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电石行业:面临多重考验 整体保持平稳
2021年3期 发行日期:2021-02-01
作者:■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蒋顺平

  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给全球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世界经济全面下滑。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电石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集中力量抗击疫情,全面推进结构调整,持续提升技术装备和安全环保水平,努力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为全国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保障行业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全行业2020年完成产量2888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3.3%。同时,企业效益大幅好转,行业整体实现盈利,为"十三五"圆满收官及"十四五"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量保持增长,加快向西北转移

  2020年,我国电石生产企业约120余家,产能4000万吨/年。扣除长期停产与半停产500万~600万吨/年,实际有效产能3400万~3500万吨/年,产能有效发挥率达83%。密闭式电石炉比重达到95%,较2019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40500kVA及以上的密闭式电石炉达到191台,合计产能占总产能比重达到40%,企业装备和智能化水平加速提升。

  1. 受疫情影响持续减弱,电石企业生产趋于正常,产量持续保持增长。2020年上半年,电石生产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1—12月国内电石产量见图1。

  第一季度部分省(市)区高速、省道封闭,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的不利局面,迫使不少电石企业降负荷,甚至停产,产量出现明显萎缩;第二季度,由于下游行情低迷,对电石采购价格的压力居高不下,电石企业开工积极性不高。进入下半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复工复产优惠政策和措施后,在电石法PVC行情的带动下,国内电石价格出现明显回升,电石企业利润空间充足,开工热情有所恢复。特别是进入四季度后,电石单月产量出现较大提升,电石下游PVC等产品需求放大,在其价格不断攀升的带动下,电石企业开工负荷逐步提高,产量回升。据统计,拥有生产能力在20万吨以上的68家企业全年完成产量2697万吨,占全国电石产量2888万吨的93.39%,是电石产量提升的主力。

  2. 区域优势更加明显,电石产量向西北地区转移加快。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一些无竞争实力的电石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在PVC等产品重心向西北地区偏移的带动下,再加上西北地区具有煤炭、石灰等资源优势,一些新建项目向西北地区转移步伐加快。据预测,未来电石产能9成以上将集中在西部地区。2020年1—12月国内主要区域电石产量详见表1、图2。

  3. 企业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加速推进。近年来,电石行业机械化、自动化加速推进。据统计,自动料面机、智能出炉机占行业总产能的40%的企业已经成功应用。自动测量电极,无人巡检机器人、无人行车及智能化工厂亦开始在行业内推广应用。密闭式电石炉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行业内主流的40500kVA及以上的炉型合计产能已占总产能的40%以上,内燃式电石炉即将全部退出历史舞台,2020年有200万吨/年落后产能退出市场。

  同时,在近来年氯碱行业利润趋好的驱动下,将有200万吨/年以上的PVC项目投产,与之配套的电石项目亦同时跟进,目前电石拟在建项目约有600万吨。

价格触及10年来“最低”和“最高”

  纵观电石市场,一季度在疫情的影响下,全部笼罩在“跌跌不休”的阴霾行情之中;二季度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电石产品价格相继出现一定反弹,但电石价格震荡较为剧烈,急跌急涨,企业无任何喘息机会;进入第三季度,在下游市场向好、需求扩大的带动下,电石价格再次震荡,呈不断小幅上升态势;而四季度在PVC行情的带动下,电石价格触及近10年来的新高点,达到了4100元/吨。

  电石价格呈现出近10年来“最低”和“最高”,价格落差达到1900元/吨;电石市场从无人问津到一票难求,好的企业吨电石利润达到300元以上,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行业整体扭亏为盈。 

  2020年全年电石整体价格呈现出“V”字型走势。电石价格从年初整体延续了上升态势,再加上春节备货的影响,电石市场货源出现短缺;接近1月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电石所用原料进不来,成品出不去的困难局面。从1月初到2月下旬,电石普遍上涨200~250元/吨,例如乌海由1月的2550元/吨上涨至2月下旬的2800元/吨,市场主流价格达到2800~3000元/吨。

  随着疫情的进一步蔓延,电石价格急剧下滑。从2月底一落千丈至4月中下旬,吨电石下降了650元,达到前三季度新低,价格下滑到2008年同期水平。从4月中下旬到5月底,价格处于触底反弹阶段,吨电石普通上涨500~600元,主流价格维持在2650~2800元/吨,价格再次回落到前期水平。但好景不长,仅仅不到一个月,电石价格又开始急剧下滑。从6月初到6月底吨累计下降了150~250元。截至8月中下旬,以乌海地区为例主流价格达到2700~2750元/吨,吨电石上涨300~400元。

  自国庆节后,西北主产区电石装置开工不稳定,不断有企业停车检修。进入11月,内蒙部分地区又陆续实行了限电措施,对电石产量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同时,国内PVC市场在国庆节后表现十分强劲,价格涨幅明显放大,西北氯碱企业多保持较高的开工负荷,电石自用量提升,外销至华北、华中和东北等消费地的货源更显紧张,甚至影响了当地PVC装置的开工。这一现象刺激了下游的采购热情,氯碱企业主动上调报价,电石厂家开始惜售,重新夺回议价权。特别是进入11月份电石价格疯狂上涨,一天一价,最终定格在12月中下旬的4100元/吨,较年内最低点大幅上涨了86%。2020年国内电石主流市场价格详见图3。

