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对于国内燃料乙醇来说是调整的一年,行业扩张速度放缓,临近年底乙醇汽油推广减速,对燃料乙醇市场影响不言而喻。在新投建产能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减弱,以及中美关系风云变幻行情下,燃料乙醇行情不断受到冲击,行业同比盈利大幅萎缩。受到竞争加剧影响,行业新进入者为尽快打开下游市场,不得不降价让利于贸易商或下游,进而导致产业链盈利处于低端水平。
在争议与困扰中前行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目前我国燃料乙醇主要以玉米为原料,而且玉米在未来一段时间仍是最为可靠、性价比最高的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国内燃料乙醇的主要生产区域是东北和华东,东北作为我国玉米的主产区,未来将是燃料乙醇的主要货源供应地。
燃料乙醇作为汽油添加剂使用时,通常是经过改性之后与汽油调和组分油按照一定比例调和混配而成,可以提高辛烷值,减少矿物燃料对大气污染。车用乙醇汽油不含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含氧添加剂,按照添加体积比例分为E10、E15和E85等种类。我国目前所用乙醇汽油为E10,即采用90%体积比的乙醇汽油调和组分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
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乙醇汽油。2018年8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协调稳定发展生物燃料乙醇行业的总体布局,鼓励发展以乙醇汽油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并通过生产燃料乙醇消化部分粮食品种过多库存。会议决定,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试点省份基础上,进一步在天津等地推广乙醇汽油。
乙醇汽油推广以来,一直在争议与困扰中前行。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仅有吉林、黑龙江、辽宁、安徽、河南、广西、江苏、山东等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实行乙醇汽油。
虽然国家要求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但实际上我国十几年的乙醇汽油推广一波三折,唱衰、呼吁停用之声从未停息。目前,乙醇汽油在东北三省应用情况最好,市场占有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达到90%以上。由于宣传和监管到位,天津市自2018年10月开始使用乙醇汽油以来,市场情况也非常好。
然而,在其他推广省份的部分地区,乙醇汽油市场占有率一度呈现逐年下滑趋势,甚至部分地区暂停推广使用。例如,安徽省宣城(2015年10月)、黄 山(2016年2月)、马鞍山(2016年5月)已先后停用乙醇汽油。湖北省一度仅剩下武汉、随州、孝感三地市使用乙醇汽油,宜昌、荆门、黄石和鄂州2009年停止使用乙醇汽油,十堰和襄阳2016年停止使用乙醇汽油。封闭使用乙醇汽油的河南省2018年共消费汽油910万吨,其中乙醇汽油518万吨,约占57%。广西乙醇汽油封闭推广情况较差,市场占有率不足50%。山东、内蒙和江苏区域封闭使用乙醇汽油情况也不及东北三省。我国乙醇汽油推广地区统计见表1。
从大力推广到热度消退
2019年市场形势悄然生变。12月下旬国家能源局组织相关会议之后,市场关于燃料乙醇和乙醇汽油行业发展“遇冷”的传闻日益增加。有传言称,燃料乙醇的规划产能将缩减一半,并且未开工的项目或不予建设。与之相对应,乙醇汽油的推广也将不再快速推进,在已定推广区域情况下,其他部分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决策。乙醇汽油由原计划的全国基本全面覆盖调整为缩小范围,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由此前的巨大利好而转为热度消退,而燃料乙醇行业未来国投和中粮两大集团占据主要供应定位日渐清晰。
2019年,我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到429.5万吨/年,产量约为300万吨还有大批在建和等待发改委批复待建项目。从地域上看,主要生产装置集中在东北和华东地区,东北地区的燃料乙醇生产装置均以玉米为原料,华东地区生产装置以玉米、木薯为原料,以及煤制乙醇等。图1为2015—2019年国内燃料乙醇实际需求量与供应量的变化情况。2017—2019年,全国燃料乙醇产量增速达31.69%,而2017年至今,燃料乙醇需求量的增幅仅有13.03%,燃料乙醇供应增速远快于需求,印证了乙醇汽油推广进展十分缓慢这一事实。
