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9年,国内丁二烯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在自给率逐渐提升的情况下,丁二烯依旧不“安分”,大行情难有,小行情却不缺席。目前丁二烯市场发展已进入相对成熟期,行业进入门槛较前期有所降低,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到丁二烯行业。但是整体来看,产能仍然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手中,民营力量占比相对有限。且目前货源多数以互供、合约形式为主,现货流通量占比相对偏小。由于丁二烯属于乙烯装置副产,其供应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乙烯裂解装置的开工情况。宏观环境对于所有石化产品均有一定影响,但是具体到丁二烯产品本身,多数还是受其自身的供需影响为主。目前国内丁二烯市场供应量仍略低于需求量,需要依赖一定进口货源补充。
供应量继续提升 进口量稍有下滑
近5年国内丁二烯产能和产量均维持上行走势,国内供应量继续提升。截至2019年,国内丁二烯产能达405.9万吨/年,增速在4.37%,新增产能主要有内蒙古久泰能源及南京诚志永清能源累计17万吨/年。按企业性质来看,目前国内产能仍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总占比在56%,较2018年降低3个百分点。按生产工艺划分,目前仍然是以碳四抽提工艺为主;2019年氧化脱氢工艺占比有所提升,主要是因为年内新投产的两套丁二烯装置均为氧化脱氢工艺;暂时没有碳四抽提工艺丁二烯装置投产。目前来看,碳四抽提工艺无论从成本还是规模性优势来看,均优于氧化脱氢工艺。按分部地区来看,国内丁二烯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占比为45%。其次是东北、华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东北及华南地区年内由于无新装置投产,产能占比较2018年稍有下滑。随着新产能的逐渐释放,加之年内国内丁二烯装置检修数量偏少,国内丁二烯产量增加明显,2019年国内产量在300万吨附近,同比增加9%。
在进口方面,2019年国内丁二烯进口量在29万吨附近,较去年稍有下滑,但是跌幅不明显。前几年由于丁二烯产能增速偏慢,且新增产能利用率不高,国内对进口货源依赖度偏强。但是随着近几年陆续有丁二烯装置投产,且新投产装置开工情况尚可,对国内市场货源存在一定补充,相应国内对进口货源依赖度稍有降低,表现在进口量上呈逐年递减的态势。从进口来源地来看,韩国仍占据榜首,但是其占比较往年已出现一定下滑,2019年占21%的进口份额。其次是伊朗,年内伊朗货源因为国际关系影响,流入我国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加,其占比也出现明显提升。荷兰货源占比相对平稳,其次是中国台湾、泰国、阿曼、印度、新加坡。进口量收发地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这两个省份占比高达88%;主要进口海关为南京海关及宁波海关,它们是国内丁二烯进口量最大的海关。其他地区进口量则相对偏少,华南地区随着壳牌二期丁二烯装置的投产,丁二烯进口量较前几年也出现一定下滑。
消费量延续增加趋势
近5年国内丁二烯消费量延续增加趋势,2018年增速稍放缓,但2019年增速又恢复至5%以上,消费量达330万吨。2019年丁二烯暂无新的下游领域出现,仍以传统下游消费领域为主。多数下游行业对丁二烯消耗量均有增加,尤其以SEBS、SBS及ABS行业增速相对明显。下游消费结构来看,顺丁橡胶仍然是丁二烯最大的下游消费领域;丁苯橡胶位居第二位,占比19%,较前几年有所下滑;ABS位居第三,占比18%,近年一直维持增加趋势;SBS占比14%,整体也较前几年有所增加,SEBS占比也有小幅提升;其余如丁腈橡胶、合成胶乳在丁二烯下游消耗占比变化不大,此部分需求相对平稳,年内也无新装置投产。下游消费地区来看,消费仍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占比为49%,多数丁二烯下游行业集中在江浙及山东地区,因而对丁二烯消耗明显;其次是东北地区;再次是华南及华北地区。此四部分地区对丁二烯消耗量占比在86%附近,剩下的华中及华南地区丁二烯消耗量偏低,仅分别有1套SBS及顺丁橡胶装置。
价格走势及盈利情况
近5年来看,国内丁二烯市场价格除了2017年初暴涨暴跌以外,其余时间相对均比较平稳,维持在万元线附近。2016年底到2017年初,受下游需求恢复性增长支撑,产能方面却无明显增加影响,价格快速上行。但是由于随着丁二烯价格快速上行,下游产品价格跟涨幅度有限,导致多数下游行业成本压力明显,进而反作用于丁二烯市场,使其价格下跌亦相对迅速,塑造了一波魔鬼行情。
2019年上半年以来,国内丁二烯市场整体维持震荡下行后小幅整理走势。2019年一季度末,市场价格跌至相对低位以后,市场整体上行乏力,维持小区间整理为主,市场价格同比明显走低。2019年三季度,市场价格有所上行,创年内新高。但是2019年第四季度价格快速回落,三季度涨幅基本全部回吐。目前碳四抽提装置生产的丁二烯仍然是国内货源供应的主体,占总产量的93%左右,整体利润情况也要明显好于氧化脱氢装置,单吨平均利润比氧化脱氢工艺高5000元/吨左右,这也是其开工情况明显偏高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氧化脱氢装置产量维持递增趋势,但是由于后期新投产的装置以大乙烯配套丁二烯装置为主,氧化脱氢暂无新增产能,后续此种工艺产量增加或相对有限。且随着大量丁二烯装置的投产,丁二烯价格或承压。受此影响,后期氧化脱氢装置开工情况或将进一步降低,整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未来将供应过剩
未来5年我国丁二烯产能将增加明显,2020年是丁二烯新装置投产最为集中的一年,年内预计有浙江石化、恒力炼化、盘锦宝来、烟台万华、中化泉州、中科炼化和中韩乙烯扩建等累计78万吨/年丁二烯装置投产,对国内市场货源形成明显补充。2021年将有古雷石化、盛虹石化、海南乙烯及鲁清石化累计60万吨/年装置投产。2022—2024年,累计有68万吨丁二烯装置投产。截至2024年底,若以上装置投产计划无明显延期,那么国内丁二烯产能将达到612万吨/年,较2019年增加206万吨/年,对国内供应量补充明显。
从需求方面来看,未来5年丁二烯下游新增产能累计有426万吨/年。其中增加比较明显的是ABS、SBS及己二腈领域,新增产能分别为220万吨/年、47万吨/年和90万吨/年。其余下游行业产能增加相对有限,对丁二烯消耗量增加不多。按照理想情况核算,若此部分新投产装置能全部如期投产,且维持满负荷开工状态,那么截至2024年底,丁二烯新增需求消耗原料量在160万吨左右,远远小于丁二烯供应的增长量。
由于后期丁二烯装置多数为大乙烯配套,除去例行检修以外,其开工情况不会有很明显的下滑,整体开工水平理论上要高于下游行业开工水平。因此,预计未来丁二烯国内市场供应明显呈过剩状态,供应宽松局面将逐渐凸显。就2020年来看,随着国内丁二烯装置陆续投产,丁二烯市场运行重心或继续下移,市场整体运行区间在6000~10000元/吨,高价或出现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预计将达10000元/吨;低价或出现在一、四季度,将在6000元/吨附近徘徊。
目前来看,对丁二烯价格影响最大的仍然主要是供需面,宏观环境及行业政策等对其价格影响不大。整个产业链来看,目前盈利仍主要集中在上游,但是随着国内供应能力的持续增加,整体盈利能力或下移,产业链整体发展情况趋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