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明显下滑,但也出现回稳迹象。全国油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能源消费继续增长,近期各行业复工复产逐步加快,对外贸易好于预期。但是,行业投资降幅较大,市场波动剧烈,化学品需求骤减,企业成本高企、效益大幅下降;国际宏观经济环境日趋严峻。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据统计,1—2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5%;主营业务收入1.49万亿元,下降12.7%,利润总额379.1亿元,降幅50.7%;进出口总额1092.4亿美元,下降3.5%;全国油气总产量6027.1万吨(油当量),增长5.6%;主要化学品总产量下降约5.1%。
(一)增加值和营业收入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5829家,较上年末减少442家,累计增加值同比下降9.5%,同期,全国规模工业增加值降幅为13.5%。其中,化学工业增加值下降12.6%;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6%;炼油业降幅8.7%。
1—2月,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1.49万亿元,同比下降12.7%,占全国规模工业营业收入的12.8%。
其中,化学工业营业收入7465.3亿元,同比下降21.8%;炼油业营业收入5619.3亿元,下降1.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1548.3亿元,增长5.9%。
化学工业中,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制造营业收入分别下降19.9%、20.2%和21.4%,农药和肥料制造下降17.4%和22.9%,涂(颜)料和煤化工产品制造下降27.9%和22.0%,橡胶制品和化学矿采选降幅为27.3%和36.6%。
(二)能源生产加快,主要化学品产量回落
据统计,1—2月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6027.1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5.6%,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主要化学品总量下降5.1%,上年为增长4.6%。
原油生产加快,天然气有所放缓。1—2月,全国原油产量3200.2万吨,同比增长3.7%,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314.1亿立方米,增幅7.9%,减缓1.8个百分点,占油气总当量的49.3%;液化天然气产量144.8万吨,增长4.2%。前2月,全国原油加工量9919.4万吨,同比下降3.8%;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下同)5163.6万吨,下降13.0%。其中,柴油产量2358.6万吨,下降14.7%;汽油产量2044.0万吨,降幅13.9%;煤油产量761.0万吨,下降4.4%。
重点化学品生产总体回落。1—2月,全国乙烯产量351.6万吨,同比增长5.6%;纯苯产量156.3万吨,下降2.7%;甲醇产量722.6万吨,下降2.7%;涂料产量189.8万吨,下降28.7%;化学试剂289.2万吨,降幅12.0%;硫酸产量1199.8万吨,下降10.4%;烧碱产量523.7万吨,下降13.6%;纯碱产量430.9万吨,下降3.4%;多晶硅产量8.8万吨,增幅44.8%;合成树脂1436.0万吨,下降3.8%;合成纤维单(聚合)体产量1176.6万吨,增长6.1%。此外,轮胎外胎产量8086.5万条,下降27.2%。
化肥总产量下降。1—2月全国化肥产量(折纯,下同)770.9万吨,同比下降4.1%。其中,氮肥产量540.6万吨,增长0.4%;磷肥产量130.5万吨,下降26.2%;钾肥产量99.7万吨,增幅16.5%。前2月,农药原药产量(折100%)26.2万吨,同比下降18.4%,其中除草剂(原药)产量12.1万吨,降幅18.0%。1—2月农用薄膜产量11.6万吨,下降19.2%。
(三)能源消费增长减缓,主要化学品下降
数据显示,1—2月,我国原油天然气表观消费总量1.6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5.0%,较上年同期回落5.4个百分点;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总量约下降4.8%,上年同期为增长3.9%。
原油和天然气消费减缓。1—2月,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1.18亿吨,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72.9%;天然气表观消费量557.3亿立方米,增幅5.6%,回落7.6个百分点,占原油天然气表观消费总当量的29.8%,对外依存度43.6%。1—2月,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4325.5万吨,同比大幅下降17.5%。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2029.1万吨,降幅17.3%;汽油表观消费量1785.1万吨,下降17.6%;煤油表观消费量511.3万吨,下降18.0%。
