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全国碳市场建设步入快车道, 石化企业怎么做?
2021年13期 发行日期:2021-07-05
作者:■ 常晓宇

    近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将正式启动运行,碳排放量即将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以吨为单位的自由买卖与置换。这既是对往年碳交易试点结果的肯定,也是我国兑现碳中和承诺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作为重点监测的八大耗能行业,石化和化工行业虽未在第一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但作为我国碳排行的主要行业之一,也应提前布局,做好参与碳交易的准备。

我国碳市场规模可达千亿级

    2011年以来,我国已陆续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这8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东方证券新能源分析师卢日鑫表示,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超过100亿吨/年,以2025年纳入碳交易市场比重30%~40%测算,未来中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规模将在30亿吨以上,与欧盟总排放量水平相当。中国碳论坛及ICF国际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碳价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2025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内碳价预计将稳定上升至71元/吨,全国碳市场市值总规模将达2840亿元。

电力先行,石化等八大行业将逐步纳入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碳交易从试点转向全国市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进行。第一履约期进入全国碳市场的是电力企业,随后再纳入其他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表示,电力行业是全国碳市场的先行军,目前电力行业年度碳排放量约40亿吨,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企业共计2225家。据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八大重点能耗行业也将被逐步纳入,未来八大行业控排企业大约有8000~10000家。

    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过程中,石化行业一直是参与的主力军。早在201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就已对符合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石化和化工企业进行了摸底,开展了行业重点碳排放产品的基准值和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工作。以广东省碳交易试点为例,广州石化、茂名石化、中海惠州炼化、建滔石化、湛江东兴石化、珠海宝塔石化等骨干炼化和化工企业几乎全部参与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碳交易经验。此外,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也成立了碳资产管理机构和团队,在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碳减排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石化企业怎么办?

    2021年作为全国碳市场启动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对于企业而言非常关键。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建议,企业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一是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二是重视碳数据的监控与披露;三是针对碳交易市场的技术体系、政策体系、经济体系做好培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石化和化工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为6.85亿吨标准煤。经测算,石化和化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4%左右,是我国主要排放行业之一。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石颖表示,全国碳市场启动后,重点行业的控排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对于控排企业来说,一要更加重视减排工作,找到自身碳减排目标和路径,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二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通过清洁生产、绿色转型升级,逐步降低企业碳排放量;三要在现有减排压力比较大的现实情况下,充分利用全国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获得较低成本的碳排放权。


当前评论