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十四五”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2020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专题报道
年期 发行日期:2020-11-03
作者:■ 常晓宇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一批先进化工园区已经逐步进入一体化、绿色化、循环化和智慧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目前园区分布广、数量多,小型园区仍占较大比例,园区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亟待提升,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10月15—16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主办的“2020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 在福建漳州召开。论坛以“科学规划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与会嘉宾和代表们重点围绕“化工园区‘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及高质量发展”展开热烈讨论。

以“五大工程”为抓手提升园区发展质量

   

    石化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指出,“十三五”期间,行工园区的发展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一是区域布局优化作用表现明显;二是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绿色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四是“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

    作为石油和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重要阵地的化工园区,要全力以赴在构建高质量和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寻求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一体化高效管理服务、领头羊企业培育、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水平等五大新突破,在 “双循环”中把握机遇,实现“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加速了变局的脚步,全球石化行业也正在经历着疫情的考验,还面临着世界市场下滑,大宗原材料和石化产品价格下降,以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地域政治动荡等多种挑战。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在当前我国化工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充分分析当前形势,坚定信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好园区“十四五”的规划布局工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园区新征程。

    化工园区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集约、循环、安全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的龙头企业一直是化工园区的风向标和指南针。在论坛上,石化联合会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发布了化工园区30强和潜力10强的名单,并综合分析了化工园区30强的经济规模、绿色发展水平等。杨挺指出,30强园区代表了国内化工园区发展的先进水平。下一个五年,化工园区将以“五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是化工园区产业提升创新工程。到2025年,建设50个园区科创中心,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

    二是化工园区绿色化建设工程。打造50家“绿色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全面承诺践行责任关怀的重点化工园区超过百家,重点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成为“天蓝、水清、草绿”生态优美的产业集聚区。

    三是化工园区智慧化建设工程。打造50家“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30%的省级及以上重点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创建工作,重点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实现重大安全风险可控、重点危险源和风险点可监测、可预警、可防控。

    四是化工园区标准化建设工程。化工园区系列标准数量达到50个,为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强力支撑。

    五是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培育50个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包括20家发展质量高、管理水平优、产业协同好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化工园区”,30个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的“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新技术赋能园区智慧建设

   

    化工园区作为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安全统一监管、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产效率提升,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智慧化手段,石化行业这些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加速实现,特别是在园区这样的一体化大平台上。基于此,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自2015年提出之后,越来越受到关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从最初的“安全环保的系统集成”发展到现在集园区物流、风险监控、园区封闭、政务平台等一系列的集合。截至目前,我国已公布50家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和12家试点示范单位,首个智慧化工园区的国家标准《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已于今年10月11日正式发布。目前,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融入哪些新的信息化手段?此次论坛上,一批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龙头企业发表了对化工园区建设的看法。

    北京思路智园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文认为,当前,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已经从蓝海走向了红海。在未来的发展上,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要加快标准建设,将5G、AI、区块链等技术融合起来,让智慧化概念进一步落地实用。除了加快标准建设外,建设智能工厂,融入智慧城市也很重要。智慧化工园区需要依托及整合智慧工厂,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监控,提升化工园区和企业的本质安全。在后期,还需要把便捷服务、高效生产、智能管理融入其中。因此,智慧化工园区在规划阶段就需要提高水平,融合区域智慧城市建设。

    华为中国政企数字政府智慧园区业务总经理赖小余表示,传统化工园区面临监管对象繁多、业务复杂、管理流程不可视、安全事件风险高等挑战,急需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系统建设面向未来的智慧化工园区。目前,新ICT技术蓬勃发展,园区智慧化加速到来。5G、云、AI、物联网新技术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产生了巨大的裂变效应,为化工园区的智慧化带来新机遇。

    河北云物商连大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海涛指出,目前,5G在智慧化工园区领域有以下几方面应用:一是监测数据传输,利用5G本地基站对园区内外的数据进行收集、监控及远程控制;二是应急通信,在极端的无移动信号环境中,自建5G专网,可以快速将现场信号传输到后方指挥中心;三是封闭管理,5G专网支持大带宽,化工厂所有数据均可海量并行传输到化工园区监控中心;四是无人化远程控制,通过高精度视频+远程控制系统,将若干个控制中心的人力撤走,整合为一个远程操控中心。

    对于园区的智慧大脑来说,天然就存在着数据孤岛的现象。“地理信息+”统一基于位置的连接,以数字孪生,打破园区大脑中数据融合的鸿沟,进一步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正元集团智慧城市事业部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马伟指出,数字孪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构建数字孪生化工园区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从物理园区到虚拟园区。通过汇集园区大量静态数据、业务数据等,在数字空间建立逐一映射的园区信息模型。第二个问题就是通过部署园区全域感知体系,实现虚实同步。通过全域感知体系,采集表征园区运行的大量动态数据,与园区信息模型进行融合,形成数字孪生化工园区模型。第三个问题是园区智能治理,实现由数字园区反向控制物理园区。基于不断沉淀的园区海量运行数据和数字孪生模型平台,运用多源多维数据分析、推演仿真、人工智能,支撑重大危险源预警预测、园区安全风险评估、环境监测预警、应急救援指挥决策等,实现数字园区反向作用于物理园区,助力园区实现本质安全和绿色环保。


