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甲苯氧化物产业向好,中小企业应灵活谋生
2019年7期 发行日期:2019-03-29
作者:■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李宇实

  作为化工行业较为基础的原料,甲苯的市场在近几年表现不佳。自国际原油价格2014年暴跌开始,甲苯价格始终在4500~6500元/吨徘徊,直到2018年下半年,甲苯价格达到近4年内的高峰。虽然价格呈震荡上行的趋势,但相较其他化工原料在国际原油暴跌后的价格复苏,甲苯的行情难言乐观。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自2018年短暂的价格高峰之后,甲苯价格急转直下,2019年第一季度预计价格将跌至近几年来的最低水平,原本坎坷的价格回升之路骤然阴云密布。为甲苯选择合适的下游产品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了所有甲苯生产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PX利润空间较大,总体门槛高,中小企业不宜选择


  2018年我国甲苯产能超过1300万吨,产量超过730万吨,进口量约33万吨,出口量不足2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了761万吨。甲苯的消费领域分布见图1。
  对比供需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造成甲苯市场遇冷的原因:当今国际汽油价格处于低位,虽然我国油价较世界其他地区高出不少,但受到原油市场整体萎靡的影响,用来调油的甲苯很难有太多利润可图,而添加至汽油长久以来一直是地炼企业甲苯的一大应用方向。加之国内正在逐步推行国VI标准汽油,其中明确规定汽油中芳烃含量将由国V标准的40%以内进一步减小到35%以内。按照国内汽油产量1.3亿吨计算,未来芳烃在汽油中的消费量将减少约650万吨,这也势必将减少甲苯在调油方面的应用。
   对二甲苯(PX)是甲苯消费领域中较为热门的一种。由于PX是制作精对苯二甲酸(PTA)的重要原料,其产能产量及消费一直呈上涨态势。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PX消费国,近几年PX进口依存度较高,2018年进口约1600万吨,出口几乎为0。2018年我国PX产能增加约160万吨,总产能超过2000万吨。在石化行业检修时有所减少以及精细化工行业有所回暖的形势下,PX的经济效益及利润空间随之提升,2018年PX产量约1300万吨,较2017年增长近200万吨。在这样的情况下,甲苯生产企业倾向于生产PX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对应的生产工艺有传统的甲苯歧化和异构化工艺,也有近几年开始大规模应用的甲苯烷基化工艺。
  但是国内PX项目大多是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投资金额较大,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原料供应压力和环保成本较大。因此,如果单纯为了消化过剩的甲苯,这一路线并不适合。加之民间对于PX本身的毒性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导致PX项目一度很难通过审批,因此国内甲苯生产企业如果想要选择生产PX,除了要有较为庞大的炼化产业规划,更要有足够强大的政策支撑。从甲苯供应量方面来说,低于40万吨的甲苯产能,其PX装置将与中试装置规模相当。因此对于PX庞大的市场体量来说,中小型甲苯生产企业无论是工业化生产成本还是市场议价权方面都毫无竞争力可言。
   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国内的PX产能将在未来有较大规模的增长,届时PX的经济效益恐将有较大幅度下降。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七大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中,共涉及PX新建拟建产能近2000万吨。如此庞大的产能,在未来不仅将彻底改变我国PX依赖进口的格局,更有造成我国PX产能过剩的风险。由此看来,若非资金雄厚的大型石化企业,在PX项目方面应较为慎重。
  在异氰酸酯领域,由甲苯作为主产物生产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2015—2017年尚属盈利性较好的路线。但进入2018年以后,TDI价格总体持续下跌,作为占TDI成本约40%的原料,甲苯的价格也难以得到推动。
  在甲苯氧化物产业中,总体的供需稳定增长,尤其是苯甲酸,近年来出口比例持续增加,与原料甲苯的价差也愈发明显,但该产业体量较小,无法对甲苯市场产生实质性改变。
  其余领域的发展较为稳定,甲苯很难在这些领域有所突破。



