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硫磺:原料成本高企 竞争压力山大
2019年13期 发行日期:2019-06-28
作者:■ 天津石化运输销售中心销售室 李铁

一、我国硫资源供求状况

  (一)供给情况
  我国硫资源开发结构与国外不同:一是我国天然硫磺矿很少,由于技术经济原因,几乎没有开采,在国内的硫资源开发总量中可以忽略不计;二是国产硫磺主要来自原油、天然气回收,目前以原油回收硫磺为主。我国现有油、气回收硫磺的生产能力约1024万吨,实际产量大约在620万吨左右。其中涉及原油加工回收硫磺的产能约654万吨,天然气田回收硫磺的装置产能大约324万吨。近年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大型炼油装置项目的审批及投建周期被拉长。与此同时,国内对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不断快速增长,促使国产硫磺数据中来自天然气回收的硫磺占比不断增长。截至目前,我国以天然气回收硫磺的主要生产企业有中石化旗下的普光气田、元坝气田,中石油旗下的川东北气田一期和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另外,在建和计划建设的项目中石油旗下的安岳气田,川东北气田二、三期项目以及中石化的彭州气田。预计到2025年,我国天然气净化回收的硫磺生产能力可达到450万吨,将继续为缓解我国硫磺供不应求的局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煤炭生产与消费大国,近几年我国在煤制硫磺方面亦取得明显的成绩。目前在国内各地已经建成的以煤化工回收硫磺的企业已有多家,其装置生产能力合计近50万吨,其中不乏有像中天合创、神华国能这样的大型综合生产企业。随着相关硫磺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更多能源集团的加入,相信未来十年内,煤炭回收的硫磺会成为国产硫磺资源的重要补充。
  综上所述,随着相关硫磺回收装置的陆续建成投产以及我国原油加工量的不断提升,至2025年全国从石油炼化、天然气净化回收以及煤化工回收的硫磺产量有望突破900万吨,该产品的进口依存度或降至五成以下。
  (二)需求情况
  化肥工业、沥青和混凝土是硫磺的主要消费领域。目前,我国硫磺主要用于生产硫酸,其余的直接应用或生产深加工产品。硫酸消费中60%以上用于磷肥的生产,化工方面用酸量最大的是硫酸法钛白粉,占工业用酸的27%。磷肥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中等地区,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地区,一般来说,硫磺制酸装置多为企业配套装置, 很少有企业单独新上硫磺制酸装置来达到盈利目的。
  2018年国内硫酸产量在8600万吨左右,其中45.8%为硫磺制酸。由于近几年不断增加的冶炼酸产能,冶炼酸在硫酸市场占比逐渐增加,其价格直接影响到硫磺酸的走势。而冶炼酸成本低廉,价格方面有更多灵活操作的空间。目前国内已投产的30万吨以上的大型硫磺制酸装置有70余家,但近年来硫酸制酸产能增速明显放缓,2019—2021年只有2~3家硫磺制酸装置计划投产。
  下游市场方面,磷肥市场最近两年持续低迷,无论是国内消耗还是出口,表现都不尽人意,开工率持续下降。近年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显著,化工用酸需求缩减,国内硫酸消费量不增反降。但硫酸产能会进一步增加,2019—2021年国内将有1000万吨左右的新增硫酸产能。新增产能中大部分为冶炼酸,硫磺酸和矿石酸占比非常少。这也说明硫磺制酸在硫酸市场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对硫磺的需求量降有所缩减,2018年国内硫磺酸产量在3785万吨左右,需求量在1260万吨左右。但考虑后期新增产能有限,冶炼酸产能不断增加,预计2019年硫磺的需求量将会达到1200万吨,2025年将达到1300万吨,不会有大幅增长。


