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试基地助力 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0年21期 发行日期:2020-11-03
作者:■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李连飞

化工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是支撑我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关键领域,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但工信部2018年统计显示,在130多种关键基础化工材料中,32%的品种在我国仍为空白,52%的品种仍依赖进口。高端电子化学品、高端功能材料、高端聚烯烃、智能炼厂、高端化工催化剂、精细化学品加工等方面系统化、集成化的技术都有待突破。

    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的发展重点,当前,化工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科创型高端化工项目的培育和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技术成果的“中试”验证是拦路虎之一,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等颁布后,随着化工企业搬迁入园的政策实施,众多化工中试项目也面临着搬迁进入化工园区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陆续实施建设中试基地,对于化工行业的突破创新、化工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多重视角看待中试基地

    

    研究表明,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在支持技术创新的同时,从不同参与方的视角来看,中试基地也都有重要意义:

    一是从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等技术持有方的视角来看,需要保障科技成果在中试基地里进行放大试验,需要引导技术持有方根据中试结果进行适应性调整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中试基地可以让技术持有方进入科研创新上游,通过试验结果给企业和专家吃下“定心丸”,使信息更加对称,增强了项目研发的可靠性、合理性、进化性,真正架起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间技术转移的桥梁。

    二是从化工园区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中试基地拓展了服务自身园区企业的维度,为园区的化工企业中试和发展建立了平台,可以提升化工园区自身的吸引力。化工园区建设中试基地,可以引入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形成中试基地的品牌;中试后形成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优先在当地化工园区落地,为园区产业发展的延伸做好储备,从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从设计院所的角度来看,中试基地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化工项目或化工装置,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诸如中试基地不同类型中试装置设计的安全间距如何选择,规范和标准如何采纳等都是面临的难题,也是提升设计院所设计水平的一个突破点。

    四是从安全监管单位视角来看,随着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入园的政策落地,化工行业的中试项目也面临着如何保障安全性、如何进行安全审批等进入化工园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安全审批预监管是中试基地设立和项目管理目前面临的一大难点。

    目前,在安全监管视角下,以下政策法规需纳入考量范围:《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监总局41号令);《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我国三大主要中试基地蓬勃发展

    

    1.上海化学工业区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

    自2017年起,上海化学工业区将科创工作列为园区重点工作之一,并成立专项工作推进组,稳步扎实推进中试项目和创新支持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科创建设方向。广泛征询专家意见和建议,修改完成《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筹建“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联盟”,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打造高水平智库。

    二是注重政策引导,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编制形成《上海化学工业区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专项扶持实施办法》,出台针对化工园区科创基地项目的财政支持和高端人才调税扶持政策。

    三是加大项目引进,加速集聚科创资源。筛选评估重点中试项目,根据项目落地需求落实解决方案,为科创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对接银行等,研究引入科创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助力科创活动开展。

    四是聚焦载体打造,有序推进科创基地建设。编制《化工区化工新材料成果转化功能区产业布局规划》,初步确定基地的功能布局和配套方案;然后结合中试项目的运行特点和配套需求,确定“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定制租赁”的开发模式。

    上海化学工业区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用地面积58000㎡,建设内容包括实验研发、中试车间、综合服务和公用工程(含SGS监测中心、朗盛亚太应用开发中心、公用工程岛,以及通用物业、综合楼、综合能源站)。2019年12日开工,计划于2020年10月竣工,2021年1月正式投用。

    为引领创新,上海化学工业区联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学会、华东理工大学举办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创业大赛,针对于绿色化工相关的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智能制造、过程控制及其他相关领域,征集评选一批优秀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为中试基地吸引优秀创新技术项目做好前期准备。

    2.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园孵化器

    惠州大亚湾科创园打造的专业孵化器,总面积3.8万m2,建有研发孵化楼、中试基地、检测中心等孵化载体;建有1.1万m2加速器厂房,其中包括7000m2化工类厂房和4000m2电子信息类厂房。

    目前已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 孵化器内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4个创新平台。25名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在区内进行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一大批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在园区创新创业。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130多家、毕业企业50多家,2016年获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南京江北新区C-Park南京华创高端产业化基地

    南京华创高端技术产业化基地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园区引进社会资本合作打造的具有高端建设水准和服务能力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亦是江北新区“两落地、一融合”(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和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2017年9月获批命名为南京江北新区C-Park。 

    其产业聚焦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三个方向,设置研发区、中试厂房区、产业化基地区、商业办公区四个功能区,同时配备了完善的安全、环保、餐饮、后勤等公共设施和服务。


多措并举,共促中试基地发展

    

    目前化工园区中试基地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做好审批监管、规划设计、运营管理,都对切实有效地推进化工园区中试基地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对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重视筛选项目。利用专家委员会对中试基地建设方案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优化、完善的意见建议。对中试基地运行发展中带有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咨询论证、评价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决策预案;对中试基地拟引入的研发类、生产类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判研, 提出明确、清晰的决策依据和结论。

    二是要做好审批。化工园区中试基地的安全和环保审批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如何做到支持化工创新,同时保障安全环保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园区可以尝试对中试基地建设过程中拟引入项目进行前期判断和审批,通过对建设方案进行整体预审批和过程复核监管,提升化工园区中试基地的效率并保障安全环保。

    三是要完善数据管理。建设智慧化的中试基地,不仅有助于安全环保管理,还能通过建立数据管理体系,做好研发的核心资源保护,是专利布局和无形资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未来化工新技术放大过程中提供给审批方的重要证据。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