多规融合,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当前,我国化工园区数量多,分布广,但中小型化工园区仍占较大比重,发展明显不均衡和不充分。“十四五”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全国化工园区会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空间布局,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会专家认为,园区在开展规划时,需要全盘考虑,园区建设亟待提升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陈准指出,目前化工园区的发展存在以下挑战:一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二是尚未建立成熟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三是专业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发展缓慢;四是科技创新起步晚、核心技术缺乏。

    陈准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科学开展规划(多规融合)工作:一是坚持系统性的原则开展化工园区各项工作;二是深刻领会国家部委发布的政策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化工园区规范标准;三是用系统性的方法科学规划化工园区和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系统、动态);四是逐步建立专业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并联合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最终实现完善的社会化的第三方服务环境。

    自2018年我国全面启动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工作以来,目前搬迁改造工作已完成任务目标的69%,“入园难”成为搬迁改造工作的难点。国家要求2020年底前要完成对现有化工园区的全面评估和达标认定工作,但由于化工产业的多样性、基础设施体系的严格性、化工园区的开放性、综合管理的艰巨性和综合评价的多维性,化工园区的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清华大学副研究员石磊指出,随着我国严格环境管治常态化和化工园区整治日益规范化,化工园区需要进行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标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高质量发展引领原则、分类评价原则、系统评价原则和可统计、可监测、可考核原则。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化工行业安全环保监管的要求日益严格,化工行业普遍存在着中试项目在立项审批、项目安评、日常监管等环节审批困难的现象。因此,中试基地建设也应有规范的管理规则和流程。中国安全科学研究院危化所副所长罗艾民解读了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安全管理要求,并提出以下建议:实施园区化建设和管理;每5年开展一次区域性安全风险评估;严格入园准入;实施安全审查;实施正规设计;实施市场化第三方统一管理(制度、预案、培训);实施集中控制,减少作业场所人员;严控危险化学品数量,实施统一出入库和配送管理,严控厂房内形成重大危险源;实施统一的过程安全管理和风险双控管理;完善公用工程一体化配套。

与企业良好互动,加强精细化、专业化管理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化学品消费国,为全球化工行业贡献了约一半的增长。对于跨国化工企业来说,中国市场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当前,面临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复杂的大环境,作为化工企业的载体,化工园区如何实现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 企业和园区如何实现良好互动?

    在AICM政府及产业事务主席、汉高中国政府关系及公共事务高级总监于江看来,近几年,国内化工园区在提高园区内企业服务、管理和科技创新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认可。

    作为化工园区第一代开拓者,上海化学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淳介绍了上海化学工业区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的增长方式。在今年发布的“化工园区30强”里,张淳非常看重的两个指标单项指标——利润总额和石化利润率,上海化学工业区都拿到了第一。

    张淳指出,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一个开放创新的产物,在不断摸索中前行。在新的历史发展期,上海化学工业区也在思考并探索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推广的‘放管服’上做一些工作,我们园区的建设就会更加扎实地往前走。放,就是简政放权;管,就是要创新监管;服,就是高效服务。对化工园区来说,我们追求目标的简称SCIP。S是可持续,C是有竞争力,I是要善于创新,P是要专业。”

    张淳表示,上海化学工业区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一是政府要求把园区当成精品工程来做;二是选择的伙伴与自身有共同的理念,在彼此所处的发展阶段能找到结合点;三是上海化学工业区的机制是不可复制的——它是中石化50%+地方企业50%的公司,完全要市场化运作,政府在其中的影响非常有限。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副主任陶少华表示,化工园区要正确处理两种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园区与企业的关系。作为政府,很多事情应该做配套的服务和相关一些必要条件的准备等。另外,要树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意识。只有牢牢把握这一点,就能从理念上、体制上和机制上做得更好,更好地服务好企业。

    杨挺建议企业和园区都要注重整体产业链的延伸——不仅企业端要考虑如何构建自身在园区的完备产业链;园区端也要考虑价值链的延伸,包括化工园区服务的增值,企业和园区间要形成良好互动。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对于园区建设者来说,创新既要高高举起,但更重要的是要放下来抓实处。2019年,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在上海化工区正式启动建设,特殊化学品公司朗盛成为第一家入驻企业。在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本土创新的当下,如果能在园区内进行协同创新,实现合作方的共赢,无疑是园区的“加分项”。张淳表示,创新中心的建设不是很难,但关键是能力建设:“原来是为生产基地服务,现在是为创新企业、实验室、研发机构服务,我们这些工程的配套,政府的环保安全监管是不是能符合研发机构的运转要求,都是挑战。”

    杨挺也看到了企业与园区互动的关键所在,在化工园区的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要在全国建立50个化工园区的科创中心。希望越来越多跨国公司能够真正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到中国来,并与中国本土的人才优势相结合。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