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岁末,一场发端于武汉、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不仅极大地威胁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给鼠年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农化是支农的重要行业,正在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在目前疫情下,我国农化行业将受到多大影响?又当如何应对?
一、疫情对我国农化行业的负面影响
一是疫情影响了农化行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出于疫情防控需求,道路管控、原辅材料外购影响以及人员自我防控需要,一些农化企业不得不停产。虽然目前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复产工作工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真正恢复满负荷生产还需一段时间。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生产开工日期仍受限,工人不能到岗,工厂复工受到原材料、员工、交通、运输、地方政府等多重影响,导致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压力很大。
当前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销售,为全年营销工作和销售任务完成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2019年底,氮肥、磷肥、钾肥等基础原料价格低迷,农药大部分原药价格下滑,直接导致肥料农药生产企业原料存储不足。加上春节来临较早,绝大部分企业都把生产量安排在春节后,在目前开工时间都不确定的当下,农资企业销售的不确定性又大幅度增加。加之疫情前计划的订货会、农民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等基层促销推广工作无法按计划开展,物流配送、常规销售难以完全恢复常态。
二是疫情影响了农资市场供求关系
由于各个城乡、社区、村庄严格管制抗疫情,许多城乡农贸批发市场关闭,农产品无法实现正常销售,这将引发一连串后续反应——种植户当季没有收入,就无法维系下次农业投入,尤其是果菜受制于物流价格低迷,将挫伤农民投入的积极性!春耕在即,假若一旦疫情延续时间过长,春耕生产恐受影响,如南方早稻种植面积可能会大幅减少,改种一季稻,在一些地区可能会降低对化肥、农药的需求,给农资市场带来一定程度影响。
从目前看,南方市场受影响大于北方(南方农资市场启动得早);蔬菜作物用肥用药受影响大于果树。对大田作物的影响要看疫情持续时间长短,疫情持续时间越长,保春耕的压力就会越大。
三是疫情对于农化企业资金链影响较大
从疫情开始就有业内人士大声疾呼,“在接下来几个月里,没什么比现金流更重要的了”。这次疫情将冲击到各个行业,赊账、欠款必然增加,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也将面临资金紧缺的问题。开工日期受限,停工停产影响了农化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但人员工资、社保费用以及抗击疫情企业开支增加等对于资金链的影响不小。流通环节的成本增加,批发零售企业货物不能正常流转,但是租金、人员工资社保等支出却得继续。还有因开工受限农化行业上游原料包装等材料价格将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加之运输、物流等流通环节成本增加,对于农化企业正常的现金流影响很大。如何保障疫情下农化企业资金链的安全,成为当前农化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四是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化行业的进出口贸易
我国是钾肥、磷肥的进口大国,也是氮肥的出口大国,我国的农药生产绝大部分出口,农药基本形成了过保护期农药中国供应世界的格局。疫情对农化企业的影响不可低估,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国外客户对中国货物实行严苛的检疫制度势必会对中国化肥、农药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
历来一季度正值春节,外贸波动比较大,今年疫情与春节重叠,未来数月的出口将呈现重大变数,短期内的贸易额及贸易量的下滑在所难免。
我们也应当看到,国务院各部委、各地政府已经出台或正在出台对企业的帮扶政策,这些政策将会稀释对冲甚至抵消疫情的负面影响。近期,江苏、山东等多地相继发布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中小企业的帮扶措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表明态度,要对疫情影响大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加大补助,提供金融、政策等各种帮扶,这将有力地减弱疫情的负面影响。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疫情短时间内对农资行业影响不大。第一季度农资用量不大,市场以消化冬储库存为主,尤其是化肥、农药2019年的冬储可以满足第一季度的大部分需求;春节期间主要生产企业(原药、尿素等)并未停产,根据一般企业原料常规备货45天左右,不会因农资原料供应影响产能;一些农药制剂企业、复合肥企业会受迟复工的影响,但因时间不是太长,十天半个月内的延迟复工造成的产能影响可以通过后期提高生产负荷弥补。在技术服务和营销促进上,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电话、网络和微信的作用,做好客情维护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影响。
因此,农化业的未来如何?不仅取决于疫情长短与疫情防控的成效,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且更多的因素在于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免疫力”。“免疫力”强不强,能否有效消除疫情影响,是非常长期衡量一个农化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疫情下的应对策略
疫情之年,农化企业要善于把握行业与市场之变的特点,抓住关键,大胆创新,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1.农资电商应抓住机会。在看到疫情给农化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机遇所在。疫情带来了行业和市场之变,而在变中才能有机遇。疫情加剧了行业的变局和新秩序的建立,如疫情下,农资电商和线上农业服务的机遇空前。农资电商的物流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在这次疫情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过去农民更加依赖面对面交流的线下服务模式,但疫情的到来必将导致线下服务难以接续,而进行远程精准服务将会更受到农民的欢迎,而这种远程服务能力将会是农资行业中服务能力更强企业的一个机会,对整个行业服务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
2.大力进行智能化工厂建设。智能化工厂在应对疫情等风险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正在进行的这场防控疫情的严峻斗争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疫情下,机器代替人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种养殖效率和效益的模式及方法的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是最为直观、具体的呈现,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比人工效率高)、保障质量(比人工稳定可靠)、规避安全风险(不怕意外)和降低劳动强度(不怕苦累)、减少病毒传播,提升企业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威力。
疫情后,两化融合步伐将加快,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将得到空前重视,以智能化生产减少人力,以大数据安排季节性安全库存,以移动互联网传播代替线下宣传,以省工省力代替密集型生产劳动等等。智能化工厂建设将如火如荼。因此,农化企业要未雨绸缪,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多领域集群式技术创新和扩散应用为核心,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5G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化工业深度融合,推进我国农化工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
综上所述,预期疫情之年中国农化行业仍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市场空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丝毫挡不住中国农化业向前发展的脚步。
后记
2月1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印发的《关于稳生产保春耕保市场 努力把疫情损失降到最低的紧急通知》指出,抗击新冠肺炎战役正处在关键时期,同时广大企业已陆续开始复工生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物流受限、人员短缺、资金不足,对行业应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春耕临近,各项物资供给需求迫在眉睫,要求广大企业统筹考虑各种问题及因素变化的影响,共同维护行业平稳运行,扎实推动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目标高质量完成。要加强市场分析与监测,保障化肥农药、柴油等春耕急需产品以及下游产品所需原料的生产供应。
据央广网报道,目前,全国多地农户戴着口罩在田间劳作,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不耽误播种。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春耕生产将由南向北陆续展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时,要确保物流渠道畅通,有序推进备春耕。
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药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各省区市县也于近几日陆续下发文件迅速做出部署,保障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
一年之计在于春,“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即便有疫情的影响,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引下,在广大农化及相关企业的努力下,2020年的春耕终将排除万难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