二、市场趋势


  (一)进口情况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硫磺进口国,进口硫磺主要用于生产硫酸,其中60%以上的硫酸用来生产化肥。进口资源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沙特、卡塔尔、阿联酋,比例达40%~45%。其他主要进口来源地包括韩国、日本、伊朗、加拿大、土库曼、印度、俄罗斯等。自2010年起,我国硫磺进口量整体呈现出先扬后抑的态势(见表1),其中2011年、2013年、2014年、2017和2018年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同比减少现象,而2012年和2015年的同比增长较为明显,2016年的同比变化幅度最小。近年来,由于摩洛哥、中东地区均有新的下游装置投入使用,在国际供需关系中,中国进口硫磺资源面临竞争。以往我国硫磺表观消费数据大致在1700万吨附近。由此推算,在国产资源逐年增长的背景下,未来几年我国的硫磺进口数据或面临逐年回落的局面。
  (二)价格走势
  2010—2015年我国硫磺的价格走势没有规律可寻,相比较而言整体走势只是越发收窄而已。在经历了2010年的大起大落以及随后两年多的大势走低的行情后,2014—2015年国内硫磺市场的走势趋于“谨慎”。自2014年初至2015年底,国内硫磺市场价格整体以震荡走势呈现,但幅度较2013年以及之前的行情明显减弱,波动区间大致在950~1410元/吨之间。其原因与化肥出口关税的降低有关,工厂在权衡出口与国内市场行情之后开工保持正常,价格更多的是受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尤其在进入2015年之后,硫磺市场波动继续呈现放缓势头,化肥出口的全年放开使得工厂方面开工率得以保障,加之大厂对于原料采购的灵活多变,使得市场起伏明显小于之前的年份。但随着国际磷肥产能的进一步增加,磷肥出口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冲击,其数据的下滑也使得国内硫磺市需求面的表现受到压制,其价格自然以整体下行的趋势呈现。但从2015年底开始,由于受外盘价格不断走低的影响,加之国内港口库存一直高位呈现,使得国内硫磺市场“迈入”又一波历史低位调整期。在此期间,长江市场颗粒价格一度接近2013年7月的历史最低点。而伴随着港口库存的不断减少以及外盘资源价格的回调,国内硫磺市才开始慢慢恢复。在经历2017年初期的一波市场弱势整理之后,国内硫磺市才迎来一段大举上行之旅。其原因无外乎外盘价一直以坚挺态势呈现,加上国产资源尤其是普光价格的及时上行支撑,此外港存的相对低位以及港口到货量的同比减少,综合导致行情出现翻天覆地的疯狂涨势。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价格不断刷新近几年的数据最高点,虽未能再创“神话”,但已做到让人印象深刻。
  进入2019年,国内硫磺市场价格走势似乎更像是2016年行情的翻版,只是整体价位明显高于当时的水平。就影响因素而言:①受制于下游磷肥行业疲软的发展态势。自年初开始,下游磷肥市场就经历“滑铁卢”,其下游需求的不佳表现,致使磷肥企业成品库存滞销积压,企业开工率一降再降,链式反应至原料,硫磺市场价格只得不断向下调整。②国产资源量又有明显释放的预期。早在去年年底,产能52万吨的大连恒力项目就已进入建成调试阶段,其正常运行后月产3万吨预期进一步提升国内资源供量的事实,这在下游需求迟迟未有好转的背景下,市场心态难言有信心。③国际市场价位难给支撑。从2019年1月算起,作为中国主要进口硫磺资源地的中东三国中的卡塔尔、阿联酋,其月度合约价就呈现一路下滑的态势,截至5月份卡塔尔、阿联酋月度合约价较去年12月的价格分别下降33美元/吨和55美元/吨,硫磺国际价格的走软使得国内市场亦难找寻到有利的支撑。
  (三)市场预测
  后市来看,下游磷肥对于硫磺市场的支撑表现难言乐观。从采购方面来看,当面对相对高位的原料价格时,下游企业所表现出的抵触情绪颇深,采购多遵循着随行就市的按需采购与外盘资源相结合的灵活方式。此外,随着国产资源数量不断提升,其采购方向又得到有利的补充。这对于磺市需求的打开程度有着发散的作用,强力的支撑效应出现的几率被压制。从下游的表现预期来看,复合肥对于磷肥行业的影响亦是悲大于喜,其在需求面的拖累有较大的概率会传导至国内硫磺市场。此外,环保、运输及地方政策等因素的压力依然存在,从而对磷肥企业的开工率产生抑制作用。因此,2019年国内硫磺市场需求面还要面临相对严苛的考验。
  此外,单从硫磺市场自身的数据来看,2015年至今国内硫磺表观消费量基本在1700万吨左右,随着近两年进口量的减少和国产比重的增加,进口依存度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数据显示,2015、2016年我国硫磺进口依存度在70%附近,而该数据到2017年就已降至65.8%,2018年大致在63%附近,而后续进口资源价位相对较高态势恐延续,至此国产资源的优势及发展或进一步被推动。迈入2019年,若恒力石化、浙江石化按计划投产,且其他现有生产企业正常运转,2019年国产硫磺数量将有“超650”的可能,届时国内硫磺表观消费数据若无大的变化,进口硫磺数量或减至1050万吨左右。
  国际市场方面,沙特、 摩洛哥 OCP占据成本及地理位置优势的局面持续,并且其后期至2020年还有增产的计划,此趋势势必压挤压中国磷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空间。首先,摩洛哥2017年增产的300万吨和沙特增加的300万吨磷肥装置继续在与中国市场争夺原料硫磺,国内磷肥生产企业原料成本暂难有明显下降的预期。其次,国内磷肥生产企业的化肥成品还会与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若人民币与美金在汇率上出现良好表现,国内磷肥企业的出口形势将面临不小的难题。
  综合来看,磷肥市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在未来的一年中将面对更多的难度和挑战,由此继续折射出国内磺市的困扰,其行情还要承受相应压力。


三、我国硫磺产业发展建议


  虽然近几年我国通过增加天然气田的开采、原油加工量的提升,以及新炼油装置的投建、扩建,不断增加国产硫磺的产量,但目前硫磺依旧是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产品。纵观硫产业链发展,行业依旧面临着高成本原料进入,下游产品再与国际产品激烈竞争的残酷局面。另外,越来越严苛的环保要求,使得硫资源在运输中又要面临成本增加的后续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石油炼制、天然气净化、煤化工回收、合成氨生产等过程中硫磺的回收利用水平,实施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增加国内硫磺供应,以增加国内硫磺资源供应、缓解供求紧张的局面。此外,还可适当增加或扩建国内炼油装置和天然气田,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的基数。
  其次,倡议上下游企业联合、利用合理的市场操作,自行研讨或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实现行业联合采购策略,让国际市场听到“中国的声音”,从而掌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乃至定价权,以降低进口硫磺的采购价格。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