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己内酰胺:微利时代,企业如何胜出?
2019年2期 发行日期:2019-01-16
作者:■ 燕丰

  己内酰胺(CPL)主要用于生产PA6纤维(锦纶)和尼龙6(PA6)工程塑料和薄膜等。此外,还可用于生产抗血小板药物6-氨基己酸和月桂氮卓酮等,在汽车、电子电器、包装、机械、运动休闲及日用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目前,工业上生产己内酰胺的原料主要有环己烷、苯酚以及甲苯等,工业生产工艺主要有环己酮-羟胺工艺、环己烷光亚硝化工艺以及甲苯(SNIA)工艺,其中环己酮-羟胺工艺为主要生产工艺。
总体产能增长,部分地区装置关闭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产能稳步增长。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而美国、日本以及乌克兰、哥伦比亚等国家的生产装置却因盈利能力不佳或者产业调整等原因,不断被关闭。2017年世界己内酰胺产能为739.9万吨,其中北美地区的产能为80.8万吨,占总产能的10.92%;中南美地区的产能为8.5万吨,占总产能的1.15%;西欧地区的产能为120.5万吨,占总产能的16.29%;中东欧地区的产能为76.1万吨,占总产能的10.28%;印度次大陆地区的产能为10.0万吨,占总产能的1.35%;东北亚地区的产能为431.0万吨,占总产能的58.25%;东南亚地区的产能为13.0万吨,占总产能的1.76%。
  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Fibrant公司(原DSM)、巴斯夫(BASF)、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霍尼韦尔(Honeywell)、中国台湾石油发展公司、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其中Fibrant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2017年的产能为82.0万吨,分别在中国大陆、荷兰和美国建有生产装置;其次是BASF,产能为78.0万吨,分别在美国、比利时和德国建有生产装置。中国大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国家,2017年的产能为347.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46.90%;其次是美国,产能为80.3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0.85%;第三是比利时,产能为54.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7.30%。从生产工艺看,2017年采用环己烷为原料的己内酰胺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81.3%,采用苯酚为原料的工艺为老工艺,其产能约占17.5%,采用其他原料的产能约占1.2%。2017年世界己内酰胺主要生产厂家见图1所示。