从目前情况分析,利用国内的闲置及新建产能,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翻番不会有太大问题。因此,我国燃料乙醇货源不会出现断供的问题。相反,由于目前乙醇汽油市场推广和需求速度低于燃料乙醇产量增产的速度,燃料乙醇市场略有供大于求的态势。
表2为2019年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情况,表3为部分在建、拟建、规划的燃料乙醇项目。
从表3可以看出,自2019年以后,国内燃料乙醇新项目大多数处于拟建或筹建状态,装置奠基后,大多没有开工建设。一方面原因是相关手续还没有办下来,以及资金没有到位;另一方面原因是乙醇汽油政策尚未进一步明朗,新进入者担心产品滞销进而影响资金流的回收。
作为能源与农业的中间产品,燃料乙醇对于民营企业的进入未来难度将进一步增加。从当前国家整个布局以及长远发展方向来看,无论对粮食安全、陈化粮工业消费安全,还是核心资源的把控等,都有趋严的倾向。
推广减速影响市场贸易格局
2019年,我国乙醇汽油推广减速对市场实际需求影响较大,从美国进口的燃料乙醇由2018年的41万吨下降为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整体进口量急剧下降。
同时,在2018、2019两年国内燃料乙醇产量快速增长而需求下降的情况下,燃料乙醇的出口或将受到关注。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国投在燃料乙醇出口方面已经率先迈出关键性一步。但我国企业在燃料乙醇出口方面仍面临美国燃料乙醇的较强竞争,我国企业尚需时间验证出口之路。如果相关方面政策优惠能够给力,未来不失为我国乙醇行业发展的一条新思路。
2019年我国乙醇总进口量为4.2万吨,其中改性乙醇进口总量为0.3万吨(而能用于调油的是改性乙醇)。贸易摩擦之后,美国关税增至70%,意味着美国货源进口受阻。在2019年进口改性乙醇中,我国主要进口来源从原来的美国转为南非,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
竞争加剧 如何逆势而上
目前,广东、四川、浙江这些汽油消费量较大的省份仍未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江苏、湖北、山东也仅是部分使用乙醇汽油。未来,我国乙醇汽油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原有推广区域的市场增量;二是新增市场区域的需求增量。我国汽油消费量按年增长率3%测算,2020年汽油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按照80%的市场渗透率计算,年需消耗乙醇汽油1亿吨。
乙醇的保质期通常仅有1个月,并且对储存条件要求特别苛刻,比—般的储存和运输要求严格得多,这将大大增加成本。因此,加快技术改造非常重要,还要开发适当添加剂以提升其性能。一旦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燃料乙醇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另外,我国主要的乙醇燃料企业正在使用玉米和小麦作为原料。在国际粮食危机和全球粮食价格飙升的情况下,燃料乙醇的开发面临着巨大的瓶颈。为了食品安全,国家还禁止建立新的粮食乙醇项目,重点是开发非粮乙醇,并努力实现纤维素乙醇工业化。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已克服了使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难题,生产规模正逐步扩大。
目前,纤维素乙醇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转换系数偏低,从而增加了成本。此外,由于政府解除了私人资本流入燃料乙醇生产的限制,未来几年纤维素燃料乙醇有望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激励下实现迅猛发展。
2020年,随着主要原料玉米的看涨,尽管木薯干价格有下跌可能,考虑到乙醇产业链的持续竞争加剧,预计燃料乙醇将继续处于产业链盈利的低端水平。另外,中美经贸协议文本的达成,意味着未来两年从美国进口的燃料乙醇量必然增加,这也会加剧国内燃料乙醇国产货源的竞争程度,导致国内燃料乙醇工厂之间的更多竞争优势将体现在成本、物流、环保、安监等方面。面对众多挑战,燃料乙醇行业、企业难言轻松,如何在逆势中保持竞争力是诸多从业者热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