  影响电石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一是PVC等产品下半年市场行情向好,快速带动了电石价格的上涨。据中国氯碱网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国内电石法PVC价格达到8500~8800元/吨,创近年来的新高。在价格高位攀升的驱动下,PVC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进一步扩大对电石的需求量。而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内蒙古及宁夏等地区为了完成能耗任务,开始对以上部分地区进行了限电措施,导致电石供应量进一步缩减。在下游PVC企业利润可观的情况下,抢占电石货源一度成为氯碱企业的头等大事,电石市场一度从无人问津变成了一票难求,驱使价格一天一变化。

  二是原材料价格及道路运输费用上涨,对电石价格上涨形成强有力支撑。据了解,在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带动下,如兰炭价格从年内的最低400元/吨上涨至12月的900元/吨,价格上涨了125%。再加上危化品运输车辆减少,导致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加。以上种种原因,电石吨成本较年初上升了600~700元。

主要下游产能保持稳定

  电石在化学工业领域有着比较广泛的用途。电石主要用于生产电石法PVC、醋酸乙烯、1,4-丁二醇(BDO)、氰氨化钙(俗称石灰氮)及氯丁橡胶等化工产品,少数用于金属焊接切割、钢铁冶炼脱硫等。2020年国内电石下游消费结构见图4。


  1. PVC

  据中国氯碱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PVC生产企业共70家,产能为2664万吨/年,年内新增加产能201万吨/年,退出产能为55万吨/年。继2014—2016年和2018年产能净减少之后,2019年底开始转为净增长。2021—2022年预计我国将有 474万吨/年新增PVC项目投产,其中乙烯法扩能为226万吨/年,约占扩能总量的48%。2020年我国PVC产量为2074万吨,同比增长3.3%(国家统计局数据)。从工艺路线来看,2020年电石法PVC产能占总产能的79%,较2019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乙烯法产能占总产能的21%,较2019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PVC产能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及新疆等地,合计产能占总产能的51.7%,华北及华东地区分别占总产能的25.2%及9.5%。

  2020年PVC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为38万吨/年,较2019年提高了4万吨/年。未来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氯碱企业会继续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改革重组,促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未来我国PVC行业的集中度仍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2. 醋酸乙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国内醋酸乙烯产能为265万吨/年。从生产工艺来看,国内醋酸乙烯生产一直以电石乙炔法为主,主要分布在资源富集的西北地区;乙烯法工艺装置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则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建立了以天然气和页岩气为原料的醋酸乙酯装置。

  电石法产能占比虽然仍保持在60%左右,但近几年随着电石成交重心的不断上行,沿海地区乙烯法醋酸乙烯的成本有所凸显,后期新建项目中乙烯法的占比逐渐提升。2015—2020年国内醋酸乙烯产能变化趋势详见图5。

  3. BDO 

  2020年BDO产能保持持续增长,达到210万吨/年。从行情来看,BDO上半年表现相对低迷,但从第三季度开始,BDO随着下游产品市场向好的影响,市场行情开始趋暖,价格一度达到近年内的新高12000~13000元/吨,较年初的最低价格涨幅达到了60%。

  其他下游产品全年整体市场表现尚可,如石灰氮产品价格一度达到3800~4000元/吨,创近10年来的新高。但考虑到其占电石需求量的份额较小,对电石整体影响较为有限。

行业仍面临严峻考验,2021年供应紧平衡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期,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2021年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新的一年,电石行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1年电石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制于政策和市场需求。

  政策方面:“十四五”期间,“碳达峰”及“碳中和”政策的逐步实施,对电石行业来说,将是一个较为严峻的课题。“十四五”期间国家和地方也将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应急管理部办公厅下发了《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第一批)》【应急厅(2020)38号】文件,规定将“开放式、内燃式电石炉”列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名称中,自2020年10月23日下发即日起生效。目前现存内燃式电石炉在产能力约200万吨将会面临着转型、改造及淘汰的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0年12月21日下发了《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内容中明确要求,一是从2021年1月1日起,不再审批电石等新增产能项目,对于2020年底前已批复但尚未开工的项目一律停建或缓建。二是从2021年1月1日起取消蒙西电网高耗能行业优待电价,对自备电厂开征政策性交叉补贴,调整高耗能行业倒阶梯电价和基本电费折算电价政策,完善差别电价和阶梯电价政策。三是要求将300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原则上2021全部退出,据统计,涉及电石产能225万吨。

  供需方面:从中国氯碱网了解到,近年来聚氯乙烯产能呈现了正增长态势,2020年较2019年增长了146万吨,其中包括电石法增长了77万吨。据了解,在2020-2021年中,电石法聚氯乙烯产能将增长138万吨/年,将新增电石需求约200万吨;当前国内电石有效产能在3400~3500万吨,而剩余的500~600万吨产能基本上长期处于停产与半停产态势,短期内复产的可能较小。按照目前电石有效产能开工率来计,如果聚氯乙烯整体投产,对电石供应带来一定的正影响,电石在建的200多万吨装置基本上均以自我配套为主,况且短期内无法投产,形成产能仍需过程。因此,电石供求将会处于紧平衡态势。

  综合考虑到环保、安全政策趋紧,道路运输危化品车辆管控加严,兰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繁重的改革重任,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根除,以及下游产品的单一属性短期内无法改变,仍然保持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叠加,再加上多项政策的择机出台,我国电石行业仍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预测2021年整体供应处于紧平衡,呈趋紧态势,电石价格在原材料等费用的支撑下,将会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整体以平稳为主。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