塑、电线电缆、滚塑以及管材等领域。预计2021年全球LLDPE的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仍将以薄膜和片材为主。尽管世界各主要地区LLDPE的消费结构有所不同,但均是以薄膜与片材为主。例如,西欧地区薄膜与片材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9.3%,注塑制品的消费量约占4.8%,管材的消费量约占4.3%,吹塑制品的消费量约占0.5%,电线电缆的消费量约占2.0%,滚塑制品的消费量约占5.3%,其他方面的消费量约占3.8%;中东地区薄膜与片材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8.2%,注塑制品的消费量约占5.9%,管材的消费量约占1.0%,滚塑制品的消费量约占9.5%,其他方面的消费量约占5.4%。
煤化工LLDPE装置相继投产
近几年,我国陕西、内蒙古和宁夏建成了采用煤炭为原料的LLDPE生产装置。先后有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蒲城清洁能源化工、宁夏宝丰能源集团、神华包头煤化工、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中天合创能源、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以及神华宁煤等多套煤化工LLDEP装置建成投料路线进行生产。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镇海炼化、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国内最大的LLDPE生产厂家,产能均为45.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5.86%。详见表1和图2。
产不足需,进口依赖严重
由于我国LLDPE的产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根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LLDPE的进口量为170.44万吨;2009年突破200万吨大关,达到220.09万吨,同比增长约49.13%,此后基本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2017年的进口量为302.56万吨,同比增长约15.75%。在进口的同时,我国LLDPE也有少量出口。2005年的出口量为1.30万吨,2012年达到8.29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同比增长约25.04%。2017年的出口量为3.91万吨,同比减少约36.01%。我国LLDPE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以及周边国家的新加坡和泰国。2017年来自这4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201.86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66.72%,同比增长约19.85%。其中沙特阿拉伯是我国LLDPE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家,2017年的进口量为75.43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24.93%,同比增长约43.29%。其次是新加坡,2017年的进口量为66.08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21.84%,同比增长约10.35%。
我国LLDPE进口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以及上海等省市。2017年这3个省市的进口量合计达到183.94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60.79%,同比增长约18.86%。其中广东省是我国LLDPE最大的进口省市,2017年的进口量为72.32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23.90%,同比增长约6.60%;浙江省是第二大进口省市,2017年的进口量为56.83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8.78%,同比增长约41.86%。
我国LLDPE主要出口到香港、越南、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国家或地区,2017年向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量合计达到29223.67吨,约占总出口量的74.65%,同比减少约30.33%。
我国LLDPE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云南以及山东等省市,2017年这些省市的出口量合计达到35402.23吨,约占总出口量的90.43%,同比减少约32.97%。其中广东省是最大的出口省市,2017年的出口量为27723.94吨,约占总出口量的70.82%,同比减少约22.66%;其次是上海市,2017年的出口量为5168.93吨,约占总出口量的13.20%,同比减少约61.98%;再次是云南省,2017年的出口量为1369.00吨,约占总出口量的3.50%。
预计2021年消费量将达1200万吨
近年来,我国LLDPE的消费量稳步增长。2017年我国LLDPE的表观消费量增加到963.25万吨,同比增长约5.70%,相应产品自给率为69%。2012—2017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8.10%。
我国LLDPE主要用于薄膜与片材以及注塑制品等的生产,2017年的消费结构为:薄膜与片材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9.0%,注塑制品的消费量约占11.0%,管材的消费量约占1.8%,电线电缆的消费量约占3.9%,滚塑制品的消费量约占1.8%,其他方面的消费量约占2.5%。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包装业、农业、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均将带动LLDPE需求的稳步增长,预计2017—2021年我国LLDPE的消费量将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到2021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100.0万吨。
近几年,我国LLDPE的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下降态势,且低于聚乙烯其他两种产品LDPE和HDPE的价格。2017年LLDPE市场价格整体比较平稳,波动幅度相对较小。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LLDPE的市场价格仍将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幅度不会太大。
发展趋势及建议
(1)今后几年,世界LLDPE的产能仍将不断增长,增长主要来自东北亚、中东和北美和东南亚地区,主要有美国壳牌公司的160.0万吨装置、台湾台塑石化的子公司FG LA在美国的40.0万吨装置、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35.0万吨装置、土耳其MetCap能源投资公司40.0万吨装置、泰国PTT公司40万吨装置、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45.0万吨装置、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65.0万吨装置、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0.0万吨装置、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25.0万吨装置、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贵州)有限公司30.0万吨。此外,烟台万华、中安联合煤业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也计划新建LLDPE生产装置。如果这些装置能够按计划实施,预计到2021年全世界LLDEP的产能将达到4000.0万吨,其中中国大陆的产能将达到约950.0万吨。但届时世界LLDPE的消费量将达到约3674.0万吨,世界LLDPE产能过剩的态势不会得到根本性缓解。
(2)虽然我国LLDPE产能将不断增加,但由于产能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加上新建装置大多为煤化工装置,而目前煤基和甲醇基LLDPE面临低油价和环保的双重压力,加上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部分企业因资金方面的原因,投产计划将可能搁浅,因此产量仍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预计到2021年,我国仍将是世界最大LLDPE生产国且仍是净进口国,国内需求中有大约1/3仍需要从中东和周边新加坡、泰国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进口。因此,今后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地区或者国家未来LLDPE的供需情况,以免影响国内LLDPE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
(3)今后随着化工原料来源多元化,国内LLDPE市场将呈现石脑油化工产品、MTO化工产品、进口产品三分天下的局面。
(4)今后我国LLDPE行业需要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优化工艺技术,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物耗,提高产品质量,以此来增加产品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尽力开发专用料产品,使专用料市场对于进口货源的依赖度逐步下降,避免LLDPE产品走向通用料供应过剩的局面,以不断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对于一些仍计划新上煤制LLDPE装置的企业,建议做好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原料来源及下游用户的需求情况,谨慎做好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