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丁基橡胶产品亟待个性化、高端化
2021年5期 发行日期:2021-03-02
作者:燕鹏华 梁滔 朱晶 魏绪玲 孟令坤 徐典宏 翟云芳

    丁基橡胶是全球第四大合成橡胶品种,由于气密性好、透气率低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轮胎的内胎和气密层、硫化胶囊制品、医用瓶塞、汽车部件、密封剂、粘合剂和建材制品等领域。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由于具有优异的耐热、耐老化、气体阻隔性和阻尼性等优点,在汽车工业、医疗器械、航天航空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生产装置分布集中

   

    截至2019年,全球共计有18套丁基橡胶工业生产装置,相对集中地分布在10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英国、俄国、沙特阿拉伯、中国、日本、新加坡和印度),总产能约201.6万吨/年。表1为全球丁基橡胶生产装置统计。在18套生产装置中,只有俄罗斯西泊尔与印度信诚采用溶液聚合生产工艺,其余装置均采用淤浆工艺进行生产。目前,只有美国、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4个国家拥有卤化丁基橡胶的核心生产技术。在全球现有的生产装置中采用美国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专利技术的有7套(包括2套日本公司的橡胶生产装置),其中可产卤化丁基橡胶的装置6套,占全球总产能的43%;采用阿朗新科公司生产技术的装置均可生产卤化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占世界总产能的17.4%。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和阿朗新科公司的高端卤化丁基橡胶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

市场消费将持续低速增长

    

    2018年全球丁基橡胶的产能为201.6万吨/年,生产和消耗量估计为140万吨,未来几年会持续低速增长。东北亚和北美是丁基橡胶的领先消费者。2018年国内丁基橡胶产能及消费量分别为39.5万吨/年和42万吨,装置平均开工率为40.1%;净进口量24.1万吨,其中卤化丁基橡胶占大多数。预计到2021年,全球丁基橡胶的产能将达到232万吨/年,中国的产能将接近60万吨/年,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未来,以印度为首的印度次大陆对丁基橡胶的消费将超越西欧,成为第三大的消费地区,随后是东南亚。


国外多应用于轮胎、胶囊

    

    丁基橡胶主要用于轮胎的内胎和硫化胶囊制品;而卤化丁基橡胶主要用于轮胎的气密层和医用瓶塞。少量的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也用于其他方面,如汽车部件、密封剂、粘合剂和建材制品等。表2为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丁基橡胶的应用情况。

我国进口依存度仍较高

    

    2015—2018 年,我国普通丁基橡胶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仍在50% 以上,卤化丁基橡胶更是高达70%以上,进口依存度仍然相当高。近10年来,我国丁基橡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包括美国埃克森美孚 公司、德国阿朗新科公司、中国石化公司、浙江信汇公司和俄罗斯NKNK 公司等。其中,来自新加坡的丁基橡胶增幅较大,产品来自2013年6月朗盛公司在新加坡投资的10万吨/年丁基橡胶装置。2018年6月,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新加坡的14万吨/年丁基橡胶装置建成投产,其主要目标市场也是中国。自从我国开始对美国、欧盟及新加坡的卤化丁基橡胶进行反倾销调查,来自美国、英国、比利时、新加坡的丁基橡胶货源有所减少,但沙特和加拿大货源有所增加,国内装置开工率明显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消费现状带动了轮胎产业快速发展,丁基橡胶的表观消费量也不断增长,从2005年的15.46万吨增长到2018的42万吨。


我国装置技术均源于国外

    

    我国丁基橡胶装置技术均来自国外,主要以中试技术为主,并非成熟的工业化技术,因此产品始终没有跻身高端行列。表3为国内丁基橡胶技术来源统计。

    我国卤化丁基橡胶的进口主要来自美国、新加坡和比利时等国家或地区;进口海关主要集中在青岛、上海和南京等海关;进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浙江以及上海等省市。表4为近几年国内进口丁基橡胶统计。

    我国丁基橡胶也有部分出口,但量比较少。2005年出口量为1万吨,2010年为0.97万吨,2016年为1.41万吨,2019年为1.76万吨,出口量一直持续在低位。


国内产品多用于制造内胎、硫化胶囊

    

    国内消耗的丁基橡胶约84%用于内胎、硫化胶囊的制造,11%与卤化丁基橡胶共混用于医药瓶塞和其他医用品,仅5%用来制造胶管、胶带、粘合及密封剂和减震阻尼材料。约90%的卤化丁基橡胶用于轮胎气密层的生产,其他10%中的绝大部分用于医药瓶塞等制品。表5为国内丁基橡胶的应用情况。

国内新建装置将增强供应

        

    目前,国内对外宣布筹建丁基橡胶装置共2套,产能达到30万吨/年。其中,浙江信汇计划建设三期15万吨/年丁基及卤化丁基橡胶装置,已经进入评审、招标阶段;山东京博计划建设15万吨/年溴化丁基橡胶装置,项目获相关部门批复,2020年4月26日已经正式动工,预计2021年建成投产。届时,国内乃至亚洲地区丁基橡胶供应量将明显增加。

我国及周边地区供应明显过剩

    

    在我国周边,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新加坡、沙特的丁基橡胶装置产能达到24万吨/年,阿朗新科公司在新加坡丁基橡胶装置产能达到10万吨/年,日本橡胶公司丁基橡胶装置产能达到17.3万吨/年,俄罗斯丁基橡胶装置产能达到25.3万吨/年,印度信诚丁基橡胶装置产能达到10万吨/年,总产能就达到 86.6万吨/年。再加上中国本土39.5万吨/年的产能,以及山东京博和浙江信汇各自筹建15万吨/年丁基装置,相对于我国每年约40万吨的需求显然已经严重过剩。由于技术及产品质量问题,国内丁基橡胶产能未完全释放,近5年平均进口量超过25万吨,卤化丁基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70%。建议从高端领域切入丁基橡胶产业,推动技术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打开高端产品的市场空间。


政策利好

    

    商务部发布2018年第40号公告,裁定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存在倾销,决定自2018年8月20日起,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23.1%~75.5%,征收期限为5年。这一贸易救济措施为国内产业争取了持续发展的空间。


装置亟待开发个性化、高端化产品

    

    国内虽然已经拥有39.5万吨/年的丁基橡胶产能,但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和不成熟,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性能不足等原因,生产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互相竞争,总体上市场占有率并未达到理想水平。浙江信汇和山东京博扩建装置一旦投产,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更加突出,未来新建常规丁基橡胶生产装置的可能性减小。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产能淘汰已成为必然,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同时,未来甲基叔丁基醚禁用将导致异丁烯大量过剩,巨量甲基叔丁基醚和异丁烯装置若转型不及时,将造成丁基橡胶原料供应激增、价格下滑,届时将刺激资本市场投建以异丁烯为主要单体的聚异丁烯基弹性体装置。因此,未来装置必须开发个性化、高端丁基橡胶产品,以争取市场份额。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