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 需不断完善
2020年21期 发行日期:2020-11-03
作者:■ 珠海汇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高思超

我国关于化工园区的第一部国家标准《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GB/T 36762——2018)已于2019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推动我国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对化工园区公共管廊这一新兴产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化工园区公共管廊在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很多建成的管廊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希望未来在其管理中能采取规划设计纳入园区总体规划,以及现场管理和数据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完善公共管廊的管理方式。

公共管廊管理应责权明确

    

    管廊,即管道的走廊。化工园区管廊是化工及其相关类工厂中很多管道被集中在一起,沿着装置或厂房外布置,一般是在空中,用支架撑起,形成和走廊类似的样子,主要由管架、附属设施和管道组成。它是化工园区“物流输送一体化”付诸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化工园区发展必备的专业物流基础设施之一。其中,管架是支承架空管道或通信桥架的各种结构的总称。附属设施包括用于维护管廊正常运营所需的安全设备和检修设施,包括管廊上的接地设施、走道平台、光缆桥架、监控系统、传感系统和应急设施等。

    公共管廊管理单位重点提供安全稳定的公共管廊及附属设施。在化工园区内,若企业需要使用公共管廊,可以在其上敷设或租用管道,以运送其产生的或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液体或气体介质,并对公共管廊上的管道享有所有权或者运行管理权。公共管廊管理单位或公共管廊使用单位为保证公共管廊的安全运行,要对公共管廊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进行识别和评价,持续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将公共管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公共管廊管理所涉及各方的安全责任应坚持权、责、利一致,做到权责明确。

公共管廊将成为园区物料运输的重要方式

   

    随着全国多地接连发生化工企业、园区、运输车辆爆炸事故,各园区逐步要求码头与库区、库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原材料、产品及其他化工原料都实现全封闭、全管道运输。如上海化工园区已建成公共管道走廊27千米,总投资4亿元,已通过近50个用户输送了150多种化学品;宁波石化区于2003年开始建设公共管道走廊,管道长28.6千米,总投资6亿元,管道数量约140条,管道长度600千米,约32个用户,每年液体和工业气体管道运输量分别达到2000万吨和5.3亿Nm3。

    我国绿色新材料(珠海)产业园位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面积约39km2,是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3+1+2”现代产业新格局的重要规划。下一步,园区将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锂电池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完善产业链,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制造高地。

    业内不少专家认为,“通过专用管道运输是化工产品运输的最经济、安全、环保的物流方式”。据调研,若按照当地汽车短途运输费用为每公里1.0元/吨计,则管道输送物料的费用比汽车短途运输的费用约节省66%。企业在进行长期大宗物料输送时,管道运输具有显著的经济性。所以,无论从安全还是经济的角度出发,未来化工园区物料的输送都必将以管道输送为主。


园区公共管廊管理仍需不断完善

   

    目前,化工园区公共管廊在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管廊建成后,如何管理才能使管廊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作为设计人员,经常要根据实际供应需要,在内外管廊上对前期的设计新增管道。但是经常会发现园区内外管廊上的管道布置凌乱,管道通道拥挤,对管道通路和管道尺寸的限制非常大。也往往由于管理上的缺失,缺乏以往的设计资料,只能凭经验估计,严重缺乏严谨性。

    因此,对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的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公共管廊的规划设计应纳入园区总体规划。

    首先应将园区公共管廊的规划设计纳入园区总体规划,并根据园区内企业的需求分步分阶段实施,并预留适当的余地以满足园区的未来发展。根据总体规划,管线廊道的方向应充分考虑与各企业的联系,使大多数管线布置合理,少走弯路,管线长度尽可能短。对于分阶段建设的工业企业,应统筹规划管道方向,并结合远近。同时,还必须考虑道路、消防、建筑和维护的需求。 

    化工园区公共管道廊运输的物质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必须经常维护。因此,综合管线通道应采用架空铺设的多层综合布局,可以有效利用空间,节省投资,又便于维护、维修和管理。 

    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数和管径的大小决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一定的预留宽度。在进行管廊荷载能力设计时,往往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入驻企业的变更、企业的技术更新或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变更等,将导致管道边界条件发生变化,管道可能会有减少或增加。因此,在外管廊的设计中,设计载荷的确定尤为重要,负载应足够大。 

    二是综合管廊的管理应注重现场管理和数据管理相结合。

    现场管理:设计与管理外管廊建成后,往往需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分阶段实施管道铺设工作,一次可以设计一个或多个管道。园区公共管廊管理单位必须做好设计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对管线的设计审查上。首先,在铺设新管道之前,管道业主及设计者应到现场检查管道廊上的现有管道,确定要设计的管道方向图,然后将设计方案报告给园区公共管廊管理单位。在审查管道铺设计划时,公共管廊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核实现场情况,以避免将多个管道授予同一管道通道。所有要铺设在外部管道通道上的管道均需由设计单位完成,以方便设计管理。 

    在管道现场施工中,施工主体单位一定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因为实际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乏现场施工管理导致的,所以通过现场施工管理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例如,如果不按照附图进行施工,则易造成管道之间的距离不合理,阻碍后面管道的通过;若将管道铺设到外部管道在通道支柱的顶部,将影响将来添加通道的层数。公共管廊的管理单位要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图纸施工,施工计划是否会影响以后的外部管廊和管道铺设等。一旦发现问题,应要求业主方立即整改。如果确实需要更改设计,应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应在设计部门通过之后再继续施工,并收集施工变更数据。 

    数据管理:数据收集集成外部管廊和铺设在其上的管道的设计和施工通常是分阶段进行的,并且可能无法由同一设计单位完成。因此,必须收集并妥善保存每个设计和施工的设计数据、施工数据和完工数据,以及管廊设计的结构计算书。特别是对经过应力分析的管道,应保存应力分析报告,以及每个固定框架和导向框架的水平推力。除纸质材料外,还应收集和存档电子材料。

    通过对园区管廊的全面管理,园区内企业将通过公共管廊上下连接,通过管道走廊实现物料“点对点”的无缝运输,并将上下游设备与公共工程连接起来。“您的产品作为原料通过管廊运送到我的家,我的产品由管廊直接运送到其他房屋,成为原材料。”这将是园区内许多公司的真实写照。工厂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将更加紧密和谐,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经济产业链,进一步促进全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