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近10年来,国内甲醇的产能和需求增速均保持较高水平。煤制甲醇在国内市场占主流,占比达76%。受伊朗甲醇大量进入中国的影响,2020年仍将是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
我国煤制甲醇占比76%
甲醇是一种化工中间体,其传统的下游产品为甲醛、二甲醚、醋酸和MTBE等。随着新兴下游的发展,从2014年开始,甲醇制烯烃(MTO)对甲醇的需求超过甲醛成为最主要部分,甲醇燃料等占比也不断增加。
甲醇中下游消费用途比较广泛,随着煤制烯烃的快速发展,烯烃已成为国内甲醇最大的终端消费领域,约占甲醇总消费量的45%;其他消费量比较大的终端产品为 MTBE、甲醛、醋酸和二甲醚等,但消费量占比均在7%以下。甲醇燃料目前占甲醇总消费需求量的3%左右,随着国家甲醇汽油的大力推进,该消费需求或快速提升,但目前并未大幅增长。
甲醇的制备工艺从原料上来看,主要有天然气制甲醇、煤制甲醇和焦炉气制甲醇等3种。欧美国家及中东目前主要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制备甲醇,国外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制备占比达到95%以上,该路径具有投资低、无污染,无需过多考虑副产物销路等优势。
我国制备路径与国际主流制备路径有所不同,由于我国“贫油富煤少气”的能源结构特征,我国甲醇制备原料主要为煤,此外还有部分企业使用焦炉气为原料制备甲醇,这也是我国特有的甲醇制取技术特点,目前我国煤制甲醇、焦炉气制甲醇和天然气制甲醇占比分别为76%、17%和7%。
伊朗甲醇冲击国内市场
甲醇是重要的中间品,中下游消费需求广泛且在不断扩展。2009—2019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从1591万吨/年上升到7288万吨/年,年均消费需求增长幅度达到35.81%,是国内需求复合增速较快的化工品之一。
为匹配国内甲醇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甲醇产能也快速扩张,2009年国内产能为2391万吨/年,到2019年已经达到8812万吨/年,年均产能增长幅度达26.85%。2019年,我国甲醇总产量为6216万吨/年,平均开工率为70.5%,开工率有逐年提升的趋势。
目前国内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和华东,占比分别为32.9%、30.7%和19%。国内大部分外购甲醇的区域为华东、山东等地,国内流向也从内地流向华东、山东等地。
从表1可知,2019年国内共投产甲醇装置8套,产能共计为435万吨/年,煤甲醇总共投产装置6套,产能共计为390万吨/年,占甲醇总产能的89.66%。
从表2可知,2020年国内预计投产装置为13套,总产能为992万吨/年,其中煤甲醇投产装置7套,总产能为685万吨/年,占甲醇总产能的69.05%。可见2020年国内的甲醇产能释放压力远大于2019年,其中煤制甲醇投产产能大幅增加295万吨/年,增长幅度为75.64%。2020年产能释放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但因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影响,预计全年甲醇的供应压力将较为沉重。
2020年MTO装置预计投产4套,其中3套需外购甲醇,对应外购产能约460万吨/年;而2019年MTO投产(扩产)装置6套,其中5套需外购甲醇,对应外购产能约为798万吨/年。2020年与2019年相比,配套甲醇产能基本持平,而外采甲醇产能则显著缩减。随着国内甲醇产能的投放,进口依赖度呈现下滑的趋势。2009年,国内进口依赖度为30%左右,2015年下降到9%;自2016年到2019年,国内进口依赖度为15%左右;2019年相比于2018年和2017年进口量和进口依赖度增加主要是因为伊朗装置投产,在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后,伊朗甲醇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而国内出口量较小,对甲醇消费需求影响不大。
从表3可知,2019年国外(不含美国)投产1套装置,产能为230万吨/年。2020年, 国外(不含美国)预计投产4套装置,总产能约为450万吨/年。2020年国外的产能释放压力也大于2019年,因此国内受外部市场的冲击也会大于2019年。
从国内甲醇进口量来看,2019年全年进口1090万吨/年,占比超过10%的国家和地区有5个,主要集中在中东,其中伊朗进口量最大,占比约为33%。2019年和2020年,国外主要投放产能均在伊朗,预计2020年源自伊朗的进口量还可能会继续增加。
目前,国内外购甲醇制烯烃的装置大多在沿海,国内煤甲醇产品主要从内地流向沿海,因此沿海价格一般高于内地。
仍将延续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
从煤制甲醇的供需关系看,在供应端,如果国内外计划项目均按时投产,2020年(国内约为1000万吨/年,国外除美国约为450万吨/年)供应压力大于2019年(国内约为470万吨/年,国外为230万吨/年)。从消费需求看,MTO仍是当前甲醇最大的下游消费品种,甲醇燃料或有所增加,但幅度较小。从MTO的投产来看,2020年消费需求的绝对量约为460万吨/年,小于2019年的800万吨/年。由此判断,甲醇供需关系将呈现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
煤制甲醇行业主要受制于下列因素:
其一,国家对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政策。煤制甲醇作为替代能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由此将扩展至煤化工产业领域,从而拓展煤甲醇的消费需求。
其二,国际能源价格。由于国际甲醇生产装置中90%以上采用天然气作原料,因而天然气价格的波动。必将直接影响国际甲醇价格的波动,同时天然气价格波动,也对国际、国内原油价格和煤炭价格波动构成影响,继而对国内煤制甲醇生产成本产生间接影响。
其三,国内外新增产能。国内外新增产能规模往往达到年产百万吨/年水平,一旦投产开工,将显著增加甲醇供应量。
其四,国内外大型装置减停产。由于煤制甲醇装置日趋大型化,年产百万吨/年级装置已投入运行,一旦出现检修或意外停车,将对市场供应产生显著影响,继而引起价格剧烈波动。
其五,中下游消费需求。预计未来全球煤制甲醇消费需求主要增长来自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国内替代能源发展及MTO产业化推进,都将进一步增加煤甲醇及其下游产品的需求。
其六,生产成本。国内甲醇生产以煤炭、天然气和焦炉气为原料,其中以煤炭为主导,天然气次之,焦炉气所占比例近年来有所增加。因此,国内煤炭价格和进口煤炭价格对煤制甲醇生产成本会产生重要作用。
其七,进出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甲醇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甲醇进口量和进口成本对国内市场供需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其八,运输成本。国内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消费地则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国内大部分在建、拟建甲醇项目处在内蒙古、陕西、宁夏等西北地区,而当地的甲醇生产企业拥有铁路专线的为数不多,多数企业外销甲醇仍以汽运为主,因此汽运成本在甲醇销区价格因素中有重要影响。
其九,国内外甲醇市场价格联动程度。近年来,国内甲醇进口依存度大体呈逐年提高的趋势,超过10%。国内甲醇市场与国际甲醇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甲醇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对国内甲醇市场的供需关系的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十,库存。甲醇仓储需要依托专业的液体化工仓库进行。在当前国内甲醇供应与消费的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并受相关运输条件影响较大的背景下,甲醇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价格与当地库存水平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