甲苯氧化物产品市场发展较为稳健,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进入


  甲苯氧化物是指甲苯通过不同程度的氧化反应分别生成苯甲醇、苯甲醛和苯甲酸。这3种产物中,苯甲酸工艺难度最低,且消费量最大,占甲苯氧化物的90%以上。
  苯甲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甲苯空气氧化法、甲苯氯化水解法和邻苯二甲酸酐脱羧法。目前国内生产企业全部采用甲苯空气氧化法,该工艺已经比较成熟,相较其他工艺过程更简单,收率更高,对设备的腐蚀性及产生的污染更小,符合化工行业的清洁发展方向;且通过不同的工艺参数和催化剂,可以选择性地使另外两种氧化物(苯甲醛和苯甲醇)的收率提升,因此国内外企业多选择这一工艺路线。
  2018年全球苯甲酸产能约91万吨,其中欧洲地区产能约28万吨,代表企业为艾默拉-卡拉玛(20万吨,来自原帝斯曼装置)、伊士曼化工(4万吨)。中国大陆地区产能约50万吨,达到全球产能的5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苯甲酸供应商,其中代表企业为天津东大(10万吨)、武汉有机(8万吨)和湖南弘润(4万吨)等,大部分生产企业在行业中时间较长,且依托各大炼化企业,原料供应稳定,受下游用户认可度高。
  2018年全球苯甲酸产量约45万吨,其中欧洲地区产量约16万吨,开工率约58%;中国大陆地区产量约23万吨,开工率约47%,与欧洲地区有所差距,但该差距并不是完全由生产工艺造成。
  首先,甲苯氧化反应会出现副产物,这是由于甲苯无法100%达到相同的氧化程度,因此总会有苯甲酸、苯甲醛和苯甲醇同时存在(还有其他少量苯甲酸酯,联苯等副产物),若只计算苯甲酸收率,开工率会因此有所下降。事实上甲苯氧化产物作为我国“十五”规划中发展的产品,如今其工艺已经较为成熟,前文已经介绍,该工艺理论上可以自主选择苯甲酸、苯甲醛和苯甲醇的收率。因此,如果苯甲醛和苯甲醇这两种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收率增加,那么以苯甲酸计算的开工率必将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影响,加之2017和2018年新投产的装置并未释放产能,导致我国苯甲酸开工率有所下降。总体来说,以苯甲酸为首的甲苯氧化物产业供应较为稳定。
  甲苯氧化物的下游消费也呈稳中上涨的趋势。以苯甲酸为例,其最大的应用领域为防腐剂,基本是苯甲酸钠为主的苯甲酸盐类(还有少量苯甲酸铵,苯甲酸钙以及苯甲酸),苯甲酸钠则大量应用于食品中作为食品防腐添加剂。虽然苯甲酸大量食用对人体有一定毒性,但国家相关食品标准对苯甲酸添加量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老幼及孕妇等人群的专用食品中严禁添加苯甲酸钠。虽然现在随着国民饮食习惯及健康意识的提升,无添加食品及更优质的防腐添加剂(如山梨酸钾)在逐步提升市场占比,但总体来说苯甲酸钠还是有着较为稳健的发展前景,苯甲酸的消费也将得到一定保障,2018年该领域占苯甲酸消费的55%以上。
  其他领域中,苯甲酸酯增塑剂前景较好,该类增塑剂可以用于代替一部分邻苯类增塑剂(如DOP)。邻苯类增塑剂由于存在一定致癌风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被替代,我国未来也必将顺应国际趋势,选用其他增塑剂逐步替代邻苯类增塑剂,因此苯甲酸在此领域也将有着不错的消费增长。
  苯甲醛和苯甲醇受制于生产工艺(如氯化法产品无法用于食品及日化行业)及收率问题,目前还依赖进口。不过由于其本身市场体量太小,因此对于甲苯氧化企业来说,可以提升产物中副产物苯甲醛和苯甲醇的收率,满足需求量。目前5万吨以下的甲苯氧化装置投资为1亿元左右,相较生产对PX辄数十万的投资要经济得多。


总结


  甲苯氧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对于中小型甲苯生产企业(低于40万吨)来说,值得考虑向此行业发展,将全部或部分甲苯延伸至甲苯氧化产业中。这样既可以提升自身产品经济效益,也可以减少投资,避免与大型化工企业在PX领域进行竞争。但不得不提的是,若要选择生产甲苯氧化物,应当以苯甲酸为主,并且配套苯甲酸钠装置,这样才能在供需方面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


李宇实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咨询师,毕业于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拥有3年化工咨询从业经验,专注于精细化学品行业信息研究与咨询。其专长领域涉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农化等。李宇实曾在《中国针状焦市场分析报告》《功能化学品领域新业务发展研究》《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国市场调研及竞争对手分析》《中国硝基胍市场调研报告》和《中国聚酰亚胺市场调研报告》等十余个咨询项目中担任咨询顾问的角色。


5c9df45e202d5.jpg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