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新发展阶段,化工园区需探索新路径
2021年10期 发行日期:2021-05-19
作者:马捷

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管理比较规范、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较强的先进化工园区。在新的发展阶段,化工园区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化工园区深度调整需注意三大趋势

    

    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化工园区应对现有的发展方式和策略进行深度调整,而在调整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重要趋势:

    1.化工产业发展布局趋势

    从比较宏观的产业布局角度来看,化工产业链条大致可分为以炼油、烯烃、芳烃(含聚烯烃)为主的上游产业、以烯烃和芳烃一次或二次加工为主的中游产业,以及以聚烯烃以外的合成材料及精细化学品为主的下游产业。

   《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基本确定了上游产业的布局:以石化产业基地为主,兼顾一些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项目;《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提出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煤化工产业的重点布局区域也基本确定。以上两个方案的发布在推进上游产业向具备资源优势的地区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游产业主要包括乙二醇、环氧乙烷、苯乙烯/聚苯乙烯、丁辛醇、丙烯腈、环氧丙烷、苯酚/丙酮、丙烯酸及酯、己内酰胺、苯胺、苯酚、己二酸、PTA等产品。从市场发展角度来看,以上产品大部分“十四五”期间均能够实现较高的自给水平,未来市场增量空间比较有限,增速也比较缓慢。其主要发展空间在于产能的转移和替代。而从产能转移的方向来看,由于原料依赖性较强,该类项目主要也将参与上游产业一体化或区域一体化发展。

    下游产业门类众多,体量差异也比较大。总体来看,项目产能规模大,则投资额大,原料依赖度高,通常更适合布局在靠近上游和中游产业的区域。而中小型项目产能规模小,原料运入量和产品运出量小,布局相对比较灵活。尤其是对于一些下游用户比较明确的新材料项目,布局更加适宜贴近下游产业,以便灵活地提供产品附加服务,应对市场变化。

    由于国内化工产业链上游布局基本确定,中游产业发展又高度依赖上游供应原料,化工产业上游和中游的布局未来难以发生大幅扭转。因此,从化工园区承接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国内大部分园区的产业只能依托布局相对灵活的中小型化工项目。

    2.化工物流业保障能力提升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对于化工产业布局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

    一方面,物流效率的提升使得产业的跨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可能,为产业布局的灵活性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项目从建设到运营阶段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化工物流行业是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细分领域之一,其发展与化工行业紧密相关。随着国内化工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国内化工物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资质健全、服务规范的专业化工物流服务商数量,以及物流设施总量也在随之增加。这为下游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的灵活布局提供了较好的产业转移条件。

    3.智慧化管理手段不断升级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化工园区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手段,并且,这种手段正在不断升级。比如,围绕园区在环保和安全方面的管理需求,可以对园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预警和污染溯源;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GIS等技术手段,可开展污染源、水、环境质量、土壤、应急、危废、安全生产及能耗等综合管控,实现环保和安全管理能力的本质提升。

    长远来看,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支撑,围绕安全生产、环境管理、应急管理、封闭管理、能源管理、运输管理、园区办公、公共服务等领域,通过数据整合与信息平台建设,完全可以实现化工园区的智能化管理与高效运行。这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大部分化工园区粗放式管理的问题,为化工项目的市场化灵活布局提供更好的基础。


未来要重点推进两方面工作

    

    综合以上几点,未来化工园区建设需要重点推进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产业链发展模式,采取更为灵活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发展的灵活型;二是要将“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平台,重中之重是保障项目安全、环保、可控。

    产业集群的概念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并被广泛引用的是迈克尔·波特的定义。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这一概念有几个方面的重要涵义:

    首先,地理上的接近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产业集群就一定是指某个特定地域上的产业集群;其次,组成产业集群的企业、机构之间必须有相互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可以是分工关系、依附关系、合作关系,甚至是竞争关系;最后,构成产业集群主体的企业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但它们是作为一个集群整体参与市场竞争的。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

    从化工产业发展的角度,产业集群化发展更多是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集聚,而非上下游企业的发展集聚。这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仓储物流、科技孵化等产业的就近集中发展,形成面向多个企业的产业服务业;另一方面,同类型的企业聚集也可形成对其服务对象下游非化工产业的吸引力和支撑配套能力,从而形成工业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的部分条件。构建这种产业集聚性需要深入研究当地或周边地区的非化工产业基础条件,以及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的辐射能力,以化工产业链中下游产品为发展重点,突出产业发展特色,提高产业附加价值。

    2020年10月,《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GB/T 39218-2020)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21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是继《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GB/T 36762-2018)、《化工园区综合评价导则》(GB/T 39217-2020)之后的第三个关于化工园区的国家标准。该标准提供了建设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的总则、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安全生产、环境管理、应急管理、封闭化管理、运输车辆管理、能源管理、办公管理、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等的指导和建议。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园区的产业特点、配套条件和发展需求对各个模块进行细化,即“量身定制”平台建设模式。如此才能有效保障平台不仅“好看”,而且“好用”,能够起到管理和服务作用,这就必须要将产业发展研究和平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化工园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一个更加灵活和开放的产业政策环境,另一方面需要更加严格的智慧园区建设要求。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化工园区在产业引入决策方面缺乏专业判断力,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的发生,化工园区应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力量进行入园项目评估。这种力量不应依托于某个单一的咨询机构或个人,而是应该依托更为广泛和全面的专家数据库资源。智慧园区建设也可根据标准引入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工程实施经验的咨询机构参与,防止智慧园区平台成为“摆设”。


    马捷  中化创新(北京)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园区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

    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拥有超过十年的化工产业(特别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研究和规划工作经验。曾参与“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及《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编制工作,主持多项省级、市级及化工园区、大中型企业委托的规划和专题研究项目。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