基础化学原料消费降幅较大,合成材料基本持平。数据显示,1—2月,基础化学原料表观消费总量同比下降7.1%,上年同期为增长3.1%。其中,无机化学原料降幅9.4%,有机化学原料下降2.9%。主要基础化学原料中,乙烯表观消费量381.7万吨,同比下降0.2%;纯苯表观消费量178.5万吨,降幅20.1%;甲醇表观消费量893.5万吨,下降0.3%;硫酸表观消费量1167.8万吨,下降11.8%;烧碱表观消费量512.6万吨,降幅14.4%;纯碱表观消费量420.0万吨,下降1.4%。前2月,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1821.5万吨,下降4.1%;合成纤维单(聚合)体表观消费总量1332.8万吨,增幅6.9%。
化肥消费总体下降。1—2月,全国化肥表观消费量(折纯,下同)773.1万吨,同比下降2.7%。其中,氮肥表观消费量485.7万吨,增长7.1%;磷肥表观消费量109.0万吨,下降16.8%;钾肥表观消费量178.3万吨,降幅13.8%;磷酸二铵(实物量)表观消费量172.5万吨,下降0.3%。
(四)化工行业投资大幅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2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3.0%,创近些年来最大降幅。同期,全国工业投资降幅为27.5%。投资大幅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项目停产停工。根据目前抗疫复产情况,预计二季度后投资有望显著回升。
(五)对外贸易小幅下降
前二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好于预期,进出口贸易总额小幅下降。海关数据显示,1—2月,全行业进出口总额1092.4亿美元,同比下降3.5%,降幅较上年扩大0.7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5%。其中,出口总额293.2亿美元,降幅12.2%,较上年扩大10.4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0.0%;进口总额799.2亿美元,增长0.1%,占全国进口总额的26.7%。1—2月贸易逆差505.9亿美元,同比扩大9.0%。
成品油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橡胶制品和有机化学品出口降幅较大。1—2月,成品油(汽、煤、柴合计)出口额5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出口量912.1万吨,增幅16.3%。橡胶制品出口额为56.4亿美元,下降20.2%;出口量120.4万吨,降幅16.6%。有机化学品出口额61.7亿美元,降幅17.9%;出口量223.4万吨,下降9.9%。
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增速放缓。1—2月,国内进口原油8608.8万吨,同比增长5.2%,较上年同期回落7.0个百分点;进口金额421.8亿美元,增幅17.5%。进口天然气247.4亿立方米,增幅2.5%,去年同期为增幅18.1%;进口金额70.8亿美元,下降16.3%。
二、行业效益情况
受新冠疫情影响,行业整体效益显著恶化。1—2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79.1亿元,同比下降50.7%,为2015年以来最大降幅,占同期全国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9.2%。每100元营业收入成本84.63元,同比上升2.02元;行业亏损面为39.4%,同比扩大10.5个百分点;资产总计13.05万亿元,增长7.4%,资产负债率55.47%,同比上升0.27个百分点。1—2月,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2.55%,同比下降1.96个百分点;毛利率为15.37%,回落2.02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3.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达41.1天。
(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总体尚好
利润总体快速增长。1—2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上企业356家,实现利润总额308.4亿元,同比增长24.8%,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81.4%。其中,石油开采利润总额247.2亿元,增长35.7%;天然气开采利润总额77.4元,下降3.6%;油气开采辅助活动亏损16.2亿元,同比扩大6.0%。
单位成本下降,行业亏损情况基本稳定。1—2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成本1000.9亿元,同比增长1.2%;每100元营业收入成本64.64元,同比下降3.02元。其中,石油开采100元收入成本60.56元,下降3.62元;天然气开采100元收入成本48.49元,下降0.04元;油气开采辅助活动100元收入成本104.11元,上升2.18元。前2月油气开采业亏损面为48.0%,同比扩大2.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5.9亿元,下降34.2%;资产总计2.46万亿元,增长10.7%,资产负债率48.56%,上升2.21个百分点;应收账款819.9亿元,下降2.5%;产成品资金112.8亿元,下降1.6%。数据还显示,1—2月,油气开采业财务费用大幅增加22.4%,管理费用则下降13.6%。
1—2月,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9.92%,同比上升3.01个百分点;毛利率为35.36%,上升3.02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6.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1.8天。
