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智慧化转型,四大央企这样做
2021年3期 发行日期:2021-02-01
作者:■ 本刊编辑部综合整理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3月以来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的影响,全球石油行业大幅削减资本开支“过冬”。在此背景下,多家公司数字化技术方面的投入不降反升,推进智慧化转型、加快数字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已成为应对低油价挑战、降本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当前石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那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集团这四大石油石化央企在自身的智慧化转型方面都有哪些布局? 


中国石油: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逐步完善

    

    经过20年集中统一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石油已经建成应用了涵盖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综合管理、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的80个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网络、数据中心、安全防护等方面基础扎实。其骨干网络全面覆盖158家所属企业和353家国内外分支机构,总业务传输带宽31.6万兆。

    在主营业务领域,中国石油做出以下重要举措:

    一是打造智能油气田。以感知、互联、数据融合为基础,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智能诊断、自动处置、智能优化”的油田业务新模式。

    二是打造智能炼化。重点提升炼化企业的感知能力、分析优化能力、预测能力、协同能力,构建以高效供应链、精益化运营、安全化工控、互联化运维为特色的智能炼化新模式。

    三是打造智慧销售。充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按照新零售理念,推进成品油零售业务转型升级,构建人、车、生活生态圈,实现“智慧化销售、数字化运营、一体化管控”目标。

    四是打造智能工程。构建钻井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支持平台,全面提升工程作业风险管控水平、工程质量和运行效率。建立智能井筒,实现钻完井全过程地面/井下远程实时透明化监控。打造智能作业现场,包括智能钻井和数字化地震队。

    中国石油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也都正在智慧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新疆油田公司构建了油气生产物联网、协同研究环境等业务全面覆盖的信息系统,实时掌握生产动态,支撑油田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进智能分析应用,辅助科学决策;长庆石化公司建成了覆盖经营管理层、生产执行层和操作控制层的信息化体系,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工厂、信息化企业”建设目标;上海销售公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零售营销、非油商品分析、客户精准营销、异常交易监控等应用,探索数字生态体系建设。


中国石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石化智云为融合点

   

    中国石化以炼油化工为切入点,以提升全面感知、协同优化、预测预警、科学决策等4项能力为着力点,稳步推进全产业智能制造。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已建成10家智能工厂、2个智能油气田示范区、150座智能加油服务站和1家智能化研究院。其中,镇海炼化、茂名石化等5家企业被评选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九江石化获评2019年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初步打造了“石化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了生产组织方式、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实现了资源配置优化、生产协同高效,促进了企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走在了我国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应用领域前列,在快速复工复产、协调增产防疫物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石化统筹制定了以提升产业数智化水平为核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其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按照“数据+平台+应用”的新模式,大力推进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全产业、支撑各领域业务创新的管理、生产、服务、金融“四朵云”,构建完善统一的数据治理与信息标准化、信息和数字化管控、网络安全“三大体系”,打造敏捷高效、稳定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和数字化服务“两大平台”(统称“432工程”),夯实公司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基石;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北斗等技术应用,大力推进各领域业务上云用数赋智,促进和引领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支撑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深入落实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部署要求,加快智能油气田、智能工厂、智能加油服务站、智能研究院、智能工程建设推广,聚焦系统优化、协同生产、智能运营,建设集团智能运营中心,打造中国石化智慧大脑,构建中国石化“石化智云”工业互联网,实现全产业云生产、智运营,推动组织升级、流程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整体提升集团运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中国海油:积极探索、开发智能化新模式

    

    中国海油把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作为应对疫情和低油价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无人平台、水下井口、岸电等油气勘探开发新模式,加快培育电商平台等销售新业态。当前,中国海油在智慧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

    一是加强IT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海油“信息高速公路”。构建集团级云平台,新建系统全面上云,并实现海油云应用从IaaS云向PaaS云的跨越。全面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建成国内“四地五中心”的数据中心体系,形成亚太、中东和美洲三大海外IT区域支持中心布局。采用微波、散射、卫星等融合通信技术,升级改造海上通信链路和基础网络。

    二是加快智能油田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智慧大脑”。积极开展海上平台无人化、少人化试点改造,目前已有28座平台实现无人化改造,平台无人化比例达11%,改造后平台预计每年可节省操作费约15%。加快推进生产操控中心和生产指挥中心建设,配合岸电项目,逐步推进海上平台无人化、台风生产模式常态化;建成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中心,打造智能油田“一湖数据”,为数据集成统一共享打下坚实基础;建成国内首个海油工程数字化技术中心,大幅提升装备作业效率和安全水平。这些举措有力提升了公司生产运营智能化水平,智能油田“降本、增效、防风险”价值逐步凸显。

    三是加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打造海油特色“营销生态圈”。推进销售模式创新,建成电商、零管、物流等信息系统,打造覆盖海油全产业链的“互联网+”营销体系。坚持以ERP系统为核心,搭建起全面覆盖集团管控核心业务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完成财务共享、资金管理、审计大数据平台等系统建设,显著提升了公司一体化管控能力和经营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着力打造守护海油平稳发展的“防火墙”。中国海油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多举措补齐网络安全短板。截至目前,中国海油已初步建立“一个中心、三重防御”的安全防护体系,逐步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向动态感知、纵深防御的转变。


中化集团: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当前,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正在稳步推进重组整合,重组后体量规模和专业性都会有较大改变,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拥有更领先的科学技术、生产更具科技含量的新产品、获得更持续的利润回报,以及提升整体竞争优势做大做强中国化工产业。

    未来,两化在行业定位、业务内涵、内部协同、外部连接、价值创造等方方面面都将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

    中化集团各大业务板块结合各自行业特点,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升级改造、创新业务模式等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能源板块,中化集团对内强化管理,以销售业务为试点,打造了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包含商务执行、客户管理、经营计划、价格管理、财务管理等所有主要流程在内的贸易业务的一体化、线上化运作;对外转型升级,打造了化工品线上交易平台——壹化网,实现了获客、交易、配送等交易环节的全过程在线化、数字化运营;研发了“66云链”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能源化工生态圈,在业内引起了较大反响。

    在化工板块,中化集团致力于“打造创新型数字化精细化工企业”,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创新型智慧工厂、智慧园区已初见雏形,旗下扬农集团、圣奥化学等以智能制造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作业自动化水平、安全环保水平、质检效率、盘点效率、统计效率等整体工厂运作水平均有大幅提升。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