5c47cb1086789.png


消费结构各有不同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量稳步增长。2017年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量达543.5万吨。中国大陆是目前世界上己内酰胺最大的消费国家,2017年的消费量为241.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44.34%;其次是中国台湾地区,消费量为62.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11.41%。
  2017年,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结构中,PA6纤维占53%,PA工程塑料和薄膜占26%,其他方面21%。
  世界各个地区己内酰胺的消费结构有所不同。东北亚地区己内酰胺消费量中以生产PA6纤维为主,约占该地区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73%,PA6工程塑料和薄膜对己内酰胺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23%;北美地区的PA6纤维的消费量约57%,PA6工程塑料和薄膜约占25%;西欧地区PA6工程塑料和薄膜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3%,PA6纤维的消费量约占18%。预计未来几年,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1.8%的速度增长,到2022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595.0万吨,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大陆、中东、印度次大陆等国家或地区,而北美、西欧、中国台湾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需求量将呈现小幅度下降趋势。
生产装置集中在华东与华中地区
  我国己内酰胺小规模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直到1994年引进荷兰DSM公司生产技术,分别在江苏南京和湖南岳阳建成了两套5.0万吨生产装置,才开始工业化生产。此后,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中国石化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己酮氨肟化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先后有多家企业采用该技术新建生产装置,使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截至2018年8月末(下同),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厂家有17家,总产能达到367.0万吨。在企业类型上,煤化工(如三宁化工)、氯碱(如山东海力、鲁西化工等)、化纤企业(如巴陵恒逸)也纷纷加入到己内酰胺的生产中。
  我国己内酰胺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2018年,华东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产能为165.0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44.96%;华北地区(河北省和山西省)的产能为80.0 万吨,占总产能的21.80%;华中地区(湖北省、湖南省和河南省)的产能为54.0万吨,占总产能的14.71%;华南地区(福建省)的产能为68.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8.53%。福建省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省,产能为68.0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18.53%;其次是山东省和江苏省,产能均为为60.0万吨,各占总产能的16.35%。2018年我国己内酰胺生产厂家详见表1。
  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量为23.74万吨,同比增长7.47%。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主要来源于俄罗斯、日本、比利时和波兰等国家。2017年来自这4个国家的进口量为20.63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6.90%,同比增长10.38%。
  2013—2017年期间,俄罗斯一直是我国己内酰胺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家,俄罗斯货源主要来源于肖基诺、麦克罗沃、古比雪夫等企业,多以现货商谈的方式对我国出口己内酰胺,因其价格较低而获得大部分贸易商以及帘子布生产企业的青睐。
下游消耗占比变化较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锦纶丝、帘子布、聚酰胺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己内酰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017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表观消费量为241.24万吨,同比增长15.11%,2012—2017年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1.25%。  
  近几年我国己内酰胺并未增加新的消费领域,整个行业中依旧以民用纺丝、薄膜和工程塑料、帘子布等下游消耗为主,但下游消耗各领域的比例出现较大变化。民用纺丝占比小幅下降,由2012年的60%下降到了2017年的52%,而薄膜和工程塑料占比则由2012年的18%增加到了2017年的约23%。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纺织、汽车、电子、交通等行业对PA6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近年来PA6聚合装置保持积极扩张态势,这将加大对己内酰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此外,目前我国工程塑料及薄膜消费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未来具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2022年我国对己内酰胺的总需求量将超过300万吨。
价格受原料及下游需求影响
  己内酰胺的市场价格主要受原料纯苯价格以及下游PA6纤维或者PA6薄膜及树脂需求及价格波动等的影响。自2017年,由于环保督查力度的加大、部分装置停车、纯苯价格上扬、下游需求较为旺盛以及进口产品价格上涨等诸多原因,市场价格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波动,全年均价为15519元/吨,同比上涨25.86%。2018年1—6月,市场价格总体维持2017年底的较高价位稳定运行,价格范围在16040-16900元/吨之间波动。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由于国内供应增加,而下游需求以及上游原料的价格相对平稳,己内酰胺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仍将维持目前小幅度上涨甚至下跌的发展态势。
发展趋势及建议
  1. 发展趋势
  (1)世界己内酰胺的产能仍将稳步发展,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大陆产能的增加,是世界产能增长的主要区域。东北亚地区仍将是世界己内酰胺生产和消费的最主要地区,北美和西欧地区的产能和消费量将呈现逐渐减少的发展态势。未来世界己内酰胺的发展将继续转向以亚洲为中心,亚洲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生产工艺仍将以环己酮-羟胺法为主,其他工艺不会有大发展。消费仍将以PA6纤维和PA6树脂等为主,新应用领域将不断得到开发,但对己内酰胺的消费影响有限。
   (2)未来几年,我国仍将有浙江巴陵恒逸10.0万吨、山东方明化工10.0万吨、湖北三宁化工10.0万吨、内蒙古庆华集团20.0万吨、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60.0万吨、福建申远新材料二期60.0万吨、福建锦江石化40.0万吨、平煤神马集团二期20.0万吨、沧州旭阳化工二期10.0万吨、江苏三鼎石化科技有限公司20.0万吨等多家企业的新建或者扩建计划。如果这些项目能够如期实施,预计2022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产能将超过600.0万吨。
  (3)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我国己内酰胺国营企业所占比例将逐渐减少,民营以及合资企业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并将逐渐成为我国己内酰胺供应的主力军。福建以及江苏等下游主要消费地区的供需矛盾将不断得到缓解。
  (4)PA6纤维和PA6树脂仍然是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的消费领域,但PA6纤维对己内酰胺的需求增长幅度将放缓,而PA6树脂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此外,己内酰胺也将面临被其他产品替代的风险,竞争激励。其中,在民用丝领域主要面临着聚酯产品的竞争,在斜交轮胎帘子布领域主要面临着子午轮胎聚酯帘子布的竞争,在地毯丝领域则主要面临着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即PTT)的竞争。
  (5)未来我国己内酰胺的产能虽然将不断增长,但产品质量定位多属中低端,而大部分民用丝高速纺工厂对原料要求相对较高,目前高品质产品的产量还无法满足国内实际生产需求,未来仍需要进口,但进口量将逐渐减少。
  (6)由于世界欧美等国家或地区己内酰胺产能没有增加,甚至还可能会逐渐关停,这为我国己内酰胺出口提供了更多的潜在机会,但由于大部分国外切片厂家对己内酰胺的品质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同时要求己内酰胺出口型态为固体货源,而我国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还无法满足要求,故未来一定时期内,预计我国己内酰胺的出口量增长幅度不会太大。
  (7)随着产能的不断增长,我国己内酰胺行业已经由供不应求步入供应过剩,加上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多为中低端产品,因此行业开始步入低利润或者微利润时代,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2.发展建议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降低现有装置的能耗、物耗,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PA6等下游产品对己内酰胺质量的要求;通过技术进步和改造升级,加大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以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环保生产;理性扩能,合理布局,对于计划新进入己内酰胺行业的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原料、技术、公用工程条件以及物流、产业链等因素,客观评估自身的建设条件及行业风险,避免无序竞争;在建设规模化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的同时,建立与下游产品一体化的生产和销售经营模式,规避市场风险;增强己内酰胺在纤维领域的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进一步扩大在工程塑料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比例,有效减少替代品的冲击;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抑制国外同类产品在我国的倾销行为,巩固反倾销成果,营造国内己内酰胺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快下游产品新的应用开发,扩大己内酰胺的市场容量;积极扩大出口,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确保己内酰胺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5c47cb27d89ec.png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