(二)炼油业效益恶化
利润出现亏损。1—2月,炼油业规上企业1085家,利润净亏损54.3亿元,这是炼油业5年来首次亏损。
单位成本大幅上升,行业亏损情况较为严重。1—2月,炼油业营业收入成本4905.4亿元,同比增加4.8%。每100元营业收入成本87.30元,同比上升5.50元。1—2月,炼油业亏损面为49.4%,同比扩大9.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47.8亿元,上升127.4%;资产总计2.51万亿元,增加16.4%,资产负债率62.89%,同比上升2.38点;应收账款1337.3亿元,同比增幅达34.3%;产成品资金1159.0亿元,增加24.1%。此外,1—2月炼油业财务费用大幅上升35.2%,管理费用则下降3.1%。
1—2月,炼油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0.97%,同比下降2.10个百分点;毛利率为12.70%,下降5.50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4.2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14.3天。
(三)化学工业效益下滑
利润大幅下降。1—2月,化工行业规上企业22808家,较上年末减少527家,实现利润总额126.0亿元,同比下降72.1%,为本世纪以来最大跌幅,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33.2%。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制造利润分别下降86.2%、81.7%和42.0%;涂(颜)料、和农药制造下降50.7%和40.1%;化学矿采选和橡胶制品降幅为41.8%和82.7%。肥料和煤化工产品制造出现亏损,亏损额分别为2.5亿元和3.4亿元。
单位成本上升,行业亏损面大幅扩大。1—2月,化工行业营业成本6480.1亿元,同比下降20.4%;每100元营业收入成本86.80元,上升1.45元。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每100元营业收入成本为88.20元;合成材料制造89.96元;专用化学品制造84.20元;涂(颜)料制造80.00元;肥料制造87.72元;橡胶制品84.17;煤化工产品制造为95.78元。1—2月,化工行业亏损面为38.3%,同比扩大1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70.6亿元,上升49.0%;资产总计7.69万亿元,增幅4.2%,资产负债率55.16%,同比下降0.96个百分点。1—2月,化工行业应收账款7199.8亿元,增长11.7%;产成品资金3462.0亿元,增幅13.7%。此外,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下降6.0%和9.6%。
1—2月,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69%,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毛利率为13.20%,回落1.45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32.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达57.9天。
三、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欧美疫情失控,外部经济环境十分严峻。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欧美疫情基本失控,疫情大有全球燎原之势。现在评估疫情对全球经济具体影响还为时尚早。不过,多数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有可能创2010年以来新低或出现衰退。总体来说,全球经济恢复要看疫情发展控制情况而定,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将远好于全球经济基本面。本次经济衰退是由新冠病毒蔓延导致需求骤减而引发的,与上次经融危机有本质不同,因此,只要疫情得到控制,需求即可恢复,全球经济当可快速反弹。
二是市场大幅震荡,价格低迷。2月以来,受新冠病毒国外扩散加快影响,市场需求疲软、波动不断加大,主要石化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监测数据显示,2月WTI原油期货结算均价环比跌12.3%,振幅20.9%;3月均价环比跌幅达55.6%,振幅更是高达64.9%,历史罕见。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国内一些大宗石化产品价格连创新低,如聚乙烯、己内酰胺等2月市场均价创下历史新低,多数产品创近年来新低。从目前市场走势看,3月价格可能更低。
三是单位成本走高。1—2月,全行业营业成本降幅高于收入降幅2.1个百分点;每100元营业收入成本84.63元,创5年来新高,同比上升2.02元。其中,化工行业每100元营业收入成本达到86.80元,为4年来最高;炼油业每100元营业收入成本87.30元,亦为5年来最高。
四是石化市场进口压力很大。前2月,我国石化产品进口持续高位运行。数据显示,1—2月,我国净进口合成材料635.7万吨,同比增长0.2%。在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骤减的大背景下,石化产品进口仍保持高位,对国内市场压力不言而喻,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经营无疑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